时代呼唤人之师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辞教中学十多年,魂牵梦绕心相连。回首人生路,感谢命运安排我曾在两所中学执教数载,为我立足大学教坛,做一个无愧于苍天,对得起父母百姓的称职老师,打下了根基。要修炼成受大学生欢迎的教头,具有在中学的教学经历是相当有益的。
  仲夏之夜,批评家吴涛兄以思想者的语言,以关注现实、操心未来的立场,十二分认真、无比抒情地向我宣讲人大附中,称赞校长刘彭芝,并高度评价该校老师于树泉,说于老师是一个难得的人之师,说现在的教育最需要的是启迪心灵、打造精神底子、引领人生前进方向、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人之师。针对这个时代的教育现状,吴兄说,像这样的人之师,像这样倾情打造人之师的校长,真是寥若晨星,比许多当红明星和富豪榜单上的资本新贵更具有社会价值,是真正的当代英雄;对缔造和谐社会,培养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需要的人才,有很大作用。听君一席话,触动很大,便快读起于树泉老师的书稿。
  特级教师、人大附中名师于树泉的《人大附中教师这样教学生——我的教学育人探索》,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人大附中60年校庆教育教学论著中极有分量的—本。我愿意把这部书的问世,看作全国中学教育界的一件喜事,我相当乐意把这部人之师的教育诗篇,推荐给全国的中学教师和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人们学习。
  盛夏时节,定神读于老师的书稿,顿觉宁静和清爽。他让学生心灵朗若晴空,教化独生骄子知道自己是谁;把陷入成长烦恼、精神恍惚、学习崩溃的“问题生”从青春迷失、人生困境中解救出来,使他们宁静致远,朝着理想之光奔跑飞翔,谱写奋发有为的新青春之歌。他为100多名“徒儿”量身定“作”诗篇,启迪心灵,开发个性之美。在传道授业过程中,让学生洞见文化思想之美,感受精神的魅力,增长知识和智慧。书中闪耀着探寻教学育人真谛的探索者的思想之光,让人眼前一亮。
  高中阶段是影响学生未来人生走向的转折站,高中阶段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直接关乎人的一生。高中更是衔接大学教育的联结点,高中教育要为学生打好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基础和精神的底子,为他们进入大学深造,在人生的大舞台做主角练好内功。高中时期,学校的精神文化气象、教育生态环境、教师的知识修养、教学水平、思想境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转型和未来的命运。这也是当今中考竞争比高考更激烈,家长们拼命让孩子冲进知名高中的缘由。
  著名教育家,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说,大学不仅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同样,一所真正的好中学,要想培养出优秀学生,首先要造就更多的能培养优秀学生的好老师和名师。—所好中学,没有一些具有真功夫、响当当的权威名师,肯定名不副实,难成大器!
其他文献
20世纪末,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引进北欧母语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性,批判教师一言堂,推行多元解读,调动学生主动想象,尊重学生独特体悟,一时举国兴奋莫名,以为获得了语文教学的金钥匙,多年语文教学效果不彰的难题可迎刃而解。当时新帜高标,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莫不望风景从。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容器的积习,教师话语霸权威风扫地以尽。学生主体性写进了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之中,取得行政法规的地位。课堂上,主要由
有幸阅读语文同人的《聚龙宣言》,为真语文的诤言和愿景感怀。真语文取“真”字的“本原”和“真实”[1]之义。诸如旷日持久的语文课程性质之辩,语文教学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社会要求的不足,主因是尚未把握语文的“本原”,属于语文教与学的认识失真;教师语文公开课上作假、学生写作虚情假意等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现象,是未做到“真实”,属于语文教与学的行为失范。无论是认识失真还是行为失范,都是语文课程改革亟待破解的难题
《美丽的颜色》是统编本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第二卷。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不作任何渲染、铺陈,只用娓娓道来的方式,深情、舒缓地展示一个个镜头,令读者仿佛见证了残破的棚屋下,居里夫妇工作的无比艰辛,对科学发现的热切期盼,以及最终成功的巨大幸福,油然而生敬仰之情。编者选进这篇文章,使之与其他三篇文章共同建构成回忆性散
最近忽然想起十多年前的一篇报道: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访问,听了一堂由一名优秀特级教师执教的物理课。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教师语言准确精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当老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之时,下课铃声正好响起。听课的近百名中国教师随着铃声的响起,掌声雷动。但是,五位美国客人的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第二天,接待者请他们谈谈
丰子恺说:“我教艺术科……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1〕涵养学生的审美心灵,使其以审美心灵观照世态百相、处理衣食住行,营造审美的生活——这种审美心灵与审美生活内外和谐的教育,可称为审美人生教育。  《竹影》正是丰子恺审美人生教育思想的一个缩影,折射着它的三个层次:审美人生的根基—审美人生的养护—审美人生的完形。  
童话、寓言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此类作品。朗读童话、寓言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技巧?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分清语言角度,激发童趣    朗读前要揣摩作品的内容,从童趣的角度揣摩人物的情感和作品的思想,分清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叙述语言是指作品中那些客观的介绍、描绘性的语言,它们主要体现故事的脉络、情节的发展。叙述语言可以给读者一个基本的形象轮廓,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写梦的诗,梦是虚幻的、无序的。我国古典散文很少全篇写梦,而在古典诗歌中,全篇写梦却并不罕见。这是因为诗在一点上与梦相通,那就是超越现实的想象:第一,想象和梦一样,可以超越时空,便于抒发思念之情,产生许多脍炙人口的警句,如“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又如杜甫怀念李白的“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第二,想象和梦一样,使潜意识中受压抑的意向以变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自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以来,一直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转变师生教与学的理念,从教与学两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打造“优质课堂、高效课堂、生命课堂”。学校语文组率先提出并实践了“三导”式课堂教学理念:“诱导质疑发问,激励求知兴趣;指导自主学习,点拨方法规律;引导积极思维,启发探索创新。”从操作层面构建了四步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交
杨绛《老王》是一篇检验语文教师文本解读水平的散文,切忌浮在文本表面、跑到文本外面,一定要“向内转”,潜入文本深处,抓住“症候”(反常规、反常情、反常理之处[1]),结合语境进行具体分析,理解作者运用语言文字之奥妙,尤其要注意从“幸运”与“不幸”的相对性角度去理解作者的“愧怍”。  散文重在表现“我之心”,解读重心就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里“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应是泛泛而言,而是指“作者在特定时候
海子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0个春秋了。  20年前的一个黄昏,海子把自己关在了春天之外、生命之外,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青春岁月,他的诗歌也永远是青春的歌咏。这个来自安徽农村的孩子,15岁就考上了北大,19岁就成为大学教师。这本身就有一种传奇色彩。“海子在七年中尤其是1984-1989年的5年中,写下了200余首高水平的抒情诗和七部长诗,他将这些长诗归入《太阳》,全书没有写完,而七部成品有主干性,可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