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天成姊妹桥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姊妹桥。

融入山水


  山重水复,一桥飞架其间。它与山水浑然一体,它好似天造地设,这是前南斯拉夫二战影片《桥》中的桥。它的缔造者、那位桥梁设计师深情地赞美它,危机四伏中的游击队员忘不了赞美它,连身陷绝境的德军将领也忍不住赞美它……
  在四川,也有一座巧妙利用自然景观,与之浑然天成,从任何角度和高度看,都是一幅绝佳风景画的桥。它以河心的巨大岩石为天然桥墩,以周边的原始林木为纯木桥体,以当地的亭楼形制为桥身造型,且成双成对,首尾相接。
2姊妹桥木雕。
3姊妹桥桥顶。

  它,便是安县姊妹桥,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安县晓坝镇五福村,四周群山环抱,幽谷叠翠,茶坪河自北向南蜿蜒其间。被誉为“东方风雨廊桥”的姊妹桥,便飞架茶坪河上。
  我们从成都出发,经安县县城,过罗浮山温泉,再沿温泉门前一条通往千佛山的公路前行约10公里,便进入五福村一组地界。深闺里的姊妹桥,便隐于距公路百米开外的翠竹林中。
  经村民指点,我们走过一段田间小道后,只见一座两叠水的牌楼,矗立在前。牌楼的门楣处,隐约可见风剥雨蚀后的双凤朝阳木雕图案,两边的挑坊上,刻着卷草花纹,两边的金瓜柱上,刻有花卉云纹。这便是姊妹桥桥头。
  伫立桥头阅读碑文,方知该桥建于元末明初。高3.5米、宽4米、长18米的人字户架桥身,全系穿榫而成,上盖小青瓦。桥梁以大土碗般粗的原木并集而成,上面铺设木板。两侧有原木护栏,既保安全,又供人凭栏观景。
  步入桥内,仿佛登上云中楼阁,好似踏进深宫长廊。凭桥栏眺望,桥下溪流荡碧波,两岸青峰生紫烟。姊妹桥点缀着山水,山水更加灵气逼人;山水烘托着姊妹桥,姊妹桥更加古朴迷人。
  作为廊桥的姊妹桥的魅力,就在于它古典的意境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足迹遍天下的游人,置身似屋非屋、似家非家的姊妹桥之中,虽有淡淡的离愁别绪,却无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压抑。更多的时候,姊妹桥让人们避骄阳、躲风雨,暂离大自然的肆虐。因此,古廊桥的存在,就不仅仅具有建筑学上的意义,更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人情味,一种社会人文关怀。
  而它作为一处独特的景观,又让今人躁动而疲惫的心得到片刻的歇息,从而感染着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入境随俗,入桥心安,没有了喧哗,没有了烦躁,游客们自然而然地沉浸于幽幽古风之中,情不自禁地让思绪飞越尘世。
  习习河风,潺潺流水,啁啾鸟鸣。唯有天籁之音,萦绕在廊桥中人的心怀。

构造奇特


  姊妹桥的一个奇特之处,就在于它以天生岩石为桥墩。茶坪河流到此处,被一块巨大的岩石所阻。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经长年河水冲击,巨岩两旁分别被冲开一条豁口,河水分汊挤出,绕过巨岩又合流。这巨岩,便成为坚固的桥墩。两岸各架一桥于岩上,两桥共用一桥墩,两桥造型又完全相同。以姊妹命名此桥,恰如其分。
  因地制宜,以势架桥,姊妹桥的造桥理念至今仍值得借鉴。
4姊妹桥文保碑。
1姊妹桥桥顶。

  姊妹桥两桥共长约50米,两桥之间的巨岩上凿有石阶以方便行走。由于桥面距河床高达10多米,因此,当我们站在河床上仰视,高高在上的姊妹桥有蓝天白云映衬,如玉宇的彩虹,似九天的鹊桥,在桥上行走的人们,犹如天外来客。又由于姊妹桥两岸翠峰高耸,我们站在山上俯视,山坳里的姊妹桥有碧水奇石垫底,如汲水的蛟龙,似卧波的神龟,桥下湍急曲折的河流,好似缠山玉带。
  一位对姊妹桥情有独钟的桥梁专家,以专业的眼光评价此桥:“整座桥的结构沿用川西民居建筑方法,全是穿榫连接的木质结构,不见一钉一铆,是一座整体的受力结构的纯木桥,承载力之大,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
  姊妹桥又称双木桥、高桥、五福桥,始建时为石板桥。因茶坪河连年涨水,溺水之事时有发生,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乡人自愿捐资捐料,请能工巧匠改建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这座木质廊桥。清光绪十一年(1886年),当地乡绅曾生年、杨子联、陈文德、陈保三等人又筹资在此桥基础上维修加固。
  遗憾的是,它的建造者没有赵州安济桥的设计师那么幸运,人们至今也不知姊妹桥的建造者姓甚名谁。
  的确,姊妹桥在激流之上和峭壁之间从容飞渡,展示着简洁、实用的工程力学之美。而数百年前的那些山村工匠,又是根据什么力学原理,使姊妹桥轻盈如虹地贯通两岸呢?用不着奇怪,古人的许多智慧,并未记载在史册里,而是凝聚在实践中。这好比唱山歌的原生态歌手,他们没有精深的音乐理论,却依然唱得优美動听一样。   于是,就像水往低处流、万物要生长一样,当人们认为这里应该有一座桥时,姊妹桥便在他们手中自然而然地生成,也就必然地与山水和谐相融,在朴实中经年不衰。

抗震英雄


  姊妹桥如今仍是五福村部分村民出山赶集、进城购物的必过之桥。
  我们在姊妹桥上逗留时,不时看到挑着箩筐的农夫在桥内撂下担子,悠哉游哉地抽一阵叶子烟,然后神清气爽地踏上回家之路;背着背篓的农妇和手挽竹篮的村姑,在桥上或嘻嘻哈哈地打闹,或轻言细语地倾诉闺中心事;放学回家的顽童们,则在桥栏杆上攀上攀下,仿佛这姊妹桥就是他们的儿童乐园。
2姊妹桥廊檐木雕。
3姊妹桥桥头。

  我们随意與桥上小憩的村民聊天后感到,他们和姊妹桥有一种说不清的缘分、道不完的情感。不管时间紧与不紧,身子累与不累,他们只要一走到桥上,总如鬼使神差般地要停留一阵。对于附近的村民来讲,这姊妹桥更是饭后消遣、夏季纳凉的最佳去处。而在早一些的年代,这里更为闹热,是农产品交易和土特产买卖的好场所。
  这样的古廊桥,早已超越了交通工具的范畴,保护它,也就远远不止是保护一个建筑了,而是保存了一种生活方式 。
  朴实如村姑、年迈如老媪的姊妹桥,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得以幸存,堪称奇迹。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距姊妹桥仅20多米远的五福村一组40多户村民的房屋,几乎全部垮塌,其上游几公里处钢筋水泥修筑的小水电站,也被彻底摧毁。姊妹桥在地震时发出阵阵声响后,虽门楼、廊顶歪斜,却依旧傲然挺立。地震后第三天,参加抗震救灾的宜宾民兵应急独立营,经姊妹桥绕道上山,进入因道路损毁、山体坍塌与外界隔绝的三清村、柳坝村,将2100多名受灾群众营救出山。
  姊妹桥,完成了一次独特而神圣的使命,成为拯救数千人性命的英雄桥。姊妹桥创造的奇迹,在建筑学界引发了一场“古建筑为什么更耐地震”的大讨论。姊妹桥也再次为世人瞩目,并正在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国二战名将麦克阿瑟曾有一句名言:“英雄是不会死的,他只是慢慢凋零。”英雄的姊妹桥、古老的姊妹桥,不仅没有消亡,而且没有凋零,反而更焕发出青春魅力。
4绿荫中的姊妹桥。

  TIPS
  交通:从成都出发,经蓉遵高速到达绵阳市安州区姊妹桥,全程158公里,过路费66元。
  周边景区:罗浮山风景区、千佛山风景区。
  特色美食:安州包盐蛋、魔芋豆腐。
5远观姊妹桥。
其他文献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我们党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党史邮票。在浩瀚的方寸世界中,党史系列邮票不仅展现了党的活动纪念地、领袖、优秀人物和历次党代会的风貌,而且,作为历史记录的再现者,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光辉历程,成为党史教育和红色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自1951年7月1日我国第一套“党史”邮票——《中国共
五朵山金顶。五朵山夜景。  冬日参团游览慕名已久的道教圣地——北顶五朵山。从南阳出发,不到一个小时汽车就进入了南召县四棵树乡。公路平坦舒适,宛如一条玉带,曲曲折折地向群山深处盘绕着。路边的山虽然不高,但却一座连一座重重叠叠,莽莽苍苍,非常壮观。再往前走,山势慢慢陡峭起来,地势越来越高。汽车行至半山腰时,山峰后露出一片建筑,导游告诉我们万福宫到了,汽车只能开到这里,得步行上山。万福宫中祈平安  下车
一补,即重视补光。据试验研究,繁殖母兔每天光照16小时,光照强度每平方米兔舍3~4瓦灯泡,可以获得最佳繁殖成绩;公兔似乎喜欢较短的光照时间和较弱的光照强度,一般每天光照12小时,光照强度每平方米兔舍为2瓦灯泡。北纬35°以北的地区,夏季利用自然光照即可满足长毛兔的光照要求;在晚秋、冬季、早春,自然光照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时,就要进行补光。补光必须在晚上进行,时间长短要固定,不然会造成性功能紊乱,从而影
相对于2007年的十月黄金,2008年的鸡蛋市场的行情总体上还是趋向于稳定的。虽然3、4月份产生了小幅跌落,但以后依靠节假日和奥运会的双重拉动,其行情还是会在稳定中见涨。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加大,物价也会进一步提升。对于广大养殖业业主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要切记,千万不要盲目的增栏、补栏和随意扩大生产规模。  具体原因有如下四点:  一、业主养殖信心加大。广大养殖户都普遍
河北省平泉县卧龙镇八家村青年农民杨勇军从1998 年开始在自己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里进行效益高的农业生产项目研究,并于2004 年成功地研究出一项矮化密植、优质高产高效、投资小、省时省工易管的油桃设施栽培新技术。这一技术使该桃产量提高1 倍多,而且提前1 个月成熟上市。2004 年在他的0.6 亩日光温室里200 株桃第一年纯收入达1 万元。2005 年12个大棚平均亩产值1.6 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
1尼克松访华照片。2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访华照片。3邓小平同志南巡用鞋。  坐落于北京市大栅栏街的内联升,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制鞋作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的传承单位。那里一位姓王的老技师曾亲手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做过布鞋。时隔多年,他还能够清晰地回忆当年道:“毛主席脚比较肥大,要穿41.5到42的鞋。”当年内联升为了尽快给毛泽东制作出一双上乘佳品,安排了数名工匠
沿着沈从文先生当年湘行漂泊的屐痕,从桃源溯沅而上,抵达沅、巫二水汇聚的五溪要津——洪江古城(至此江面宽阔,水势浩大,俨然一股洪流,于是就有了“洪江”的称谓);坐拥在湘西名山嵩云山下,凤鸣高山,龙藏深水,全景活脱脱呈现出一幅巨大的天然太极形胜!心底的激情一波波涌来,驱使我的双脚在犁头嘴岁月沧桑的码头上久久徘徊,循着古气充溢的梯形石阶缓缓而上。曾经繁荣的丝绸水路  一路施施而行。河埠之上,仿佛昔日聚散
哈巴罗夫斯克险遭“漏乘”  8月18日,是莫斯科一平壤国际列车在俄罗斯境内运行的最后一个完整的白天。昨天通过外兴安岭无人区时,遭遇大雨,列车在中途小站停车很长时间,于是今天晚点3个小时。列车一路追点,但还是晚点1个半小时才到哈巴罗夫斯克。  3年前来到这里时,发现火车站外面有家很大的超市。俄罗斯的火车站是完全开放的,站台可以随便上,候车室可以随便进出,没有安检,检票是在车门口进行。我们原计划利用在
逍遥镇胡辣汤。塌锅牛肉。酒店夜景。  豫菜“融会南北,借鉴东西”,其风味既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又兼收各菜之长,“五味调和、质味适中”。豫菜烹饪有许多讲究,在选料上,如:“鲤吃一尺,鲫吃八寸”,“鸡吃谷熟,鱼吃十”;“鞭杆鳝鱼、马蹄鳖,每年吃在三四月”。河南还有一句土话:“唱戏的腔,做菜的汤”,是说当地对于菜品制汤非常讲究。豫香苑。長垣套肠。鲤鱼焙面。吊炉烧饼。洛阳牡丹燕菜。  豫菜的讲究与河南地理
临水而居,一直是人类选择居住地的最爱。纵观全球,人类沿河流孕育的城镇及文化不胜枚举。客家人从中原一路南迁,就喜欢与山亲近,与水结缘。来到河源苏家围行走,沿着山溪与东江,追寻映照日月的粼粼波光,寻找着河流与村落的故事。  义合镇苏家围,距河源市区26公里,是宋代文豪苏东坡后裔居住地。走进苏家围,让我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东江与久社河呈三角形交汇于村庄之南,青山环绕着碧水,平添几分灵秀。两河四岸翠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