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本管理工作的好坏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成本管理方法科学与否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由于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管理思想和方法单一,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企业没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在对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成本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管理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作,然而,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人员素质、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忽视了对这几个方面工作的全面管理,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滞后
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系统性差。主要针对单一成本管理方法进行研究,缺乏对方法之间联系的研究,不能形成全面系统的方法体系;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缺乏联系,引进新的方法常常导致原有方法的放弃使成本管理缺乏继承性和连贯性;成本研究只局限于企业内部,忽视对竞争对手的研究,缺乏战略考虑;只注意生产过程管理,忽视供应过程的管理,缺乏对价值链的分析。
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对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企业认为成本管理就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生产耗费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的研究与管理。成本管理的目的局限于降低费用、开支,很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降低成本的手段也主要依靠绝对节约方式,而不是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
3、成本资料严重失实
成本核算系统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这一假设基础之上, 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而且一般为最终产品,分配间接费用的标准一般为直接人工。在高度自动化的现代制造过程中,直接人工成本比重日益降低,而与自动化紧密相关的设备折旧费动、力费等间接费用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仍然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成本去分配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越来越多的作业可能与工时不相关。随着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可能一条生产线上有多种不同批号的产品,不同批号产品间的成本差异很大,用相同的标准来分配不同批号的产品,必将导致成本信息失实。
5、企业缺乏成本约束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认识上的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是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的事,各车间、部门、班组只负责生产,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职工成本意识淡漠,感受不到市场压力,缺乏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浪费现象严重,而企业又不能严格执行有关的成本管理制度。
二、完善成本管理的措施
1、树立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将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注重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材料工费项目的生产过程,而应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材料工费项目的生产过程而应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产品的设计、技术的开发、市场营销 售后服务成本的分析等。按照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客户服务成本等用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
2、引入先进的现代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
在现代制造业中,间接费用的比重极大地增加,间接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许多费用甚至完全发生在制造过程之外,加之现代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成本极大减少,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已破绽百出,引入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势在必行。
作业成本法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内外部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作业形成连续同步的、“作业流程”消除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使企业整体优化,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它改革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使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趋于一致,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作业成本计算法更加符合现实,其结果是以更精确的成本分解替代了成本分配。最为重要的是,它不是就成本论成本,而是注重对成本发生前因后果的分析,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反映,对最终产品形成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作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3、采取措施保证成本信息真实、有效
按战略成本管理的观点将传统的单一的数量动因扩展为一系列的成本动因,通过对各种成本动因和相关成本进行分析,将单一标准的分配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从而正确地分配各项间接费用,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这样才能清晰地揭示哪些产品具有有效的赢利能力。同时实现会计核算的全面电子化,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使财务人员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最大限度地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持相对的独立性 最大限度地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有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既定经营方针的贯彻。
4、树立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为了保证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有效性、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的良性发展,企业应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各种程序和规范, 主要是应建立起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业绩评价 奖罚措施、以及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设定,职能的划分与分工等,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按照更有利于降低成本,更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这些措施的功能不直接作用于成本发生过程本身,而是对处理业务的行为按照成本管理的需要加以倡导或约束。
5、提倡创新 提高技术水平 降低成本
一项新技术、新发明的应用所产生的成本竞争力远比我们通过内部挖潜带来的竞争优势大得多,它不仅可以提高售价、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还可以提高效率、节能降耗减费降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中小企业有技术创新的优势,更应重视发明、创新,重视科研工作及生产力的转化,重视生产经营组织,重视个人创造力的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在产品质量、款式 性能和工艺装备上不断改进,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保持企业的成本领先优势。
参考文献
[1] 汪祥耀,舒敏.《成本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 《2004年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情况与2005年工作重点》中小企业简报.2005.
[3] 李儒训,耿汉斌,王美涵.《中外财务管理百科全书》.企业管理出版社.1993.
[4]黄尚勇 市场经济条件下降低成本的战略思考[J]《会计研究》1999 2.
关键词: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管理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职能。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作,然而,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人员素质、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忽视了对这几个方面工作的全面管理,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滞后
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系统性差。主要针对单一成本管理方法进行研究,缺乏对方法之间联系的研究,不能形成全面系统的方法体系;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缺乏联系,引进新的方法常常导致原有方法的放弃使成本管理缺乏继承性和连贯性;成本研究只局限于企业内部,忽视对竞争对手的研究,缺乏战略考虑;只注意生产过程管理,忽视供应过程的管理,缺乏对价值链的分析。
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对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企业认为成本管理就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仍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生产耗费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的研究与管理。成本管理的目的局限于降低费用、开支,很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降低成本的手段也主要依靠绝对节约方式,而不是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
3、成本资料严重失实
成本核算系统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这一假设基础之上, 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而且一般为最终产品,分配间接费用的标准一般为直接人工。在高度自动化的现代制造过程中,直接人工成本比重日益降低,而与自动化紧密相关的设备折旧费动、力费等间接费用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仍然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成本去分配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越来越多的作业可能与工时不相关。随着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可能一条生产线上有多种不同批号的产品,不同批号产品间的成本差异很大,用相同的标准来分配不同批号的产品,必将导致成本信息失实。
5、企业缺乏成本约束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认识上的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是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的事,各车间、部门、班组只负责生产,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职工成本意识淡漠,感受不到市场压力,缺乏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浪费现象严重,而企业又不能严格执行有关的成本管理制度。
二、完善成本管理的措施
1、树立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将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注重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材料工费项目的生产过程,而应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材料工费项目的生产过程而应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产品的设计、技术的开发、市场营销 售后服务成本的分析等。按照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客户服务成本等用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
2、引入先进的现代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
在现代制造业中,间接费用的比重极大地增加,间接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许多费用甚至完全发生在制造过程之外,加之现代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成本极大减少,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已破绽百出,引入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势在必行。
作业成本法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内外部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作业形成连续同步的、“作业流程”消除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使企业整体优化,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它改革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使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趋于一致,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作业成本计算法更加符合现实,其结果是以更精确的成本分解替代了成本分配。最为重要的是,它不是就成本论成本,而是注重对成本发生前因后果的分析,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反映,对最终产品形成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作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3、采取措施保证成本信息真实、有效
按战略成本管理的观点将传统的单一的数量动因扩展为一系列的成本动因,通过对各种成本动因和相关成本进行分析,将单一标准的分配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从而正确地分配各项间接费用,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这样才能清晰地揭示哪些产品具有有效的赢利能力。同时实现会计核算的全面电子化,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使财务人员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最大限度地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持相对的独立性 最大限度地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有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既定经营方针的贯彻。
4、树立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为了保证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有效性、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的良性发展,企业应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各种程序和规范, 主要是应建立起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业绩评价 奖罚措施、以及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设定,职能的划分与分工等,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按照更有利于降低成本,更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这些措施的功能不直接作用于成本发生过程本身,而是对处理业务的行为按照成本管理的需要加以倡导或约束。
5、提倡创新 提高技术水平 降低成本
一项新技术、新发明的应用所产生的成本竞争力远比我们通过内部挖潜带来的竞争优势大得多,它不仅可以提高售价、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还可以提高效率、节能降耗减费降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中小企业有技术创新的优势,更应重视发明、创新,重视科研工作及生产力的转化,重视生产经营组织,重视个人创造力的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在产品质量、款式 性能和工艺装备上不断改进,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保持企业的成本领先优势。
参考文献
[1] 汪祥耀,舒敏.《成本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 《2004年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情况与2005年工作重点》中小企业简报.2005.
[3] 李儒训,耿汉斌,王美涵.《中外财务管理百科全书》.企业管理出版社.1993.
[4]黄尚勇 市场经济条件下降低成本的战略思考[J]《会计研究》19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