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aia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鬼才”音乐制作人
  提到常石磊,大家可能对他有些陌生,但是一提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我和你》,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首歌的原曲小样正是常石磊创作的。不仅如此,2013年常石磊凭借为林忆莲制作的专辑《盖亚》斩获第24届台湾金曲奖最佳编曲与最佳制作人两项大奖,实现大陆幕后音乐人在金曲奖流行类奖项上零的突破。
  2015年,常石磊为莫文蔚的专辑《不散,不见》创作的同名歌曲入围第26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作曲人奖,同年凭借该作品获得第16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作曲人奖。2016年,他为蔡健雅的专辑《失语者》的编曲入围第27届台湾金曲奖最佳编曲人奖。常石磊算得上是一名幕后工作者,但是懂音乐的人一提到他,都会崇敬三分,并称他为“鬼才”音乐制作人。
  其实,常石磊不仅会编、会写、会制作,更会唱。2012年,他凭借红色经典翻唱专辑《Niu China 80后的红色经典》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推崇。他的音乐风格极具辨识度,光怪陆离的混音技巧、气泡音的细腻柔软、鼻腔哼鸣拖出水妖般的尾音,以及真假音的转换都像加了某种效果器,轻灵地展开、收缩、再展开……像极了一只灵动诡异的水母。
  2019年夏天播出的娱乐节目《我是唱作人》下半场比赛中,常石磊首次登台带来了一首《噩梦惊醒之后》,在这首歌的演绎当中,他仅凭借一把吉他和笔记本电脑、声卡就营造出了极为宏大的音景。只要他一发声,就揪住了听众的耳朵,从细腻到高亢,从悠扬到华丽,让听众沉迷当中,就像做了一场梦,迷离、奇幻,一不小心又陷入了恐惧之中。他被现场听众评为“神仙”唱作人。
  我仔细听过常石磊的歌,在他的音乐之中,我发现有两种最明显的情绪。一方面,他因克制而清爽,就好像黑人音乐与东方哲学的碰撞。他懂得能量的合理绽放,懂得收与放、小与大的关系,就像声乐当中所说的点小却力大。常石磊善于将中国风与空灵的歌结合在一起,曲风大气磅礴,又饱含“小桥流水人家”之感。他唱歌时,仿佛自己就是一把乐器,声控能力几乎是神级的。也因此,他敢在 YY(全民直播的互动平台)上开Live(实况转播),录下来放一遍,很多人都以为是经录音室修过的。
  另一方面,他的台风极其自然,可以在没有任何乐器的情况下清唱,也可以坐在舞台上唱,他身上流露出来的自然气质很容易让人着迷,并且沦陷其中。我曾听过他的两首亲情作品《老爸》和《哥哥》,歌词朴实简单、真挚动人,歌曲都是由简单的钢琴进行伴奏,却让我听得热泪盈眶。而这些歌中分明也带着另一种情绪的存在——孤寂,只是这种孤寂并不意味着沉重,反而更能让我们感觉到一个心无杂念的灵魂的存在。
  坚守音乐,坚守自己
  专辑《自己》是常石磊首张个人原创专辑,其中收录了11首由词人王平久作词,常石磊作曲、编曲并制作的歌曲,两种艺术气息交相融合,创作出这一张不可多得、独具魔力的优秀音乐专辑。
  这张专辑算是常石磊给自己的一份音乐历程记录,其中既有爵士也有民族风。有北京奥运一周年纪念曲《恍然如梦》和奥运两周年纪念曲《相随永远》这种抒发家国情怀的命题作文,也有《我不懂爱情》《常常》等纯流行的情歌。它来自于常石磊從奥运一路走来的音乐心路,更来自常石磊对于音乐极高的领悟能力和创造性,抛去商业音乐的浮躁,真正以“自己”的角度去演绎音乐,演绎爱,演绎感动。
  “长和宽的城谁在等,爱放的风筝,是归的里程。”首发单曲《我的城》是常石磊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创作的优秀歌曲。不同于之前的《我和你》,这首歌以委婉轻柔的旋律把一座城的宏观大气娓娓道来,旋律简单,优美动听,平实而不落俗套,歌词饱含深意,表达了对上海世博会的祝福。
  和其他的“奥运歌手”或“世博歌手”不一样的是,常石磊的创作从未想过去特地迎合,而从来都是“我只为我心”,理所当然地从自我出发,从对音乐的本能反应出发。常石磊说:“音乐是我唯一的表达方式,这个唯一性让我经常害怕自己会失去耳朵。”也正是始终带着这份真实,2008年奥运会结束两年后,常石磊遵从内心,又创作了歌曲《相随永远》,再现那份奥运情。
  在这张专辑里,最让听众着迷的,要数《我不懂爱情》《天数》《自己》《常常》这几首之前从未曝光的纯流行情爱作品。常石磊以音乐传达一种爱情价值观,无论是已经过的岁月或是未知的将来,每时每刻都要好好地感受自我,充分地爱自己,爱周围的一切。在他看来,一直探寻的爱情真谛,其实是我们现在要以怎样的方式存在而已。
  歌曲《哥哥》是整张专辑里最打动我的一首歌。“哥,从小我一直问你,为什么你是哥我是弟,哥你总是那样严厉,为什么爱我从不放弃。”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哥哥,都能在《哥哥》的聆听中找到自己或他人的影子,那个人或许给予你无私的关爱,或许帮你分担忧愁,或许和你共同经历困苦而不离不弃。哥哥,是一种情怀,更是我们内心对情感的召唤。
  专辑同名曲《自己》饱含了整张专辑想要传达的一种生活精神,用内心真实的情感感知周围的一切。《恍然如梦》《和你一起》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人,失去了将不再拥有。《音乐爱》则展现了常石磊对音乐的义无反顾。爱,就要义无反顾。常石磊说:“我跟大家也差不多,要吃饭喝水,只是我比较幸运,在我年纪不算特别大的时候找到了特别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音乐,也很幸运地有了一份工作,幸运地遇到了很多‘贵人’,也遇到了很多很有趣的事情。”
  凤凰娱乐曾这样评价专辑《自己》:这是一张既非常国际化又非常本土化的唱片。它的音乐和表达方式是具有超前性的,但它的主题又不乏对中国社会现实和大事件的关注。或许,这也将是未来中国原创歌坛的一种重要的创作方向。但《自己》或许又注定是难以热卖的唱片,因为它的音乐主题虽然不乏本土性,但它最终的音乐呈现方式却非常自我,绝不媚俗。在这个人人皆以捷径为首选的时代,他一直在以音乐证实着自己的存在,他并没有试图寻找捷径。可以说,常石磊一直在以一种柔韧的方式,坚持着自己的音乐品质和音乐个性。
  (编辑 邢多多)
其他文献
家中房子装修,想要买一些缅甸柚木地板,做家装业务多年的亲戚给我推荐了一个品牌,说这家的产品在业界算是金牌级别,老板他认识,我一听名字,竟是我大学同学罗君。才七八年没见,原来在班上毫无存在感的老实男生,竟然成了一家大型家居装饰企业的老板。这其中,定然是有故事的。后来见了面,罗君说,其实没什么新奇的东西,如果非要说有故事,那就是文化人也能干苦力活。  罗君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建材企业,做产品质检。在公司
期刊
棉花白了,这些纯色的白  多像蓝天之下,最原始的思念  想到心爱的人,正穿着棉质的新衣  劳动就变成了幸福  这些质地柔软、土生土长的棉  从露水的懵懂中醒来,洁净的呼吸  覆盖了秋天的原野  你摘下她,把她从蓝天的高度  拉近,再拉近  小心翼翼地摘,轻轻地摘  像是面对自然分娩的婴儿  你那么認真地打量着,像是  打量着一个人温暖的前程
期刊
想必她一定是用身体  丈量了太多太多的高山河流,草原戈壁  不然,一路的风尘  怎会停留时光  羊皮围裙,护膝,木手套  包裹的虔诚,都沒被惊扰  磕长头,双手合十,三步一匍匐  塔尔寺巷道,她掌心朝下,全身扑地  额头轻叩,紧贴的大地,有些体温  大金瓦寺前的那棵旃檀树  肯定已经收到
期刊
在故乡,院中的一棵椿树  给了春天一个醒目的形体  母親说,多吃它的嫩芽  就会心生春意  我清楚,那是春天的赠予  是父亲改变命运栽下的长远的需求  一棵椿树,甘愿为家训立碑  并带来大风无法诵读的寓意  时至今日,即使在大雪中央  我都觉得,时刻要对它顶礼膜拜
期刊
深千尺?没有人具体测量过  正如同无法测量唐诗的意境一样  一个人,只用一首七言绝句  就把它装了进去。这潭水  便有了想象的深度  踏歌的屐板,由远及近  船上的人,早已是两眼噙泪  归程,权当作另一种  活著的迁徙  一千多年了,一首别离诗  还系在唐朝的水边
期刊
韩淼,1983年出生,南京师范大学企业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团委书记,获2018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荣誉和第四届、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等。  永不缺少希望  韩淼从小家里条件不好,一直是学校的资助对象。考上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时,缴了学费后,手头已经所剩无多,韩淼的内心变得有点消沉。  入学第三天,全院大一新生的数
期刊
2018年11月5日,浙江嘉兴市嘉善产业新城某企业员工叶林像往常一样驾车行驶在上海到嘉善的G60高速公路上。汽车收音机里传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主席庄严宣布。叶林形容收音机里的消息让他“为之一振、心潮澎湃”。他是典型的“长三角人”,长期往返于上海与嘉善。从
期刊
坐在一棵树下  看蚂蚁上树,也看  螞蚁下树  上树时,它们空空的,并不搬运什么  下树时,也不带走什么  仍是一无所有  而它们忙忙碌碌地  究竟是干什么  让我这个旁观者,急得  出一身汗来
期刊
走向自己  或者靠近别人,有些人出发  有些人走回头路  天天走  月月走,才能  把荒原走成一条路  腳印压脚印  路边,有了人家,村庄  热闹的小镇  脚印里,还会  开出野花——  这是孩子的作业,看图说话
期刊
更多的人都安静下来  说着相同的话,走在相同的色彩里  做著相同的梦  高低贵贱,红砖青瓦  甚至聚散离合,都躲不过一场大雪  我听见窃窃私语  听见被埋没的种子和誓言  在雪里轻轻翻身  飞鸟去来,白发老者  要走过大雪  荒凉的旷野,落日接纳了故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