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大学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并进行培养,已取得可喜的成就。有的中学也招收体育特长生进行培养,同样取得一定的成绩。由学生运动员在国内国际体育比赛中所取得的成果可见一斑。但在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合理地解决,势必造成体育特长生的流失,不能更好地实现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目标。
一、招收体育特长生的目的
在中学招收特长生目的有两方面:
1、让他们在各级各类运动会上争取名次,为学校及他们所在的省市县争光。如我市几所招收体育特长生的学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绝大部分为体育特长生,芜湖一中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是清一色的体育特长生,可见体育特长生的作用不可低估。
2、将他们培养或输送至高校及高一级运动队。体育特长生体育基础较好,通过精心地培育,大力提高他们的专项成绩,为高一级运动队输送人才(相对来说输送的人数较少)主要为高校培养合格的体育后备人才。
二、体育特长生流失现象的原因
1. 成绩好的改学文化课
体育特长生中有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好,他们被所在学校招进后,期初还参加体育训练,后来感觉训练又苦又累,训练不刻苦,懒性较大,造成体育成绩上得慢,加上体育专业毕业后就业面较窄,他们索性走文化课去了,他们宁可走文化专科也不愿走体育本科。如我校06届的张×同学、07届的胡××同学走文化专科了。
2. 成绩差的读不下去要么休学要么弃学
体育特长生中有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他们上课时有的一知半解,有的根本听不懂,在示范中学更是如此(示范中学的非特长生文化课基础较好,教师授课进度以他们为主)。因此,他们有的上课看小说或做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有的甚至在睡觉。晚自习他们更难受,真是度日如年。因而,他们读不下去要么休学要么弃学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我校07级的季××同学、08级的艾××同学因文化课基础差退学了。季××、艾××两同学体育特长突出。季同学进高一时100米成绩为11秒5,跳远成绩为6米21,较适合短跳。艾同学进高一时400米成绩为55秒2,800米成绩为2分11秒4,较适合中长跑。可惜两人都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退学了,甚为可惜。这些退学的同学加上高考没录取的同学(我校近几年高考体育加试成绩在85分以上的同学录取率不到40%,90分以上的同学录取率不到20%,93分以上的八名同学只录取了一名)对后面的体育特长生影响相当大,解决这一问题已势在必行。
三、对策或建议
对于体育特长生流失现象应及早寻求对策,让流失现象消失在萌芽状态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体育特长生的流失。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有条件的学校开办特长班,派专人辅导,进行管理。教师教学时以基础题、中小难度题为主。
对于非重点中学可以试开特长班,设辅导员即班主任一名,负责日常管理。引导文化基础好一点的同学走重点体育本科,为重点体育本科院校提供人才,也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任课教师根据体育特长生的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教师教学时以基础题、中小难度题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得,这样体育特长生的流失现象将会得到有效控制。能够多走体育本科,多出人才,成为本校的一大亮点,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2. 不能办班的学校教练要同班主任密切联系、常同学生面谈,了解情况,进行解决。这是解决体育特长生流失现象的基础。
对于重点中学、平行班级数较少、师资力量不足等不宜开办特长班的学校教练要经常同班主任密切联系,发现苗头及时处理。教练常同学生面谈,教育学生要狠抓文化课,力争做到学训两不误。让学生写小结,总结学训两方面的得失,并协助班主任管理。教练要控制好训练量,切不可只顾体育不顾文化,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需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3. 班主任会同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内外的补缺补差。这是解决体育特长生流失现象的保证。
体育特长生日常训练及经常参加比赛很容易耽误文化课的学习,这时班主任会同任课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课内外的补缺补差,将撂下的文化课补上,不然愈拉愈大,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学生也失去信心,极易造成体育特长生的流失。
4. 教练、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同学生交流让学生树立理想、增强信心、强化学生自学能力、循序渐进提高成绩。这是解决体育特长生流失现象的关键。
体育特长生以特长进校,总体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他们在体育方面自信心较强,而在文化课学习上自信心则不足。教练、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同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把在体育方面的拼搏精神及自信心迁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上来,增强文化课学习的信心,树立理想。不断强化学生自学能力,平时以做基础题为主,循序渐进提高成绩,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同时对于取得进步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使学生的精力能用于文化课的学习,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以迎接更大的挑战。
(安徽省繁昌县第一中学)
一、招收体育特长生的目的
在中学招收特长生目的有两方面:
1、让他们在各级各类运动会上争取名次,为学校及他们所在的省市县争光。如我市几所招收体育特长生的学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绝大部分为体育特长生,芜湖一中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是清一色的体育特长生,可见体育特长生的作用不可低估。
2、将他们培养或输送至高校及高一级运动队。体育特长生体育基础较好,通过精心地培育,大力提高他们的专项成绩,为高一级运动队输送人才(相对来说输送的人数较少)主要为高校培养合格的体育后备人才。
二、体育特长生流失现象的原因
1. 成绩好的改学文化课
体育特长生中有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好,他们被所在学校招进后,期初还参加体育训练,后来感觉训练又苦又累,训练不刻苦,懒性较大,造成体育成绩上得慢,加上体育专业毕业后就业面较窄,他们索性走文化课去了,他们宁可走文化专科也不愿走体育本科。如我校06届的张×同学、07届的胡××同学走文化专科了。
2. 成绩差的读不下去要么休学要么弃学
体育特长生中有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他们上课时有的一知半解,有的根本听不懂,在示范中学更是如此(示范中学的非特长生文化课基础较好,教师授课进度以他们为主)。因此,他们有的上课看小说或做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有的甚至在睡觉。晚自习他们更难受,真是度日如年。因而,他们读不下去要么休学要么弃学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我校07级的季××同学、08级的艾××同学因文化课基础差退学了。季××、艾××两同学体育特长突出。季同学进高一时100米成绩为11秒5,跳远成绩为6米21,较适合短跳。艾同学进高一时400米成绩为55秒2,800米成绩为2分11秒4,较适合中长跑。可惜两人都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退学了,甚为可惜。这些退学的同学加上高考没录取的同学(我校近几年高考体育加试成绩在85分以上的同学录取率不到40%,90分以上的同学录取率不到20%,93分以上的八名同学只录取了一名)对后面的体育特长生影响相当大,解决这一问题已势在必行。
三、对策或建议
对于体育特长生流失现象应及早寻求对策,让流失现象消失在萌芽状态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体育特长生的流失。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有条件的学校开办特长班,派专人辅导,进行管理。教师教学时以基础题、中小难度题为主。
对于非重点中学可以试开特长班,设辅导员即班主任一名,负责日常管理。引导文化基础好一点的同学走重点体育本科,为重点体育本科院校提供人才,也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任课教师根据体育特长生的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教师教学时以基础题、中小难度题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得,这样体育特长生的流失现象将会得到有效控制。能够多走体育本科,多出人才,成为本校的一大亮点,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2. 不能办班的学校教练要同班主任密切联系、常同学生面谈,了解情况,进行解决。这是解决体育特长生流失现象的基础。
对于重点中学、平行班级数较少、师资力量不足等不宜开办特长班的学校教练要经常同班主任密切联系,发现苗头及时处理。教练常同学生面谈,教育学生要狠抓文化课,力争做到学训两不误。让学生写小结,总结学训两方面的得失,并协助班主任管理。教练要控制好训练量,切不可只顾体育不顾文化,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需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3. 班主任会同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内外的补缺补差。这是解决体育特长生流失现象的保证。
体育特长生日常训练及经常参加比赛很容易耽误文化课的学习,这时班主任会同任课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课内外的补缺补差,将撂下的文化课补上,不然愈拉愈大,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学生也失去信心,极易造成体育特长生的流失。
4. 教练、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同学生交流让学生树立理想、增强信心、强化学生自学能力、循序渐进提高成绩。这是解决体育特长生流失现象的关键。
体育特长生以特长进校,总体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他们在体育方面自信心较强,而在文化课学习上自信心则不足。教练、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同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把在体育方面的拼搏精神及自信心迁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上来,增强文化课学习的信心,树立理想。不断强化学生自学能力,平时以做基础题为主,循序渐进提高成绩,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同时对于取得进步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使学生的精力能用于文化课的学习,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以迎接更大的挑战。
(安徽省繁昌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