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最鲜明特征之一是大众传播媒体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传播媒体之间的竞争将会日益激烈。那么,现阶段报纸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关键则在于发行,报纸发行不畅,必然导致报社经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必然制约着报社的生存扩张。作为都市报,必须居安思危,迎接挑战,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以笔者浅见,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树立竞争观念、抢占发行市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各类“都市报”风起云涌,呈现抢占发行市场的咄咄气势,面对此境,都市报决不能处于守摊子、保牌子、糊日子的被动局面,应主动出击,敢于参与竞争,积极抢占发展市场,以促使都市报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1、强化读者意识。读者是报纸的上帝,拥有读者便拥有发行市场,因此,应坚持把读者放在办报的首位。作为都市报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要为群众传达政策、传播科技、传达信息,解惑释疑。力争为读者当好政策上向导、生产上参谋、生活上顾问、舆论监督上的排头兵。要把报纸办得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以争得发行市场的主动权。
2、强化服务意识。都市报要牢固树立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一张报纸要有大量为读者服务的栏目,报纸作为媒介,应该把传者和受众联系起来,不能让受众脱钩,做到受众也可是传者、传者也可以是受众。同时要千方百计培育受众需求,逐年增大“受众需求”因素对报纸发生的影响,用优质的服务扩大自订报的份数。
二、树立人才观念、提高人员素质
报纸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谁拥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谁就能获胜,谁就能独领风骚。而人才的脱颖而出,需要有一套适合市场法则的运行机制。
1、改革机制,提高活力。都市报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根,求得发展,必然要顺应市场经济大潮,打破传统的“大锅饭”管理模式,实行企业化管理。要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建立奖勤罚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变人才业余化队伍专业化,对人才的任用,既要注意向内挖掘,又要注意对外引进,既要注意培养提高,又要注意优化组合,发行队伍的结构才会始终保持动态的优化局面。
2、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媒体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培植自身的竞争优势,要全面的在人才培训上加大投入,加速造就一个思想正确、业务熟练、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发行队伍。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请进来,请上级机关单位的领导、专家来讲课,进行业务辅导;二是走出去,每年可以将发行骨干送到大学、机关专业培训班学习深造;三是互帮互学,利用周六学习日制度,集中组织发行人员学理论和业务知识;四是自学,每年发给发行人员征订《市场营销》等书籍教材,要求自学并写出学习心得和业务论文;五是大胆提拔使用中青年骨干,在评先表模、晋升晋级等方面向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骨干倾斜,把人才留住,让他们挑大梁、扛大旗,鼓励成名成家。
三、树立市场观念,以服务求发展
1、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都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壮大起来,很快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报业新军。但毋庸讳言,近年来,在日益激烈的传媒市场上,都市报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报纸走向市场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市场发行,既然定位在市场,就要搞市场发行。依据都市报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丰富全面的内容取悦读者,实现本区域全方位覆盖。按时尚消费观念看,人们把报纸媒体已看成是继衣食住行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由此得出结论:城镇中居民的报纸消费潜力也是巨大的。都市报要发挥自身优势,走进街头巷尾,走进寻常百姓家,要把家庭作为市场的切入点,把进入寻常百姓家作为定位方向。都市报要站在市民的角度,以受众为中心,努力拓展发行业务范围,确立在本地发行量最大、覆盖率最高、服务性最强的地位,赢得读者,增加订户。
2、报纸的发行数量是衡量一份报纸办报水平和办报实力的标志之一,要积极尝试,大胆探索,变发行方式的单一化为发行手段的多元化。积极采取自办为主、邮发为辅发行模式。唯有自办发行,才有可能争取市场主动权。在山区和交通不便的地方可采取邮发,实现发行手段的优势互补。要扩大发行,降低成本,提高发行效益,树立和强化“收订无止期,投递无禁区”的服务意识,积极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如电话预订、节假日订阅、网上订阅等,抓好报纸的破订、征订工作。无论单位还是个人订阅都要确保投递到位。要实施收投人员收订报纸上门服务,投递报纸上楼到户等服务举措促进发行。在发行人员的分配方式上,采取“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办法,调动广大收订人的积极性。
都市报发行面临着市场的严峻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政策,勇于开拓,实事求是,不断提高报纸发行管理人员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培养一支优秀的发行队伍,并充分调动积极性,就能使都市报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商报社)
一、 树立竞争观念、抢占发行市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各类“都市报”风起云涌,呈现抢占发行市场的咄咄气势,面对此境,都市报决不能处于守摊子、保牌子、糊日子的被动局面,应主动出击,敢于参与竞争,积极抢占发展市场,以促使都市报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1、强化读者意识。读者是报纸的上帝,拥有读者便拥有发行市场,因此,应坚持把读者放在办报的首位。作为都市报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要为群众传达政策、传播科技、传达信息,解惑释疑。力争为读者当好政策上向导、生产上参谋、生活上顾问、舆论监督上的排头兵。要把报纸办得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以争得发行市场的主动权。
2、强化服务意识。都市报要牢固树立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一张报纸要有大量为读者服务的栏目,报纸作为媒介,应该把传者和受众联系起来,不能让受众脱钩,做到受众也可是传者、传者也可以是受众。同时要千方百计培育受众需求,逐年增大“受众需求”因素对报纸发生的影响,用优质的服务扩大自订报的份数。
二、树立人才观念、提高人员素质
报纸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谁拥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谁就能获胜,谁就能独领风骚。而人才的脱颖而出,需要有一套适合市场法则的运行机制。
1、改革机制,提高活力。都市报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根,求得发展,必然要顺应市场经济大潮,打破传统的“大锅饭”管理模式,实行企业化管理。要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建立奖勤罚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变人才业余化队伍专业化,对人才的任用,既要注意向内挖掘,又要注意对外引进,既要注意培养提高,又要注意优化组合,发行队伍的结构才会始终保持动态的优化局面。
2、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媒体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培植自身的竞争优势,要全面的在人才培训上加大投入,加速造就一个思想正确、业务熟练、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发行队伍。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请进来,请上级机关单位的领导、专家来讲课,进行业务辅导;二是走出去,每年可以将发行骨干送到大学、机关专业培训班学习深造;三是互帮互学,利用周六学习日制度,集中组织发行人员学理论和业务知识;四是自学,每年发给发行人员征订《市场营销》等书籍教材,要求自学并写出学习心得和业务论文;五是大胆提拔使用中青年骨干,在评先表模、晋升晋级等方面向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骨干倾斜,把人才留住,让他们挑大梁、扛大旗,鼓励成名成家。
三、树立市场观念,以服务求发展
1、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都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壮大起来,很快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报业新军。但毋庸讳言,近年来,在日益激烈的传媒市场上,都市报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报纸走向市场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市场发行,既然定位在市场,就要搞市场发行。依据都市报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丰富全面的内容取悦读者,实现本区域全方位覆盖。按时尚消费观念看,人们把报纸媒体已看成是继衣食住行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由此得出结论:城镇中居民的报纸消费潜力也是巨大的。都市报要发挥自身优势,走进街头巷尾,走进寻常百姓家,要把家庭作为市场的切入点,把进入寻常百姓家作为定位方向。都市报要站在市民的角度,以受众为中心,努力拓展发行业务范围,确立在本地发行量最大、覆盖率最高、服务性最强的地位,赢得读者,增加订户。
2、报纸的发行数量是衡量一份报纸办报水平和办报实力的标志之一,要积极尝试,大胆探索,变发行方式的单一化为发行手段的多元化。积极采取自办为主、邮发为辅发行模式。唯有自办发行,才有可能争取市场主动权。在山区和交通不便的地方可采取邮发,实现发行手段的优势互补。要扩大发行,降低成本,提高发行效益,树立和强化“收订无止期,投递无禁区”的服务意识,积极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如电话预订、节假日订阅、网上订阅等,抓好报纸的破订、征订工作。无论单位还是个人订阅都要确保投递到位。要实施收投人员收订报纸上门服务,投递报纸上楼到户等服务举措促进发行。在发行人员的分配方式上,采取“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办法,调动广大收订人的积极性。
都市报发行面临着市场的严峻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政策,勇于开拓,实事求是,不断提高报纸发行管理人员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培养一支优秀的发行队伍,并充分调动积极性,就能使都市报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商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