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点事件传播的地方政府舆情应对刍议

来源 :记者观察·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gnc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诸起网络舆情事件都是先由网民通过微博爆料,传统媒体跟进,从而引发广大网民热议,事件引起相关部门注意,问题最终得到妥善解决。本文就以“大连男子暴打女孩”事件为例进行分析,借此探究舆情传播的规律,为政府机关更好地进行舆情的管理助力。
  关键词:微博;网络舆情事件;政府应对
  (一)酝酿期
  6月24日晚,一则“深夜街头一女孩遭男子拳打脚踢、撕扯衣服、拖行”的视频引起广大网友转发与关注,四川绵阳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官方微博当晚向网友征集线索,希望尽快找到事发地与受害者,惩治嫌疑人。事件引起了警方的高度关注,公安部新闻中心也转发微博号召网友发挥力量,共同揪出此人。此时,网民对事件具体情况尚不清晰,言论还是基于网民的一种自发式表达,网络舆情仍处于酝酿阶段。
  (二)爆发期
  6月25日下午,大连警方通报事件发生在所辖区后,网民情绪开始快速高涨,意见表达也趋向连结。网友们纷纷为受害者仗义执言,要求大连警方给个说法。笔者发现,除去嫌疑人作为网民热议的焦点外,网络上对大连警方的嘲讽情绪渐趋浓厚,纷纷指责大连警方不作为、舆情反应迟钝。
  网络舆论发展到此阶段,舆情已然处于失控状态,单一的网络媒体渠道已经不能承载。传统媒体开始介入,通过对事件的采访、报道、评论,致力于还原事件的发生始末,将舆论的焦点引向对大连警方以及相关政府职能的发挥上,促使事件问题的快速解决。
  (三)沉淀期
  经过舆情高涨期的放大,网络舆论发展到顶峰。政府相关部门面对强大的社会舆论,权威性地发布了正确的信息,引导广大网民对突发性舆情事件的认识,随着传统媒体的淡出和事件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网民的偏执和情绪逐渐稳定,对事件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开始弱化或转移。当网络事件本身不再具备新闻性而被其他网络热点事件淹没时,突发事件网络舆论逐渐淡化,慢慢进入衰减和平息状态,并最终淡出公众视野。
  (一)缺乏基本的舆情预警
  在互联网时代,案件经过微博曝光后,已然发展成为了舆情事件,案情久拖不决,相关部门闪烁其词,对大连的形象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尤其是公众在情绪高亢愤怒时容易主观臆测可能的原因,放大事件本身上升对地域的偏见。
  (二)缺乏舆情判断力和传播控制力
  大连相关政府部门在舆情事件的应对中,并没有意识到传播模式的转变,忽略了广大网民的所思所想,严重缺乏对传播的控制力,在整个舆情的应对中处于绝对的被动地位。
  (一)建立健全舆情应对机制
  在互联网时代下,公众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发表言论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微博作为舆情的主要阵地,就要求地方政府要加快建立微博信息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对网上的负面言论、谣言等做好疏导。
  (二)整合新老媒体的优势,掌握舆论的主导权
  一方面,报纸等传统媒体虽然地位有所下降,但其权威性却仍然不可动摇。因此,在网络舆情爆发时,网络上所出现的谣言、炒作等情况就需要报纸等传统媒体及时向外发布通告予以纠正,消除所造成的舆情危机。
  另一方面,政府的门户网站是公众了解政府的主要途径,地方政府要做好门户网站的建设,增强门户网站的公信力。笔者以为,微博在舆情的引爆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地方政府要分析网民使用微博的习惯,利用好官微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作用,发挥官微在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中的舆论影响力。
  (三)提升基层干部应对舆情的能力
  现阶段,舆论环境日趋开放透明,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舆情应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面对舆论的压力时,不论大事小事,都要及时准确地公开事件的具体细节,使信息公开成为应对舆情事件的一种常态。同时,从上到下加强党员干部的舆情判断能力,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培训和宣传,提高各层级党员干部对网络舆情的政治敏锐性,自觉培养适应网络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的能力。
  笔者以为,重大网络舆情事件相对应的必定是广大民众所关切的问题,只有抓住这些问题,才能从源头上分析舆情事件,找到更有效的應对之法。
其他文献
摘要:传播疫惰信息和引导舆论,突出本地特色及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优势,是做好地方疫情报道的“三要素”。  关键词:疫情报道;地方媒体;传播“三要素”  一、处理好传播疫情信息和引导舆论的关系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攀枝花日报》及其所属媒体一方面客观报道各地疫情,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冷静引导社会预期,安抚疏导公众情绪;另一方面主动设置报道议程,加大报道力量,及时把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打赢疫情总体战阻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党的十九大上,乡村振兴战略首次提出。乡村振兴的规划内容中提到,要充分利用电商、“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聚焦“三农”;新闻媒体;担当  一、重要性  报道“三农”工作的媒体不仅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还包括网络,移动网络作为各种大众信息媒体的基础,是农村管理者和农业从业者的重要信息来源。媒体是为
期刊
摘要:所谓常态,就是正常状态;新常态,就是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新恢复正常状态。人类社会就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发展,人对社会的认识就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上升。2014年5月,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及“新常态”。在发展领域里提出“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关键词:新常态;主持人;价值链  随着
期刊
摘要: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整个社会原有的秩序,无数英雄奋勇而起,开始了与病毒的搏斗。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高校青年学生无疑是一股强有力的力量,这与高校党团教育密不可分。  关键词:党团;思想引领;突发事件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国人民展开了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搏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英雄奋勇而起。正值寒假中的大学生们,通过线上、线下,在各自所在的集体,小到宿舍、班级、
期刊
摘要:外宣期刊在視觉设计方面,需要兼容并蓄并合理表达展现中国观点。外宣期刊的设计工作者,要提升综合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软实力。  关键词:兼容并蓄;合理表达;与时俱进;中国元素  一、文化差异不等于差距,兼容并蓄合理表达  从传播角度看,国内外信息交流存在“逆差”,国际舆论场西强我弱,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理解存在比较强烈的差别。在做外宣设计时,经常会遇到文化自卑和
期刊
摘要:新闻记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闻记者的素养来自于自身的人格修养和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合格的新闻记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操守,在新闻报道中尊重事实内容,切入社会热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报道不管是对整个世界还是中国来说,都是重要的信息阵地和来源,新闻记者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并在这条路上坚定不移地勇往直前。  关键词:新时期;新闻记者;社会责任;意识  一、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要树
期刊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媒体融合的助力下,新闻信息无所不在,全媒体应势而生,以其强渗透与场景附着、社交增能及传受时空关系重构等传播特点,深刻改变了我国的媒体生态与传播格局。2014年8月18日,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启了中国媒体行业传播理念与实务的全面革新。五年中,媒体融合作为国家传播战略不断推进深化,全媒体传播宏观布局持
期刊
摘要:地方党报是履行党媒责任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面对激烈的竞争,昆明日报社主動转型,开设“动新闻”栏目,探索“新闻视频化”的新路径。文字、摄影记者全员转型,通过让新闻“动起来”,加强时政报道的深度与广度,丰富新闻语言,报道空间和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展,促使传播效果最大化,缓解传统纸媒受到的新媒体冲击。  关键词:地方党报;改革创新;党媒责任;短视频  在当下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情况下,地方党报在发挥党
期刊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内容营销以丰富的表达形式传递着品牌价值,与消费者互动,成为企业的重要营销手段。本文以“李子柒”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内容营销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内容营销;李子柒  在移动互联时代,自媒体平台在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的过程中强势崛起,互联网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营销方式从营销内容、传播渠道和受众接收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改变。新媒体的流量效应让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校电视台发展方式受到了冲击,基于此,从坚持、融合、创新、前瞻四个视角对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电视台的发展提出新要求,才能使高校电视台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在变革的时代中不断发挥优势,紧跟时代,以全新的姿态助力学生发展,助力学校发展,从容赢得高校电视台发展的新天地。  关键词:高校;电视台;新媒体;生存;发展  新媒体新融合,新发展新方向。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