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一: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24日18时29分,嫦娥一号卫星准确入轨,此次发射圆满成功。卫星的太阳帆板展开正常,定向天线已展开到位。
材料二:北出西昌经由108国道折转60多千米,进入一个神秘的山谷——沙坝。一条小河从高高的牦牛山下流进山谷,浅吟清唱,悠悠流淌;两岸高山,松杉葱笼,田畴如画;依山傍水的农家,有袅袅炊烟升腾,好一幅“桃源”仙境。尖端科技的设备与民族风情浓郁的彝乡村寨,在深山幽谷中形成了奇特而强烈的对比。如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被确定为举世瞩目的“嫦娥工程”的发射场系统所在地。
材料三: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图
命题趋向:
(1)以探月卫星发射的时间为切入点,进行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以及考查地理事象的变化规律;
(2)结合探月卫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探究其带给我国的深远意义;
(3)以区域为背景,联系我国原有三大卫星基地和新批建的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考查其所在区域特征及定位问题。
(4)根据卫星发射的特点,探讨卫星发射基地选建的条件。
综合训练:
读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气候资料,完成1-4题。

1.①②③④四个卫星发射中心所处省份依次是( B )
A.晋甘琼川
B.甘陇晋琼
C.琼陇内蒙古晋D.内蒙古琼甘晋
【解析】山西太原属温带季风气候;酒泉位于甘肃省,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降水少;西昌处于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文昌位于海南省的东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
2.下列卫星发射基地的发射不在本省区内的是(D)
A.①B.②C.③ D.④
【解析】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发射场在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
3.2007年9月22日,我国第四个航天基地建设获批。国家选择在文昌市布局航天发射场,主要考虑的是(D)
A.人烟稀少,安全性好
B.气候干旱,天气状况好
C.该地工农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D.纬度低,可提高运载能力,效费比高
4.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场地位于( B )
A.①B.②C.③ D.④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据此回答5-8题。
5.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之时,美国西部时间为( A )
A.2时05分B.10时05分
C.5时05分 D.7时05分
6.下列天体中与探月卫星类型相同的是()
A.月球 B.航天飞机C.太阳D.彗星
7.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之时,与北京所在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约占全球的( B )
A.1/12 B.11/12 C.3/4 D.1/4
8.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期间,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B )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赤道移动 ②赤道低压带的北界与赤道重合
③阿留申低压强盛 ④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季风
⑤南极臭氧洞可能出现 ⑥墨累-达令盆地农民正忙于剪羊毛
A.①③B.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表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据材料回答9-11题。
9.“嫦娥一号”将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地方,拍摄并传输图像数据,经接收处理后形成月球表面的三维图像。这一过程主要依托的技术手段是( A )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10.中国航天人用了3年时间,就托举着完全自主创新的“嫦娥一号”进入太空。这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特别是( D )
A.基本实体 B.经济力量
C.内政和外交D.科学技术
11.下列选项属于首次绕月探测深远意义的是( D )
①我国综合能力的崭新亮相
②“迈向深空”航天新陆段
③“科技带动效应”影响深远
④参与月球资源开发研究的重要一步
⑤有力推动外空事务和国际航天合作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1.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西昌的确称得上一座理想的天然发射场,试分析影响其布局的有利条件。
【答案】海拔高、纬度低(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这就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从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载荷);地形隐蔽,地质结构坚实(在南北纵的大山谷中形成的一些山间小盆地,不但利于发射场的整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与跟踪测量、通信的建网部署也十分有益,而且还能满足扩建的要求和今后的发展);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是中国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气候适宜;这里水源丰富稳定,四季长流,能充分供应发射场清洗废物和冷却用水的需要;交通和通讯条件理想。
(审稿:张兵编校: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