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比较研究

来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n_s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脑卒中具有致死风险高、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的特点,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取栓治疗均是快速消除患者血栓、降低病死率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的重要治疗方案,明确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取栓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比较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支架取栓治疗,研究组采用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血管再通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7 d、30 d、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及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90 d存活率.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再通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NIHS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治疗方法在NIHSS评分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术后30、90 d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0、90 d NIHS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术前,术后90 d NIHS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术后30 d(P<0.05).术后90 d两组患者mR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术前,且研究组患者mR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2/40),低于常规组的22.5%(9/40)(P0.05).结论 导管抽吸取栓治疗与支架取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血管再通效果,而导管抽吸取栓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血管再通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有效降低患者症状性血栓逃逸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其他文献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早期预防高血压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2003年高血压前期概念被正式提出,其正好契合了中医“治未病”的观点,是将高血压的防治前移,由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主.笔者基于2017—2020年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相关学会及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发布的新版高血压指南分析了高血压前期存在的问题:高血压前期的界定标准不统一、高血压前期的危害、高血压前期更加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并阐述了目前存在的争议,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高血压前期的认识,也为我国高血
背景 近年研究发现,钙通道阻滞剂(CCB)贝尼地平具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阿利沙坦酯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1.1类抗高血压药.但目前有关贝尼地平与阿利沙坦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报道少见.目的 比较阿利沙坦酯和贝尼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肾功能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深圳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新发高血压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利沙坦酯组(n=45)和贝尼地平组(n=47).贝尼地平组患者给予贝尼地平治疗,阿利沙
背景 临床上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风险较高,通过构建个体化预测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MACE的列线图模型极其重要.目的 构建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MACE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其区分度和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1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择期进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MACE发生情况,将其分为MACE组(58例)和非MACE组(1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
背景 目前,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PMA)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特点尚不完全明确,且无规范的方案指导其治疗.目的 分析PPMA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2019年收治的105例PPMA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本研究通过复诊和电话随访等方式随访患者的生存状态,终点事件为死亡,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5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累积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PM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Cox比例风
背景 目前,为了改善机械通气患者人机协调、保护患者脏器功能,临床上主要采取镇痛、镇静治疗.瑞芬太尼和布托啡诺联用可以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但二者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以期为机械通气患者选取镇痛、镇静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托啡诺治疗,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