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小木船

来源 :小读者·爱读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各自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儿。小木船不大,但各有特点:我的小巧有灵气,他的威武有气魄。正在这时,不知道谁在叫陈明,他猛地一回头,我的小木船被他的胳膊一碰,掉到地上,摔坏了。
  我生气地推了他一把,接着,我们之间起了争执。在此过程中,我的小木船又被他踩了一脚,这下彻底毁坏了。我气愤地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将它“啪”的一声摔在地上,还恶狠狠地踩了几脚,以平息心里的怒火。
  “你怎么能摔我的小木船呢?”陈明带着哭腔说道。
  “是你先摔我的小木船的!”我一点儿也不示弱地回道。
  陈明委屈地说:“我不是故意的,可你是故意的呀!”就这样,我们一直争吵不休,最后,还是同学们把我们拉开的。
  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谁见了对方都不说话,也不在一起玩儿,好像有意躲着对方。可能我们都在气头上,都不想主动向对方道歉。
  有一天回到家后,我将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小时候,我也和同学之间闹过类似的矛盾。”爸爸笑着说,“即使陈明弄坏了你的木船,可你也不能摔坏他的木船呀!你应该向他道歉。”此时,我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我实在难以说出道歉的话。爸爸知道我好面子,所以建议我做一只小木船,将道歉的话写在纸条上,再将纸条粘在小木船上。
  第二天,我将纸条粘在刚做好的木船上,趁陈明不在时,悄悄地将木船放在他的桌子上。我在纸条上这样写道:“对不起!那天是我错了。其实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可我还在斤斤计较,真的很对不起。我真诚地向你道歉。”
  此后的几天,因为心里没有了负担,我心情格外好。有一天,体育课结束后,我发现自己的桌子上也出现了一只精致的小木船,上面刻着一行字:永远的好朋友(陈明)。从这之后,我们便和好如初了。
  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朋友之间的友谊,不能像小木船一样一摔就碎,而应该牢不可破;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儿就和朋友绝交,彼此间应懂得谦让和包容。
  指导老师 靳艳妮
  名师点评
  本文语言朴实,文笔生动流畅,读来引人思索。小作者以一只小木船作為故事的切入点,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学生之间常有的一种矛盾,并巧妙地化解了此种矛盾,使“我”通过反思,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交往。
其他文献
两个小时的毕业典礼,有些喧腾,又带着点儿离别时的惆怅。两位重要的男主角与女主角——智冠及其妈妈,即将离开校园。  智冠的脑部受过伤,虽然伤得并不严重,但他的行动还是受到了很大影响。不过,因为母亲的坚持,六年来,智冠始终在普通班级求学,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  智冠的个性内向而害羞,课堂上,他乖乖地听老师讲课,很少对老师提问题,安静得像一只小猫,但通过老师给他批改的作业,就能看出他的学习能力。无论在学
期刊
在一个秋意浓郁的午后,我和妈妈来到一个果园。走进果园,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用翡翠装饰而成的世界,到处都是绿意盎然的景象。各种植物向我们招手,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其中,我最喜欢的植物朋友就是葡萄。  远远看过去,一棵棵葡萄树沐浴在金灿灿的阳光中,一串串葡萄密密匝匝地挂在绿叶丛中,宛如一座座晶莹剔透的珍珠宝塔。微风吹来,隐约能闻到葡萄香甜的味道,我顿时垂涎三尺。  我拉着妈妈的手,走近一棵稍显矮小的葡萄树。
期刊
我是一棵大树,生长在美丽的荆台小学。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薄雾、洒向大地时,调皮的小鸟在我身上飞来蹦去:“起床了!起床了!”我打了一个长长的呵欠,从睡梦中醒来。露珠哥哥帮我洗脸,微风姐姐为我梳头,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雾渐渐散去,老师和孩子们陆陆续续走进校园。看到他们如花的笑脸,我情不自禁地开始跳舞,身上的叶子“哗哗”作响,好像在为我唱和呢。  “丁零零——”温柔的女声响起来:“同学们,上课
期刊
在一个平常的早晨,一场因为起床问题而引发的“战争”“打响”了!  “起床了!”妈妈站在床边大喊道。我揉揉眼睛,将身体缩成一团儿,用被子蒙住脑袋,继续呼呼大睡。  妈妈见我无动于衷,便使出她的起床“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泰山压顶”。  妈妈抱来一大堆我上学时穿的衣服,将它们压在我身上。接着,她又拿来我那个重达十五斤的书包,将它丢在那堆衣服上。睡梦中的我感到很不对劲儿,眼睛艰难地睁开一条缝,只见妈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偏远地区少数民族乡镇,长期山林“隐居”使其难以享受城市产业、交通、资金、人才等的溢出红利。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对乡土文化带来的归属感的渴望日益强烈,尤其是有民族独特性和神秘感的文化。乡土文化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成为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突破口。本文以云南省元阳县黄草岭乡为例,基于发展困境,提炼出梯田农耕、少数民族、驿道商贸三条乡土文化主线,提出改善交
期刊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村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村庄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少数民族村庄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分析了当前少数民族村庄在发展中面临的文化保护方法弱、文化延续性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在村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应以村民为主体,处理好文化传承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文章以北京满族村巴园子村为例,分析其面临的发展问题,对村庄文化资源进行挖潜,从经济产业、
期刊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来到南京理工大学,直奔最美的一角——冶苑。我们循着一股清淡的花香,走过一条青砖小路,来到三号路的紫霞湖边。“冶苑在哪儿?”我问道。妈妈笑着说:“冶苑没有围墙,你在美景中,也在冶苑中。”  我们沿着湖边散步,不知不觉间走进一小片竹林。虽然天气有些寒冷,但竹叶仍青翠欲滴,竹身挺立,似乎在守卫冶苑。穿过竹林,我们来到了传说中的网红“打卡地”——水杉林。清新的空气中,花香扑鼻而来,我贪婪
期刊
因为妈妈爱干净、爱整洁,不管干什么事都雷厉风行,所以她有时会“嫌弃”我“脏”“乱”“磨”。  嫌我“脏”。平时,妈妈不仅自己穿戴得整齐、漂亮,还把我打扮得花枝招展。一次,我跟一帮小朋友玩儿疯了,弄得灰头土脸、汗流浃背,一回家就累得躺在了床上。妈妈一看就急了眼,“你太脏了,快去洗澡吧!”然后,她不由分说地就把我拉进了洗澡间。  我恼羞成怒地叫道:“你还说我是你的心肝宝贝,你这不是嫌我脏吗?”她扯着高
期刊
在一个炎热的中午,我们参观了建造于光绪17年的刘永福旧居。刘永福原本是抗清将士,后归顺清廷,在中法战争中大败法军。1917年1月,刘永福卒于钦州。  走进刘永福旧居,一扇巨大的屏风映入眼帘。屏风上雕刻着古朴典雅的梅、兰、竹、菊。绕过屏风向里走,踏入右手边的第一个门洞时,我们发现了十个粮仓。在这些被当地居民称为“救济仓”的粮仓下方,竟有许多方形洞口,但洞里却是空的,其作用是防潮。  从门洞出来,我们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河南窑洞村落面临的问题,提出以适老化改造为驱动的乡村再生模式。在马斯洛理论的指导下,构建“需求分析”框架。以河南省登封市唐庄乡石门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法,对留守老人的内在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乡村适老化改造方向。从路网梳理、景观提升、空间整合及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四个方面入手,进行乡村整体层面的适老化改造设计。设计方案直观反映了研究思路的可行性,对河南窑洞乡村的保护及乡村适老化建设的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