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流行期社区居民疫情信息获得途径及其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0年1月30日-2月2日采用问卷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在安徽省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的4 016名社区居民以微信和QQ等网络平台推送的方式进行匿名调查.结果 安徽省4 016名社区居民中,新冠肺炎流行期获得疫情信息的途径主要为网络社交工具[3 929人(97.8%)],其次为政府机构与专业机构发布[2 294人(57.1%)];社区居民近1周紧张焦虑、恐慌、易怒、疲劳、悲观或失望、盲目消毒和睡眠障碍发生数分别为633、1 454、232、303、199、1 065和1 303人,发生率分别为15.8%、36.2%、5.8%、7.5%、5.0%、26.5%和32.4%;社区居民通过1、2、3和≥4种途径获得疫情信息者分别为650、754、960和1 652人,分别占16.2%、18.8%、23.9%和41.1%;通过1、2、3和≥4种途径获得疫情信息社区居民盲目消毒的发生率分别为33.7%、26.9%、23.4%和25.3%,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8.0%、33.0%、30.1%和31.4%.不同疫情信息获得途径种数社区居民盲日消毒和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3.160、12.560,均P<0.01),且社区居民盲目消毒和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均随疫情信息获得途径种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x2趋势=13.997、8.215,均P< 0.01).结论 增加疫情信息的获取途径种数,可部分缓解社区居民盲目消毒和睡眠障碍等心理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