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当代的不懈追求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23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小城特里尔。200年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思想,照亮了在黑暗中徘徊的世界历史,奏响了人类为自身解放而斗争的不朽乐章。
  一、今天人们阅读马克思,就必须正确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出发点是什么?马克思曾说:“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19世纪中叶,欧洲许多国家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社会根源和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又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阶级基础。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了完成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创建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的伟大使命,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真正反映自己利益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人类优秀的哲学成果,并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对之加以改造。我们时代需要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观察和分析资本主义的现状和趋势、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指导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
  二、今天,人们再次发现马克思主义这一现代世界思想乐章最重要的主题,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回到马克思、回到共产党人理想启航的原点,才能理解一个国家的崛起与奋进、一个政党的光荣与梦想。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信仰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让我们回到马克思,回到共产党人理想启航的原点,来理解一个国家的崛起与奋进、一个政党的光荣与梦想。
  彭清华在出席四川省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铭记合作初心,深化政治共识,继续携手前进,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共同团结奋斗。
  彭清华指出,知所从来,思所将往。“五一口号”的发布已经定格于历史的长河,但其承载的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风雨同舟的精神力量却能穿越时空、烛照当下。当前,四川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迈步新征程、实现新跨越,尤其需要发挥基本政治制度优势,全省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以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为契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更好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职能,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与中共四川省委一道,不断谱写我省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新篇章,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智慧力量。中共四川省委将一如既往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职尽责,积极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推动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党的十九大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历史性盛会,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心和力量,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过去5年,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其核心意蕴首先指向的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于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继承与创新,凸显了二者之间存在的科学合理的内在关联与逻辑承载。
  “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让我们向这位思想和行动的巨人致敬,并许下这样的诺言——他的英名和事业,将在这片土地上永世长存。
  作者简介
  肖凤莲(1985-),女,汉族,籍贯:渠县,学历:本科,职称:一级教师,毕业于:四川文理学院,就职于:南充市顺庆区永丰镇小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飛行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是部分高校党建工作面对的新常态问题。本文分析了飞行大学生流动党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飞行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路径探索。  随着中国民用航空的发展,国内各个航空公司对飞行员需求总量逐年增多,受国内航校规模、数量以及培养经费等因素的制约,以及教育、培训的国际化、全球化影响,部分航空公司逐渐增大旗下飞行学员外送到国外培训的比例,国外飞行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因此越来越多
期刊
摘 要:在目前阶段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也日趋复杂化,同时企业所面临的发展不确定性在不断增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优秀的人才是取胜的关键,因此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本研究就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步骤给出了比较详细的界定,通过优化人才招聘、优化人力资源培训、注重“干中学”、注重绩效激励等具体方式提出了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具体措施。有利于帮助企业不断培育发展的核心动
期刊
摘 要:民主是人类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便把人民民主作为自己的旗帜。  关键词:民主;发展;培育;践行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其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尽管世界各民主政体间存在
期刊
摘 要:纵观整个重卡行业的发展,从一家独大到异军突起,历经数十年的大浪淘沙,形成了现在“十厂林立”的格局,见证了工业制造的转型升级。这不仅是一个行业的蜕变,更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一个缩影。安徽华菱星马汽车集团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典范企业,始终坚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发展经历对很多企业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国智造;转型升级;坚守;创新  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
期刊
摘 要:一个时代有与之相对特征,也有和这时代相适应的理论产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定要和它的时代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内在需求,也是必然的现实和实践要求;时代特征制约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互为前提。我们定要准确地分析把握好时代特征,为马克思主义注入符合时代特性的内容,并更好的指导实践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特征;结合  中国化的马克
期刊
一、前言  2015年9月3日于中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一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70周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以此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在阅兵仪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中国将裁军30万,借此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态度,即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一道,坚决维护世界和平!此举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各国媒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机电专业为例,探索如何使校企双方人员积极更新观念,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提升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实现学校企业优势的互补,共同培养出实用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各个机构无论规模还是工作的内容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于医院来说,因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医院的管理过程中关于医疗设备和临床医疗资料随着医院的发展逐渐变多,同时在医院的经营过程中需要有着更加便捷的方式进行管理,为此,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医改的内容,进行医院档案管理改进的研究。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档案管理;完善思路  档案管理是新时代下结构实行高效管理方式的重要资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内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本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当前企业内部员工流失的现象愈演愈烈。本文对影响员工流失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明确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发现影响因素之一的“工作满意度”是中介因素,构建能够反应因素之间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从而为企业内部员工流失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员工流失;影响因素;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在企业日益
期刊
摘 要:新时期下加强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把加强职工道德素质作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职工思想工作的落脚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积累适合企业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经验新方法,引导职工积极,健康成长,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推动企业安全稳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