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对一个人的素养提升、气质培养乃至品格塑造,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赤岗小学于2009年开始创建“书香校园”。如今,阅读已经成为学校师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书香校园”建设中,赤岗小学以“仁”为内容建设校园文化,为师生畅享悦读搭建平台,开展“作家进校园”活动,努力使阅读成为师生的自觉习惯。
关键词:学校文阅读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赤岗小学通过深挖学校文化底蕴——赤岗旧祠堂(萃思堂),确立了以“仁”为学校的主体文化,强化阅读理念,营造阅读氛围,构建阅读课程,开展阅读活动……确定了将“传承国学文化,打造书香校园”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策略之一,坚持以中华诗词、《论语》等的诵读为切入点,以师生的诗文诵读、创作、竞赛活动为载体,将课外阅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使阅读成为师生的习惯。
一、悠悠古韵,传递书香
打造环境濡染、厚泽润心、仁意盎然的校园文化。如果长期坚守一种态度,就会形成一种素养;如果态度是合规律的、合目的的、合操作性的,这种素养就会成为一种品性。这种品性会引领学生形成一种创造的、幸福的、诗意的生活方式。为此,学校在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上渗透“立仁”的教育理念,在校园中增设能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提升思想境界,同时又凸显儒家思想的八大物质文化景点。具体包括:
1. 一门(仁字门):把学校的校门改建成以“仁”字为核心的形状,充分显示出学校以仁立校的办学理念。
2. 一墙(论语墙):在学校建设一面《论语》主题文化墙,把《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和故事展现出来。
3. 一角(仁心角):在学校校园书吧中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角落来设立一个方便师生及生生之间沟通有关“仁”的看法及做法的主题文化角。
4. 一园(仁德园):在学校绿化坪上建立一个以仁德为核心的主题文化园,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5. 一路(仁爱路):把学校的主干道命名为仁爱路,并作出解读,让学生走在仁爱的路上,享受仁爱的教育,习惯仁者爱人。
6. 一场(立仁广场):在学校建立一个立仁主题文化广场,向学生宣传“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7. 一像(夫子像):在学校大堂建立一座孔子像,寓意把孔子从远古时代请到学校,陪伴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8. 一坪(仁慧坪):在学校建设一块草坪,让学生写上关于“仁”的名言警句,并让学生来观察和守护,让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践行。
同时,把学校主要道路命名为“孔子路”“孟子路”等,在教室走廊展示师生以《论语章句》为主题的书画作品,在校园内道路旁、花坛上设立儒家名言警句标牌。总之,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华夏传统文化的教育点,楼道里、教室里、树木旁、花坛中、校园的围墙上,诗句、名言随处可见。让校园的每一处都润物细无声地发挥着教育功能,在影响、约束、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传递悠悠古韵书香。
二、畅享悦读,品悟书香
活动点燃兴趣的火花。学校充分整合资源,积极拓展师生读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搭建师生阅读的多元平台,努力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打造丰富师生精神世界的书香舞台。
学校每年由教导处为每位教师统一订购一批教育教学类理论与实践性书籍,作为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的统一读物。今年,学校为老师购置了《好教育好人生》《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工作理念》《赢得课堂精彩——教师天职》《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教出好孩子》《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发展》《挖掘学生潜能》《教师语言艺术》《教书关键在育人》《教师语言魅力》等图书。同时,制定了《赤岗小学教师阅读方案》,要求老师认真研读,并在教师阅读笔记本上进行重点摘抄、点评,每月撰写读书心得或读后感。教导处专门安排时间组织教师举行读书研讨会来进行心得交流。同时,学校注重教师的个性阅读,每年为每位教师划出定额购书补贴,鼓励老师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阅读,提升自身的修养。
为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常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寓读于活动,以活动引领读书。
1. 读与讲结合。每学期,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以“做仁德少年”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此外,坚持课前2分钟演讲活动。在班级层面上,每一学期第一周语文老师部署好每天一位学生进行课前演讲,演讲内容自定,可以是好书推荐、读书心得、读书趣事等;在学校层面上,每天做课间操前由班级学生推荐一名学生进行国旗下演讲。通过开展全员讲的活动,把枯燥的读写变为趣事,使学生热爱课外阅读。
2. 读与画配合。让学生动手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相应的图画,把自己体会到的诗文意境、情感变成一张张生动鲜明的画纸。不少学生的作品构思独到、富于诗意,诗与画融为一体,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这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同时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诗歌的个性化理解及他们对古诗的热爱。
3. 读与演融合。让学生以小品、课本剧的方式将书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这种阅读实践既形象,又使读书的氛围浓郁。尤其是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的阅读,用这种形式,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其对内容的理解。
4. 读与写揉合。写读书笔记是学生常规的课外阅读作业。积累优美语句,制作阅读心得卡、推荐卡,写读书心得,已经成为我校学生的习惯。与此同时,学校每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征文活动,每次均能斩获许多奖项。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学生收获了成功感。
5. 读与书法整合。学校落实全员书法特长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在读书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气质,这是建设书香校园的有力保障。
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生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阅读成为悦读,成为一种态度,成为一种习惯。
三、作家引领,点燃书香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作家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以互动交流和引导的方式,引领学生亲近阅读,能更好地在学生的心中播下读书的种子,激发他们阅读和写作的热情。
为推动我校“悦润书香”阅读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适时、适度地开展“名家进校园竞风流”活动。近年,学校积极分批次组织学生参加由《羊城晚报》和《番禺日报》主办的校园小记者培训活动。在今年的读书节启动大会上,特别邀请了广东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到我校举办以“分享阅读·分享成长”为主题的文化讲座。活动中,作家、记者、编辑与学生亲切地交流小时候亲历的阅读小故事,分享写作的灵感和快乐,还道出了“想当作家一定要多阅读、多练笔,多读书、读好书”的感悟。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灵感的来源并不神秘,平时要注意观察,扩大观察面,展开想象;要广泛阅读,并摘抄好词佳句来丰富自己的积累;还可以准备一本日记本,将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这样将会获得很多灵感,写作的时候就能“下笔如有神”……生动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语言、面对面的真心交流,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大大激起了他们读书和写作的热情。
作家进校园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想读书、要读书、爱读书的热情,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书籍陪伴学生成长。
四、硕果累累,书香四溢
书香校园建设改变了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与好书为友,与博览同行,校园溢满书香。
2017年,我校六(2)班的红梅诵瑞阅读团队在广州市中小学生阅读系列活动之小学生经典阅读之旅活动表演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李思航同学获广州市“阅读之星”殊荣。墨韵书社参加省少工委书法比赛,8人获一等奖,12人获二等奖,15人获三等奖,市级10人获奖,区级29人获奖。“一笔一画书写缤纷童年,墨韵飘香浸润精彩人生”,充分发挥了书香墨韵以美辅德、以美辅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
阅读使师生的生活更丰富、幸福,“悦润书香”是我校师生美好的理想追求。书香校园建设,永远在路上。化;书香校园;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学校文阅读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赤岗小学通过深挖学校文化底蕴——赤岗旧祠堂(萃思堂),确立了以“仁”为学校的主体文化,强化阅读理念,营造阅读氛围,构建阅读课程,开展阅读活动……确定了将“传承国学文化,打造书香校园”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策略之一,坚持以中华诗词、《论语》等的诵读为切入点,以师生的诗文诵读、创作、竞赛活动为载体,将课外阅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使阅读成为师生的习惯。
一、悠悠古韵,传递书香
打造环境濡染、厚泽润心、仁意盎然的校园文化。如果长期坚守一种态度,就会形成一种素养;如果态度是合规律的、合目的的、合操作性的,这种素养就会成为一种品性。这种品性会引领学生形成一种创造的、幸福的、诗意的生活方式。为此,学校在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上渗透“立仁”的教育理念,在校园中增设能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提升思想境界,同时又凸显儒家思想的八大物质文化景点。具体包括:
1. 一门(仁字门):把学校的校门改建成以“仁”字为核心的形状,充分显示出学校以仁立校的办学理念。
2. 一墙(论语墙):在学校建设一面《论语》主题文化墙,把《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和故事展现出来。
3. 一角(仁心角):在学校校园书吧中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角落来设立一个方便师生及生生之间沟通有关“仁”的看法及做法的主题文化角。
4. 一园(仁德园):在学校绿化坪上建立一个以仁德为核心的主题文化园,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5. 一路(仁爱路):把学校的主干道命名为仁爱路,并作出解读,让学生走在仁爱的路上,享受仁爱的教育,习惯仁者爱人。
6. 一场(立仁广场):在学校建立一个立仁主题文化广场,向学生宣传“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7. 一像(夫子像):在学校大堂建立一座孔子像,寓意把孔子从远古时代请到学校,陪伴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8. 一坪(仁慧坪):在学校建设一块草坪,让学生写上关于“仁”的名言警句,并让学生来观察和守护,让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践行。
同时,把学校主要道路命名为“孔子路”“孟子路”等,在教室走廊展示师生以《论语章句》为主题的书画作品,在校园内道路旁、花坛上设立儒家名言警句标牌。总之,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华夏传统文化的教育点,楼道里、教室里、树木旁、花坛中、校园的围墙上,诗句、名言随处可见。让校园的每一处都润物细无声地发挥着教育功能,在影响、约束、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传递悠悠古韵书香。
二、畅享悦读,品悟书香
活动点燃兴趣的火花。学校充分整合资源,积极拓展师生读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搭建师生阅读的多元平台,努力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打造丰富师生精神世界的书香舞台。
学校每年由教导处为每位教师统一订购一批教育教学类理论与实践性书籍,作为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的统一读物。今年,学校为老师购置了《好教育好人生》《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工作理念》《赢得课堂精彩——教师天职》《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教出好孩子》《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发展》《挖掘学生潜能》《教师语言艺术》《教书关键在育人》《教师语言魅力》等图书。同时,制定了《赤岗小学教师阅读方案》,要求老师认真研读,并在教师阅读笔记本上进行重点摘抄、点评,每月撰写读书心得或读后感。教导处专门安排时间组织教师举行读书研讨会来进行心得交流。同时,学校注重教师的个性阅读,每年为每位教师划出定额购书补贴,鼓励老师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阅读,提升自身的修养。
为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常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寓读于活动,以活动引领读书。
1. 读与讲结合。每学期,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以“做仁德少年”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此外,坚持课前2分钟演讲活动。在班级层面上,每一学期第一周语文老师部署好每天一位学生进行课前演讲,演讲内容自定,可以是好书推荐、读书心得、读书趣事等;在学校层面上,每天做课间操前由班级学生推荐一名学生进行国旗下演讲。通过开展全员讲的活动,把枯燥的读写变为趣事,使学生热爱课外阅读。
2. 读与画配合。让学生动手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相应的图画,把自己体会到的诗文意境、情感变成一张张生动鲜明的画纸。不少学生的作品构思独到、富于诗意,诗与画融为一体,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这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同时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诗歌的个性化理解及他们对古诗的热爱。
3. 读与演融合。让学生以小品、课本剧的方式将书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这种阅读实践既形象,又使读书的氛围浓郁。尤其是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的阅读,用这种形式,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其对内容的理解。
4. 读与写揉合。写读书笔记是学生常规的课外阅读作业。积累优美语句,制作阅读心得卡、推荐卡,写读书心得,已经成为我校学生的习惯。与此同时,学校每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征文活动,每次均能斩获许多奖项。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学生收获了成功感。
5. 读与书法整合。学校落实全员书法特长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在读书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气质,这是建设书香校园的有力保障。
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生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阅读成为悦读,成为一种态度,成为一种习惯。
三、作家引领,点燃书香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作家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以互动交流和引导的方式,引领学生亲近阅读,能更好地在学生的心中播下读书的种子,激发他们阅读和写作的热情。
为推动我校“悦润书香”阅读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适时、适度地开展“名家进校园竞风流”活动。近年,学校积极分批次组织学生参加由《羊城晚报》和《番禺日报》主办的校园小记者培训活动。在今年的读书节启动大会上,特别邀请了广东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到我校举办以“分享阅读·分享成长”为主题的文化讲座。活动中,作家、记者、编辑与学生亲切地交流小时候亲历的阅读小故事,分享写作的灵感和快乐,还道出了“想当作家一定要多阅读、多练笔,多读书、读好书”的感悟。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灵感的来源并不神秘,平时要注意观察,扩大观察面,展开想象;要广泛阅读,并摘抄好词佳句来丰富自己的积累;还可以准备一本日记本,将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这样将会获得很多灵感,写作的时候就能“下笔如有神”……生动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语言、面对面的真心交流,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大大激起了他们读书和写作的热情。
作家进校园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想读书、要读书、爱读书的热情,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书籍陪伴学生成长。
四、硕果累累,书香四溢
书香校园建设改变了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与好书为友,与博览同行,校园溢满书香。
2017年,我校六(2)班的红梅诵瑞阅读团队在广州市中小学生阅读系列活动之小学生经典阅读之旅活动表演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李思航同学获广州市“阅读之星”殊荣。墨韵书社参加省少工委书法比赛,8人获一等奖,12人获二等奖,15人获三等奖,市级10人获奖,区级29人获奖。“一笔一画书写缤纷童年,墨韵飘香浸润精彩人生”,充分发挥了书香墨韵以美辅德、以美辅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
阅读使师生的生活更丰富、幸福,“悦润书香”是我校师生美好的理想追求。书香校园建设,永远在路上。化;书香校园;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