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苏是一种药食兼用型植物,别名赤苏、红苏、黑苏、白苏、香苏等,为唇形科白苏属。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对紫苏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性栽种,开发出了食用油、药品、淹渍品、化妆品等几十种产品,近年来又开发出高级紫苏保健蔬菜,因其嫩茎叶是凉拌、炒食的上等菜肴,很受消费者青睐。江西省万载县自2001年至今已连续9年获得欧盟ECOCERT的有机产地认证,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生产的有机紫苏叶经盐渍加工后远销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销价一般为17~20元/千克。现将该县有机紫苏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一、产地环境要求 有机紫苏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紫苏适应性广,平原、丘陵都可栽培,但要求隔离条件要好,不受化学农药的飘移和化肥的污染。基地的环境须经省级环境监察部门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a.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1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b.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168-1995中的1级技术标准。c.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92的3级标准。
1. 气候条件。紫苏喜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发芽适温18~23℃,茎叶生长适温20~26℃,开花期适温26~28℃,属典型的短日照作物。
2. 土壤条件。应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土质要符合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3级以上标准。土层厚度要达到40厘米以上。
3. 缓冲带。要在有机基地和常规地块之间设置300米以上的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以保证有机产地不受污染。
4. 转换期。具有3年的有机土壤转换期。
5. 转基因。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
二、种子处理 种子休眠期长达120天,需打破休眠才能催芽,方法是将种子放在3℃的温度下5~10天,然后放在18~23℃的环境中下催芽,这样发芽率可达80%以上。采收的种子忌干燥储藏,宜于阴凉处风干2~3天,然后用等量河沙与种子混合,装进箱子内埋藏于土中,以利发芽。
三、整地及施基肥 将土壤耕翻、耙细整平,并要做成80~100米宽的畦,然后每亩施入2000~3000千克来自有机农业系统的农家肥。
四、栽种方法 可直播或育苗移栽。
1. 直播。3月下旬至4月中旬,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50~60厘米开0.5~1厘米深的浅沟(穴播按穴距30厘米×50厘米开穴)。播时将种子拌上细沙,均匀地撒入沟(穴)内,覆薄土,稍加镇压,每亩用种子1千克。播后5~7天即可出苗。
2. 育苗移栽。苗床宜选向阳温暖处,施足基肥,并配加适量磷矿粉,于4月先浇透水,然后撒种,覆细土约1厘米厚。如气温低,可覆盖塑料薄膜,待幼苗出土后揭除。苗高5~6厘米时间苗,苗高15~20厘米时选阴雨天或午后,按株行距50厘米×60厘米移栽于大田,栽后及时浇水1~2次,即可成活。
五、田间管理
1. 间苗、补苗。穴播者,苗高10厘米左右时按株距30厘米定苗,每穴留l~2株,如有缺苗应予补苗。育苗移栽者,栽后7~10天,如有死苗,也应及时补苗。
2. 中耕除草。封行前必须经常中耕除草,浇水或雨后如土壤板结,也应及时松土。
3. 追肥。苗高60厘米时,每亩追施1500千克沼液。
4. 排灌。幼苗、花期需水较多,干旱时应及时浇水。雨季应注意排水。
六、病虫害防治
1. 病害。主要有斑枯病、锈病、白粉病等。防治措施:选用抗病良种;选无病株留种,防种子传病;注意轮作换茬,避免重茬;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雨季搞好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合理密植,及时摘叶打杈,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菌源。发病初期用1∶1∶200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或喷施大蒜液、辣椒液等防治。
2. 虫害。主要有叶螨、蚜虫、青虫和蚱蜢等。防治方法:在幼虫刚发生为害时设置黄色黏板,每公顷放置1盏频振式诱杀灯诱杀成虫;在幼虫2龄前用生物源农药托盾乳油1000~1500倍,或大印乳油1000~1500倍防治,也可用鱼藤酮、银杏叶、黄杜鹃花、苦楝、辣蓼草等生物源农药防治。
七、采收与加工
1. 菜用紫苏叶。采摘做菜食用的新鲜紫苏叶片,要选择晴天,此时香气足。摘紫苏叶应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紫苏未开花时进行。全年每株紫苏可摘叶36~44片,每亩可产鲜叶1500~2000千克。
2. 药用苏子梗。9月上旬开花前在花序刚长出时采收,用镰刀从根部割下,把植株倒挂在通风背阴的地方晾干。
3. 药用苏子。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当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割下果穗或全株,扎成小把,晒数天后脱下苏子晒干,每亩可产40千克左右。
八、留种技术 留种株宜稀植,以株行距50厘米×80厘米为宜。种株宜选健壮、产量高、叶片两面都是紫色的植株,待种子充分成熟呈灰棕色时收割、脱粒、晒干、去杂,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九、储藏运输 包装材料、储运工具应符合有机食品卫生要求,防止污染。运输车辆要清洗、有专车运送、专人监管。运输时轻装、轻卸和严防机械伤。应用保鲜冷藏车运输,途中要注意防冻、防晒和通风换气。运输过程中包装必须悬挂标签并标有详细的运输记录。
十、质量控制 对有机紫苏生产基地要根据地块划分为不同的生产区,统一编号(如XY-001即代表基地001号生产区)。基地内的种子来源、面积、播种期、用种量,以及进行的土、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农事活动,都应按时间、地块如实记载;在确保有机紫苏不受污染的前提下,还必须建立详细的销售记录,以确保有机产品可以从销售记录追溯到运输、生产的各个环节。总之,要做好有机紫苏生产、储存、运输,直至销售的完整记录,并通过批号、条码等建立跟踪审查体系。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万载县城阳乐大道397号县农业局 邮编:336100)
一、产地环境要求 有机紫苏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紫苏适应性广,平原、丘陵都可栽培,但要求隔离条件要好,不受化学农药的飘移和化肥的污染。基地的环境须经省级环境监察部门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a.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1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b.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168-1995中的1级技术标准。c.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92的3级标准。
1. 气候条件。紫苏喜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发芽适温18~23℃,茎叶生长适温20~26℃,开花期适温26~28℃,属典型的短日照作物。
2. 土壤条件。应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土质要符合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3级以上标准。土层厚度要达到40厘米以上。
3. 缓冲带。要在有机基地和常规地块之间设置300米以上的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以保证有机产地不受污染。
4. 转换期。具有3年的有机土壤转换期。
5. 转基因。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
二、种子处理 种子休眠期长达120天,需打破休眠才能催芽,方法是将种子放在3℃的温度下5~10天,然后放在18~23℃的环境中下催芽,这样发芽率可达80%以上。采收的种子忌干燥储藏,宜于阴凉处风干2~3天,然后用等量河沙与种子混合,装进箱子内埋藏于土中,以利发芽。
三、整地及施基肥 将土壤耕翻、耙细整平,并要做成80~100米宽的畦,然后每亩施入2000~3000千克来自有机农业系统的农家肥。
四、栽种方法 可直播或育苗移栽。
1. 直播。3月下旬至4月中旬,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50~60厘米开0.5~1厘米深的浅沟(穴播按穴距30厘米×50厘米开穴)。播时将种子拌上细沙,均匀地撒入沟(穴)内,覆薄土,稍加镇压,每亩用种子1千克。播后5~7天即可出苗。
2. 育苗移栽。苗床宜选向阳温暖处,施足基肥,并配加适量磷矿粉,于4月先浇透水,然后撒种,覆细土约1厘米厚。如气温低,可覆盖塑料薄膜,待幼苗出土后揭除。苗高5~6厘米时间苗,苗高15~20厘米时选阴雨天或午后,按株行距50厘米×60厘米移栽于大田,栽后及时浇水1~2次,即可成活。
五、田间管理
1. 间苗、补苗。穴播者,苗高10厘米左右时按株距30厘米定苗,每穴留l~2株,如有缺苗应予补苗。育苗移栽者,栽后7~10天,如有死苗,也应及时补苗。
2. 中耕除草。封行前必须经常中耕除草,浇水或雨后如土壤板结,也应及时松土。
3. 追肥。苗高60厘米时,每亩追施1500千克沼液。
4. 排灌。幼苗、花期需水较多,干旱时应及时浇水。雨季应注意排水。
六、病虫害防治
1. 病害。主要有斑枯病、锈病、白粉病等。防治措施:选用抗病良种;选无病株留种,防种子传病;注意轮作换茬,避免重茬;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雨季搞好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合理密植,及时摘叶打杈,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菌源。发病初期用1∶1∶200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或喷施大蒜液、辣椒液等防治。
2. 虫害。主要有叶螨、蚜虫、青虫和蚱蜢等。防治方法:在幼虫刚发生为害时设置黄色黏板,每公顷放置1盏频振式诱杀灯诱杀成虫;在幼虫2龄前用生物源农药托盾乳油1000~1500倍,或大印乳油1000~1500倍防治,也可用鱼藤酮、银杏叶、黄杜鹃花、苦楝、辣蓼草等生物源农药防治。
七、采收与加工
1. 菜用紫苏叶。采摘做菜食用的新鲜紫苏叶片,要选择晴天,此时香气足。摘紫苏叶应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紫苏未开花时进行。全年每株紫苏可摘叶36~44片,每亩可产鲜叶1500~2000千克。
2. 药用苏子梗。9月上旬开花前在花序刚长出时采收,用镰刀从根部割下,把植株倒挂在通风背阴的地方晾干。
3. 药用苏子。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当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割下果穗或全株,扎成小把,晒数天后脱下苏子晒干,每亩可产40千克左右。
八、留种技术 留种株宜稀植,以株行距50厘米×80厘米为宜。种株宜选健壮、产量高、叶片两面都是紫色的植株,待种子充分成熟呈灰棕色时收割、脱粒、晒干、去杂,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九、储藏运输 包装材料、储运工具应符合有机食品卫生要求,防止污染。运输车辆要清洗、有专车运送、专人监管。运输时轻装、轻卸和严防机械伤。应用保鲜冷藏车运输,途中要注意防冻、防晒和通风换气。运输过程中包装必须悬挂标签并标有详细的运输记录。
十、质量控制 对有机紫苏生产基地要根据地块划分为不同的生产区,统一编号(如XY-001即代表基地001号生产区)。基地内的种子来源、面积、播种期、用种量,以及进行的土、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农事活动,都应按时间、地块如实记载;在确保有机紫苏不受污染的前提下,还必须建立详细的销售记录,以确保有机产品可以从销售记录追溯到运输、生产的各个环节。总之,要做好有机紫苏生产、储存、运输,直至销售的完整记录,并通过批号、条码等建立跟踪审查体系。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万载县城阳乐大道397号县农业局 邮编:33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