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和国历史上有三位年过百岁的老将军,他们是孙毅(1904-2003)、童陆生(1901-2001)和吴西,其中前两位已经去世,吴西则是全军唯一健在的百岁将军,也是在世的开国将帅中年纪最大的仅存的1955年授衔的广西籍少数民族将军,红七军唯一健在的将领。今年已经102岁高龄了。
吴西,原名吴有良,壮族。1903年8月生于广西扶绥县渠黎乡三合村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考入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他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宁爱国学生运动,被选为该校学生联合会执委。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他参加了以进步学生为主的南宁学生军,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抵制日货的斗争。在南宁大革命运动中,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
1927年3月29日,吴西参加南宁各界群众纪念黄花岗72烈士大会以及会后举行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吴西走在队伍的前列,举着红旗,唱着《国际歌》,高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反动派黄华表(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宣传部长、广西课吏馆馆长)”等口号,昂首阔步向市区挺进。当队伍行进到广西课吏馆时,黄华表唆使几十个人气势汹汹地冲出来,挥刀持枪,挡住了学生队伍的去路。吴西和同学们赤手空拳与之搏斗,有的同学被刺伤,女同学被扯破衣裙,但他们毫不畏惧,顽强反击,直到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带着武器赶来增援,课吏馆的人才缩回去。斗争取得了胜利。
1927年4月,他正准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之际,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新桂系军阀遥相呼应,以南宁为重点,在广西大举“清党”反共。5月4日清晨,吴西被国民党南宁反动军警逮捕,并被投入国民党第15军拘留所。在阴暗、肮脏的囚牢里,他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吴西团结难友们进行绝食斗争,要求改善监狱条件。1928年1月,吴西刑满获释,返家务农。不久,到左县县立高等小学任教,曾代理校长,继续宣传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思想。
1929年7月,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与张云逸、陈豪人、李谦等一批重要党员骨干来到南宁,与俞作柏、李明瑞建立秘密的上层统战关系,使广西出现了有利于工农革命运动的新局面。吴西闻讯从家乡赶到南宁,经党组织介绍进入俞作豫任大队长的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参加兵运工作。接着,吴西奉命赴龙州参与组建警备第五大队独立营(第六营),10月初在龙州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第五大队独立营政治指导员,同时兼任《群众报》编辑,公开宣传中共的政治主张。
11月下旬,坚持反动立场的第五大队副大队长蒙志仁串联第二、四两个营叛变投降新桂系军阀,占踞龙州城。11月27日,俞作豫和李明瑞返回龙州,组织第一、五、六营和左江工农赤卫大队进行平叛斗争,毙敌团参谋长以下100余人,吴西参加了平叛作战。1930年2月1日,龙州起义爆发,吴西任红八军第二纵队一营政治协理员,驻守龙州中山公园,继续整编改造部队,保护龙州各界群众开展收回龙州海关和驱逐法国驻龙州领事及传教士的斗争。2月下旬,吴西率部赴龙州县下冻剿匪,帮助地方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试点。3月20日,新桂系军阀梁朝玑师突然围攻龙州城,吴西带领一营指战员参加了龙州血战。由于反动势力太强大,加上组织不力,红八军被打散,吴西奉命离队转移。经化装从北海乘船到达香港寻找党组织,被安排到中共广东省委李富春创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训练班学习。后受李富春同志指派,护送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邓岗(邓拔奇)前往右江平马镇,向红七军传达“立三路线”精神,回到红军队伍。红七军河池整编后,任红七军军部特务连指导员,和李天佑连长一道率部随军北征,转战桂黔湘粤赣边区,历经罗城四把、融县长安、湖南武冈、广东连州、江西梅花村和乐昌河等几次血战。
1931年2月初,红七军在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的领导下,打破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来到乐昌河边。这时,广东陈济棠的部队从韶关赶来,直扑乐昌河北岸。邓小平政委、李明瑞总指挥率部先行渡河,与敌激战,杀开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张云逸率特务连等军部直属队担任掩护任务。这时,一发迫击炮弹落在特务连中间爆炸,吴西只觉腿部麻木,疼痛难忍。原来是炮弹壳打进了他的右腿膝盖处,鲜血直流。他再也走不动了,只得靠担架抬着行动。部队伤病员越来越多,战斗力锐减。为了保存红军有生力量,军长张云逸果断决定,将一部分重伤员就地留在乳源县隐蔽治疗安置。
离开了队伍的吴西,就像一只离群的孤雁。好在当地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地照顾这位红军伤病员,为他疗伤。敌人的民团到处搜捕红军伤病员,吴西不忍心拖累老乡,刚能行走,就要上路,去找红军。他拖着伤腿,带着一副碗筷,沿路乞讨。后来又当过筑路工、工地伙夫,挖过煤炭,受尽了工头的打骂和欺侮。为了心中的那颗启明星,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寻找红军的努力。后来,他打听到广东仁化一带有红军活动,就带着一双碗筷前去寻找。经过一番周折,1932年春才在粤赣边重新找到红军队伍,回到了红军的怀抱。回到红军怀抱后,他任红军三军团三师政治部组织干事,其间整整一年。
吴西随红三军团回到中央苏区后,被调任三师政治部俱乐部主任,1933年冬又担任第六师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参加了中央红军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随红军主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突破湘江封锁线、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抢夺娄山关等一系列恶战。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吴西任红28军政治部宣传科长、敌工科长,随主力参加西征作战,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军部首长派他参加对国民党东北军的统战工作。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件”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奉命改编为八路军。吴西担任120师政治部敌工部代理部长,随部队开赴晋西北抗日,参与创建晋西北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春,他调任冀中军区第二分区政委,率领所部多次粉碎日伪军的疯狂扫荡,团结各界爱国群众,自力更生,开展生产自救运动,打破日伪军的经济封锁,战胜严重的自然灾害,巩固了冀中平原敌后抗日根据地。1943年春,吴西奉命赴延安参加中央党校学习和整风运动,担任中央党校第七支部书记。他以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坚定的毅力投入中央党校的理论学习和延安大生产运动。1945年4月,他被推举为晋察冀军区代表,出席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大”。
1945年9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不久,吴西从中央党校毕业,先后担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华北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第18兵团随营学校政委、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校长兼政委等职。参加了解放大西北和进军大西南的伟大战争。在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的岁月里,他按照延安中央党校和抗大的教育方针,结合解放战争我军大发展的实际进行办学,组织教职员和学员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为我党、我军培养了大批军政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吴西先后担任川北军区政治部主任、海军潜艇学校政治委员、东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海军政治学校校长、海军政治部检察署检察长、海军后勤部副政委等职。他牢记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导,以坚定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不计个人地位高低,以党和人民军队建设事业为最高利益,长期坚持刻苦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新的国防军事知识,较好地完成了各个时期海军总部交付的各项任务,为加强人民海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10月离休。1981年11月23日被增补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离休后的近40年中,他一面坚持锻炼身体,一面努力学习,体魄强健,精神饱满,关心党、国家和军队大事,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和文化体育活动。晚年爱好也很多,喜欢写诗作文。他写的诗多是七言绝句,有誓言,有回忆,抒发情感焕发激情。现已作诗100多首,并已结集出版《吴西诗词选》《老骥吟诗集》等。吴西是我军仅存的参加龙州起义的高级将领,他利用这一优势写了很多回忆文章,写下了《老骥忆烽烟》等近百万字的革命回忆录和史料。
他爱好打台球,1996年参加全军老干部台球赛获得二等奖。跳舞是吴老从延安开始养成的爱好,一直到耄耋之年,依然在舞场上潇洒舞蹁跹。1988年86岁时在《中国老年》杂志举办的北京首届老年迪斯科健身舞大赛上,获得了本届大赛中唯一的男队员特别奖。1995、1996年又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文津俱乐部舞蹈特等奖。
吴西的书法可谓“大器晚成”。他年近八旬,始习书法,悉心研习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并形成了自己刚劲有力、飘逸隽秀的独特风格。他的书法在军内外曾多次获奖,1990年以来,先后在驻京部队老干部金鹤杯书画展、中国劳动者书画艺术大展、全军保健知识书画展、海军书画展等展中荣获十多项优秀作品奖,是军中年纪最大的将军书法家。2001年5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吴西书法展,2002年9月18日在家乡南宁广西博物馆举办吴西百岁书法作品展,他坐着轮椅参加了开幕式。
他还多次被海军、全军评为先进老干部,1999年被评为全军“世纪杯”健康长寿老干部。
200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李兆焯在吴老将军百岁华诞时,曾给他题词祝寿:“鹤年越百岁,功德耀千秋。”李兆焯的祝词,是对这位戎马倥偬几十年的老将军的高度评价,老将军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