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塑形铸魂 打造崇德向善之城

来源 :宁夏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yunm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篇章一
  摄影/钟培源   张丽坤   吴荣   张军武   郭志强
  习近平为社区志愿者点赞
  6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考察。志愿者代表、70岁的回族老党员王兰花告诉总书记,他们2005年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从最初的7名成员发展到现在6万多名,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他说,你们的经验很好,真正体现了行胜于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各族群众要一起努力,志愿者要充分发挥作用,谢谢你们的努力和贡献。
  (文字源自新华社“新华观点”)
  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今天的吴忠,一股崇德向善的新风扑面而来。走遍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幅幅正能量满满的公益广告:最美吴忠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令人信服,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善行义举让人感动……这些身边好人好事,集中展示了吴忠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
  “吴忠有个王兰花,身后跟着一群‘傻’大妈”。如今,在吴忠大街小巷很多人都知道这句顺口溜,其“主角”是家住吴忠市利通区的“热心人”王兰花和她的志愿者伙伴们。说她们“傻”,是因为她们年复一年地进行志愿服务,却不求任何回报,特别是以“爱管闲事”而出名。在利通区裕西社区居委会工作了近20年的王兰花,退休后更加热衷于给社区居民提供义务志愿服务,为乡亲们帮困解难。一件件好事办在了群众心坎上,王兰花热心小组的名气和规模越来越大,逐渐发展成为王兰花热心小组慈善协会志愿服务队,并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如今,以王兰花名字命名的“兰花芬芳”,已成为吴忠市乃至宁夏一个响当当的志愿服务品牌。
  利通区裕西社区居民舒宏勇是王兰花热心小组的成员,对他来说,为小区孤寡老人、残疾人免费维修水暖是“家常便饭”。说起加入热心小组的初衷,舒宏勇感慨万分:“小时候,因为家庭的原因,我没少受王兰花阿姨的照顾。在我心里,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现在我有能力了,也要跟她一样,尽力帮助更多的人。”
  走进吴忠市各个社区,随处可以看到“爱心超市”“爱心敲门队”“日间照料室”“老饭桌”“四点半学校”等志愿服务设施,“王兰花热心小组”“583秀玲工作室”“张建英调解室”“一家人百步服务室”等志愿服务队伍,为空巢老人、低保、残困、军烈属等群体提供“零回报”服务,扶贫帮困的事例数不胜数。
  榜样是最好的说服力。近年来,吴忠市表彰了一批道德模范、最美吴忠人、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形成了立得住、传得开、学得来的“群英谱”,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着力传播城市文明正能量。
  5月24日,当大多数市民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时,许多奋战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或手拿小旗协助交警劝导行人文明交通,或身穿红马甲整治楼院环境,或推着垃圾车清扫垃圾,或在志愿岗上为过往的市民提供各种服务……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劳动之美,用节假日的坚守,助力吴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在吴忠市区迎宾街岗亭旁,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的辅警给交通志愿者讲解执勤的注意事项,传播文明交通正能量。在水岸花城小区,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富荣社区网格员正在清理电动车占道等不文明行为。在吴忠汇金时代商场附近,环卫工人陈丽娟左手拿簸箕,右手拿夹子,双眼扫视着路面,捡拾纸片、烟头等废弃物。在吴忠市利通区永昌花苑小区,社区干部沈方为居民讲解创城宣传内容。在吴忠阳光骄子D区商网门口,环卫工人马金霞在清理卫生,在吴忠水岸花城小区,文明监督员正在清扫小区内的烟头、纸屑等垃圾。在吴忠利通南街,辅警正在纠正电动车、摩托车驾驶员不戴头盔行驶的行为,提高骑乘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吴忠市利通區金星镇开元社区志愿者郭全海在国税小区疫情检测卡点做好防疫值守工作。吴忠市利通区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在谦益巷整顿流动摊点……
  吴忠市利通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中心主任何伟民介绍,节日期间,利通区共有700多名环卫工人在一线清理垃圾,其中路面保洁员560人、公厕保洁员110人、垃圾收集转运40人、机械清扫及冲洗45人,确保城区环境干净整洁。“我们的环卫工人放弃休息,工作量甚至比平时更大,就是想给辖区市民营造一个干净优美的生活环境,助力我市创城工作。”
  明亮的志愿红、文明的志愿行,擦亮了吴忠城市文明的底色。在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永昌花苑小区,身穿红马甲、臂戴红袖标的永昌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们向居民发放创城宣传单、宣传品,广泛宣传创城知识,提高群众参与创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他们清除区域卫生死角,为辖区居民创造了一个更加整洁、干净的生活环境。 忙着清扫卫生的社区干部沈方说:“创建文明城市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我们愿以实际行动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宣教结合,全方位、立体的宣传声势,让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传进千家万户,在全社会形成学模范、敬模范、做模范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吴忠市涌现出了朱玉国、王兰花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6人、自治区道德模范475人、吴忠市道德模范450人。
  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中,吴忠市以“三个美起来”为目标,深入开展“城乡文明共建、助力脱贫攻坚”“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等活动,打造了51个美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建设了一批民风教育宣传阵地,在所有行政村建立了“一约一会”,总结提炼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盐池经验”等,形成了吴忠品牌。
  同时,吴忠市采取“党团员+社会组织+农民”的模式,发展农村热心志愿服务队,以助力乡村振兴为宗旨,开展“乡村振兴、志愿同行”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发动村干部、“三支一扶”工作者、大学生村官和热心村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影响带动更多村民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乡风文明。目前,吴忠市实名注册志愿者27.39万人。(文字源自《吴忠日报》,部分图片由吴忠市委宣传部提供)
其他文献
篇章八  今年以来,红寺堡区严格按照吴忠市的总体部署,紧扣测评体系,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创建育民的理念,深入推进创城各项工作。  强化领导,完善机制  区委书记、政府区长带头“挂帅出征”,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各责任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双创”攻坚工作专班。压实了创城网格化责任区域包抓和街道“‘大工委’—社区‘联合党委’—小区‘党小组’”网格化管理
期刊
摄影/杜鹏军 李 玉  每年的七月份,我都要去趟南部山区,如约赴会般到乡村走走,享受油菜花开的盛宴。  车子驶出高速公路穿过隆德县城,一直向北行驶10余公里,转过一道弯,前面山脚下一片油菜花田挡住了视线,再往前,道路两边的油菜花也在竞相开放。车子停下,大家蜂拥下车。拍照留念、近观远眺、慢慢品味,如同快乐的鸟儿找到森林般兴奋不已。  行走在田梗,两边油菜绿色的枝叶如行云流水般潇洒柔畅,衬托着开得正艳
期刊
摄影/辛怡丽  西吉县吉强镇芦子沟村,位于该镇西北6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有422户1480口人,党员41名。全村耕地面积7735亩,小二型水库3座,水域面积100亩。近年来,芦子沟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村支部带领群众从通水、通电、通路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植树造林、种植特色小杂粮,使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强到优,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欣欣向荣。  支部支招促增收  201
期刊
盛夏的宁夏大地,葳蕤蓊郁,万物蓬勃,气象万千。  黄河岸边的平罗县红瑞村,村屋齐整、红瓦耀眼,砖木结构的住房,宽敞舒适;村部、小学、幼儿园、卫生院、农贸市场,一应俱全。和谐,安详的气氛弥漫在这片充满活力的新土地上。  10年前,西吉县火石寨乡、马莲乡等11个乡镇和堡湾村、杨坪村、打岔村等34个行政村异地搬迁至此,建成红瑞村。有生态移民近万人,耕地万亩。现今,被企业流转9600亩田地,种植青贮玉米、
期刊
摄影/钟培源 郭 涛  七月,宁夏进入了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作为人们重要的消暑水果——西瓜,也迎来了又一年的丰收季。  香山是宁夏最早种植硒砂瓜的地区,西瓜的品质上乘,知名度高,硒砂瓜的种植已是当地的主打产业,同时带动了周边中卫、中宁、海原、红寺堡等市县区种植硒砂瓜,种植面积动辄达几十万亩,足见其在当地产业发展中的分量。  随着硒砂瓜的成熟,香山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  香山位于中卫市东南,
期刊
坐落于大武口区中心地带的石嘴山市新华书店,门头是醒目的新华红底色,上书毛体“新华书店”四个大字,遒劲有力。走进书店,设计感十足的装饰,宽敞的通道,传递着书店的艺术美感。店堂内灯光明亮,书架布局有序,图书分类明晰,独具特色的“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图书分类标识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石嘴山市新华书店在2011年被北京书刊发行业协会评选为出版物发行行业“文明店堂”,2018年在第二十八届全国图
期刊
摄影/张军武  7月10日,在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黄花菜种植核心区,大片大片的黄花菜抽节拔穗,朵朵黄花盛开田间,农户和采摘志愿队深入田间地头,双手上下齐飞,迎来了当地黄花菜采收旺季。  当天10时,盐池县“母亲花开 忘忧盐州”母亲花节新时代文明践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现场为11位“最美母亲”制作一束绽放的黄花,表达对母亲的真挚祝福;对“最美家庭”“最美家庭女性”“文明家庭”“百孝之星”获得者进行表彰。现
期刊
摄影/钟培源 郭 涛  100年前,在西海固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海原大地震。令人称奇的是在震中断裂带有5棵柳树并没有倒下。它们挺过了灾难,顽强地生存下来,并成为海原人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  10年前,一群西气东输人秉承“苦干实干”的石油人精神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不到1年建成西二線东段的首座压气站。  10年间,一代代海原西气东输人排除一切困难,确保了管道生产安全平
期刊
摄影/辛怡丽 杨晓彤  在荒野、在城市、在社区,在那些大多数人匆匆一瞥却未必留心的地方,他们的身影却在重复出现,他们是身穿“天空蓝”马甲的志愿者,将年复一年的志愿活动凝聚成活力四射的公益力量。  吴尚轩,“80后”生态环保志愿者,也是宁夏生态文明促进会副会长。多年来,他主要负责与全区环保组织及环保志愿者的联络,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守卫母亲河”“湖小青河小志”等项目,组织开展活动40多个场次、800多
期刊
别处风景  ——李國庆的摄影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