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出台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d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领域、重点工程等,提出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率25%以上,到2020年成为我省新兴支柱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是我省加快培育和发展的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和测算,2012年,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年产值约1100亿元,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134个。
  按照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未来七年,我省将努力构建涵盖技术、制造、产品和服务的全产业链,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位置靠前,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突破6500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我省支柱产业之一。
  围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规划明确各个产业重点领域。具体而言,节能产业方面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与装备、节能汽车等节能产品、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环保产业方面,发展“三废”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环保材料、药剂等环保产品,绿色产品认证评估等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重点实施“城市矿产”工程,加快废钢、秸秆、建筑废弃物、餐厨废弃物等废弃资源再利用,发展矿山机械等大型装备再制造业等。
  作为支撑,我省将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分别是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重大环保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节能环保汽车产业壮大工程、节能环保家电产业升级工程、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城市矿产”示范工程、产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培育龙头企业,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壮大企业集群。
  节能环保汽车、家电产业等是我省新兴产业亮点,规划提出,通过重点工程实施,到2015年,汽车、家电产业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创造的产值分别超过300亿元、200亿元;到2020年,力争节能环保汽车生产达到100%,新能源汽车生产比例大幅提高,能效等级为一级的节能环保家电生产达到100%。另外,在秸秆利用方面,利用皖北地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建设皖北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基地,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来源:安徽日报)
其他文献
近日,苏州市科技局正式公布了苏州市小微科技企业培育发展实施方案(“雏鹰计划”),明确通过科技贷款贴息、自主创新成果转化补助、无抵押便捷贷款、科技保费补贴等一系列政策,重点培育和扶持1000家发展潜力好、创新能力强的小微科技企业,使之形成技术水平领先、核心竞争力强、企业成长性好的中小科技企业群。到2015年,这些企业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万元的要达700家以上,超2000万元的要达200家以上,
据中国科学报,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进步、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由黑龙江省农科院发起的“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服务产业联盟”日前在哈尔滨诞生。  据悉,该联盟的宗旨是以服务黑龙江农业全产业链条为总体目标,依托全省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单位的科技资源,以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经济组织为服务对象,搭建农业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在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立项各环节
近两年来,青铜峡市紧紧围绕优质粮食、葡萄种植、畜牧养殖、适水产业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强化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科技支农”取得显著成效。  一、实施科技项目带动战略,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针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应用,着力延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链,实施了一批有利于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的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实施国家级、自治区级各类科
今年,重庆市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取得系列新进展:  一是培育文化科技创新型企业50余家,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具有高附加值、多功能、多业态的新兴文化产业集群区正在形成。二是取得科普动画电影《乐乐熊奇幻追踪》、课堂内外“电子书包”等一批文化科技自主创新成果并广泛应用服务民生。三是培育重庆特色文化科技品牌10个,攻克共性技术100余项,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达到西部一流水平。四是培养创新人才2000余名
谈到养生,80岁高龄的沈力说:“对养生我不刻意追求,而是顺其自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既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情趣,又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可谓一举两得”。  沈力是我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和电视主持人。她主持的《为您服务》、《夕阳红》等栏目,因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而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沈力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只有经常参加锻炼,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减缓衰老的进程。”退休后的
日前,湖北省科技厅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放在高新技术领域,按照“选定对象、找准问题、设计目标、整合资源、联动提升”的思路,通过聚焦5条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重点产业,整合并引领各类创新资源,构建、完善创新体系,实现重点产业链与技术创新链双向融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调结构、转方式的目标。  在确定好重点产业链的基础上,按照一个重点产业对应一个技术创新体系,将选择5条重点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从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