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高等职业院校资源的社区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依托高职院校建设居民社区学习中心是构建国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有效途径,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及时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举措。整合高职院校各类资源,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居民社区学习中心,不断扩大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领域,为社会服务,同时为学校带来各种资源,实现学校、政府、国民的三方共赢。
  关键词: 社区学习中心 高职院校 终身学习体系
  一、环境背景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入快车道,从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的建国初期到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的超级经济大国,中国仅用了63年。照此发展速度计算,我们党制订的2020年计划定能如期实现。然而,由于人口问题,经济总量发展到了一定高度不代表人均消费水平有多高。经济搞好了,社会、文化、国民素质整体提升未必能够同步。因此,对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国民文化素质、国家社会秩序、国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建设等都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层次,现状还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如果从这些方面来看,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完成这一目标,仅仅靠口号显然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国家政策、基层执行、民众参与才能够如期实现。各行各业根据自身特点,自发地投入到国家发展、社会服务中,凝聚力量、抢抓机遇,不断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
  十八大报告还提出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迫切需求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当今社会已完全进入国际化、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经济发展程度很大程度上由民众受教育程度决定,一个国家如果连教育都没有做好,那么即使经济发展较快,文明程度可能依然缺失。当下,国际间的激烈竞争,导致各国教育系统发生了深刻变革,教育将始终处于各个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明确提出以终身学习体系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起步较晚,而在欧洲、北美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终身学习体系已有相当水平的发展。其中,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当属日本。面向21世纪,发展终身学习体系已经成为日本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教育政策,无论重视程度,还是政策的执行力度及措施的完备程度,日本均走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前列。
  德国《明镜》周刊曾刊登该刊旅游编辑斯戴凡·奥尔特的亲历文章,题为《旅馆的中国人警告》,这篇文章一经刊发,迅速引起强烈反响,“埃及神庙到此一游”,“江苏夫妇因航班延误大闹香港机场”,“普罗旺斯南法熏衣草田里,两伙中国游客为抢拍照位置大打出手”,“苏黎世到北京的飞机上两名中国人因口角大打出手,甚至还打了来劝架的乘务长,导致飞机被迫返航”,“太平洋岛国帕劳海边潜水惊现中华香烟盒”,等等,中国游客外出旅游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
  有人曾统计,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也许这些统计并不准确,但我们从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中,凭直觉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人不喜欢看书。早有人写过文章介绍,在那些发达国家的地铁里,火车上及一些其他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在静静地看书。而在中国这些场合,人们要么是在高谈阔论,要么是在打瞌睡或玩手机,鲜有看书的人[3]。
  这些现象直接反映了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民素质、国民主动学习、受教育意识没有同步跟上,归根结底是没有良好的终身学习环境、学习氛围。
  三、高等职业院校资源特点及使用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职能。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利用其自身优势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建设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是当下学者、政府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2011年教育部的统计,全国高等院校共2101所。其中本科820所,专科1281所。本科院校资源由于研究生等高学历学生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需要资源利用率较高,专科院校寒暑假期间学校基本全部放假。每年近三个月的假期,专科院校物力资源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占地面积740亩,建筑总面积34.8万平方米。校内实验、实训室、实训中心、实训基地150多个,其中,中央财政资助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4个,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1个,校外实训基地160多个。有400M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2个,有各种球类运动场47个,室内运动场地面积15000平方米。图书馆藏丰富,各类图书75万多册,期刊740多种。学校教职工6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校内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2.69%,4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占青年教师总数的比例为60.65%。如果把以上每项数据乘以专科学校的总量,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资源数字,然而如此巨大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在假期甚至非假期的课余时间都有相当一部分处于闲置状态。
  四、依托高等职业院校资源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中国人目前接受教育的主流过程为大学教育结束进入社会,有的甚至中学教育后即结束传统教育。进入社会以前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先后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看似系统仔细分析却都属于升学教育,升学教育不一定是主动接受教育,有的是迫于压力被动学习,但至少人们在进入社会前还能够保证充分学习。人们进入社会工作以后的学习多数是基于业务需求,少数是由于兴趣爱好学习,多数是停止学习,业余时间以娱乐为主是当下中国的普遍现象。   由于社会变迁迅速,国际社会化日益明显,终身学习体制机制缺失,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受到广泛重视。客观分析,人们从出生到终老都需要学习,终身学习必须落实于社区日常生活场景中,无论个人与组织都在社区进行行动,建构社区终身学习体系能满足社会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服务社会的职责,服务社会不仅仅体现在提供科研技术支持,还应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为社会服务,达到开放办学、凝聚力量、服务社会的目的。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对社会开放,向社会开放图书馆、实验室、各类体育运动场所、提供各类培训,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将对开发人力资源、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帮助。
  利用高等职业院校资源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应基于社区概念上开展,要在地方政府的配合或主导下进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密切校地关系,建立组织机构。在高职院校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学习中心继续从学校出来后的学习,构建完善的社会终身学习环境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主导下进行,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资源紧密配合,这就要求首先建立一个组织机构,全面落实社区学习中心工作计划。组织机构构成可由政府有关部门和高职院校协商构建,成立社区学习中心服务中心或管理中心等。
  (二)供需资源分析,制定实施方案。组建好社区学习中心组织机构后,全面分析高职院校的软硬件资源,在确保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各种生产正常的前提下进行资源使用分析。社区学习中心管理机构要在充分调研各类人群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资源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事实方案。
  (三)多方筹措资源,创造良好条件。一个社区学习中心的建设仅仅依靠高职院校的资源略显单薄,政府部门要从国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高度全面给予支持,提供充裕的财力和物力,以及各项行之有效的政策保障。
  (四)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学习风气。一个环境优美的社区学习中心建成后,如果没有人进入学习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不能完成终身学习的目标,对提升国民素质将没有任何帮助。这就要求社区学习中心的管理机构在社区进行全面宣传,向社会宣传,制定各种激励措施,鼓励群众主动进入社区学习中心学习,开创全民学习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国民综合素质。
  (五)持续再造工程,开创全民重学习、爱学习的良好局面。社区学习中心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结合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调整运行模式,要逐渐由引导群众进入社区学习中心转变为群众主动要求学习,逐步开创全民重学习、爱学习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国德.社区终身学习体系建构:台湾地区现状评析与精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9.20.
  [2]吴雪萍.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策略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04.7.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
  [4]王云,许磊.关于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2006(5).
  基金项目: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教研课题《南化院与地方共建社区学习中心方案研究》(NJCC-2012-ZD-02),主持人:丁晓磊。
其他文献
摘 要: 遗传定律中的概率计算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高考各种类型的生物卷中具有重要地位。高一学生初学遗传规律,对于遗传题中概率的计算常常出现错误,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由“误”而生的“悟”。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遗传概率问题 “误” “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应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予以关注。特别是对于学生在掌握和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分子与细胞”这一模块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探究精神,为学生学好生物学打下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作者就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分子与细胞模块 教学思考  一、高中生物学分子与细胞模块的解析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于分子与细胞模块,不仅是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必修的模块,更是学习其他生物学知识的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导入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及导入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导入作用 导入方法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是比较吃力的,而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采取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并愿意自己动脑筋钻研和探讨。教学导入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进度。教师要想做好课堂的教学导入就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只有正确、科学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产生,并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应运而生。本文就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 课堂生活化 初中生物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课后作业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地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
摘 要: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大程度地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高职中药专业更应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充分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希望与同行一起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 中
摘 要: 社会发展转型期矛盾的大量涌现,社会公平及信任出现危机,与人的发展不够健全密切关联。培养人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责任感的缺失倾向尤其令人担忧。由于社会、学校及教师的自身原因导致教师队伍的职业认知感、职业自豪感偏低,这对师范生责任感培养具有特殊的启示,师范生责任感的培养要从政策、制度保障、价值熏陶、职业技能的强化训练等方面,逐步建立责任感培养长效机制,保证师资队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