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相亲类节目中的口语传播研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gverger3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久以来,以婚恋交友为主的话题讨论一直占据着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中心位置。电视则是我国的传统媒体,受众群体覆盖面广,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变更,电视相亲类节目始终拥有强大的市场需求。而口语传播作为人类交流的基本形态,在适用于相亲的特殊背景下,其特征和方式均有所不同。故本文结合当下具有代表性的节目《新相亲大会》,分别从男女嘉宾、男女嘉宾父母亲朋、主持人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以此折射出电视相亲类节目当中口语传播效果的基本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路径。
  ◆关键词:相亲节目;口语传播;《新相亲大会》
  《新相亲大会》是江苏卫视2019年推出的一档由孟非担任主持人,全新原创模式的大型代际相亲节目。第一季于2019年1月6日晚21:10在江苏卫视首播,截止目前2020年7月已完整播出四季,每季各有12期。与以往相亲类节目不同的是除了相亲男女嘉宾外,还有双方父母坐镇,这一设计直指婚姻殿堂。该节目一经播出便一举夺得周日同时段收视冠军、上半年新节目收视冠军以及婚恋情感类节目收视冠军的三冠王。因此选择《新相亲大会》作为研究范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及借鉴性。
  1我国电视相亲类节目现状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15岁以上青年,包括未婚、离婚和丧偶的单身人口已达2.49亿,占2017年总人口的17.9%,相当于英国、法国和德国人口的总和。另据珍爱网发布《2019Q1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显示,38%的单身男女首次相亲年龄不足23岁,24%的单身男女为23—25岁。民政部预计,到2021年单身独居成年人口接近1亿。当单身现象成为社会普遍问题时,相亲已逐渐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以婚恋交友为依托的电视相亲类节目应运而生,帮助单身男女打破了地域之间的差距、扩大了人际社交圈、提供了公开透明的交流平台,使该类型节目相继成为各大主流媒体争相研发制作的节目之一。
  事实上,早在1988年山西卫视就推出了国内首档相亲类节目《电视红娘》,预示着国内电视相亲类节目进入起始阶段,最被大众所熟知的则是湖南卫视1998年推出的《玫瑰之约》,起始阶段的相亲节目相对朴实,主要是给单身男女创造互相了解的机会。直到2010年前后由江苏卫视领跑的《非诚勿扰》开启了第二阶段的“电视相亲热”,此阶段的相亲节目主打时尚气息以及开放式的对话平台,成为单身男女一边交友一边展示自我的秀场。目前则是发展至第三阶段,即包括了《新相亲大会》在内的代际相亲节目,这样的相亲方式更符合中国人的婚恋模式,融合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选择,直奔婚姻主题。
  而就传播学相关理论已知,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舆论表达着公众对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对公众行为有一定的鼓舞和约束性。作为公开表达社会评价的媒介途径,电视相亲类节目时刻传达着社会公众的共同意见和态度,它以其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社会动员力深刻地影响着大众婚恋的走向和未来。
  2电视相亲类节目中的口语传播特点
  口语传播,也称为有声语言传播或口頭传播,是研究不同社会情境中的沟通与互动,是人类传递信息与情感沟通的重要工具。目前,电视、广播等节目中的主持人、嘉宾等都通过口语传播进行情感与信息的表达,他们的口语传播对节目的生成质量,对受众与社会的影响力起决定性作用。在此情境下,以《新相亲大会》为代表的相亲节目中涵盖了相亲对象、相亲对象父母以及主持人三种角色,在相亲时分别体现出以下不同的特征。
  2.1男女嘉宾:个性化表达
  电视相亲类节目的大众化、娱乐性传播,决定了它的主体是单身男女嘉宾,在相亲的场景下,口语传播在内容与形式、传播者角色定位等方面呈现多样化,在功能与价值方面等体现出多维属性的个性化表达特征。个性化是一个人的风格体现,同时也是电视节目收视率的灵魂。所谓语言的个性化风格表现为个人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独有的语言习惯,且受到不同文化修养、价值观念、生活阅历的影响;而非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甚至是迎合低级趣味。
  例如第四季第一期成功牵手的女嘉宾孟禹私,颜值高、学历高、性格随和、有自己的事业,但在此之前她已经参与了该节目第三季的节目录制却没能成功牵手,相亲道路并不顺利,却在第四季的开篇有法学博士男嘉宾专程为其而来,带着她曾经最喜欢的小蛋糕、共同完成微博拼图、制造浪漫“流星雨”对其告白,两人成功牵手,被网友称为“该节目史上最浪漫的牵手”。可见,在电视相亲类节目中,大胆追爱与远离社交形成强烈反差,而个性化表达是个人思想与见解的完美表达,甚至说服他人,个性化的语言是相亲过程中独特个人风格的具体呈现。
  2.2男女嘉宾父母:柔性化表达
  该节目中采用亲家对垒的行式,让男女嘉宾父母直接进行面对面沟通和交流,打破了以往只有男女嘉宾相亲的固有形态。相亲的形式是客观性的存在,男女嘉宾父母的言语则是主观性的体现,在娱乐性氛围的烘托下,同时呈现出不同家庭之间以及两代人之间在婚恋观上的差异,进而高效推动相亲的成功率。而传播是一项技巧性很高的活动,不同的传播方式会带来不同的传播效果。如果男女嘉宾父母固守硬性的姿态进行口语传播,甚至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那么不仅没有办法促成相亲成功,甚至极有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从而损害传播效果。
  例如在第一季第四期节目中,任俊熙的父亲一上台就明确表示关于儿子的婚姻他有决定性规矩:一是新人办喜事不超过18元人民币,二彩礼免谈,三婚宴免谈。虽然儿子明确表示了他不认同父亲的意见,但终究未能走出二现场与女嘉宾见面,并且未能牵手成功。男女嘉宾父母所代表的家庭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点。男女嘉宾父母在明确己方需求后,应通过柔性化交流的方式将信息和内容有效传达给对方。也就是说,男女嘉宾父母要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沟通过程中认识自我,并满足对方的基本需求,最终促进人际关系的形成与维系。   2.3主持人:引导性表达
  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核心和关键。同样,在电视相亲类节目中,主持人也架起了男女嘉宾之间的桥梁,同时主持人的语言魅力还决定了受众的接受程度。在《新相亲大会》中配备的主持人是孟非,他曾主持了第二代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被封为“国民月老”。也正因此,他服务于婚恋交友工作十余年,可以为初次登上相亲舞台的人群游刃有余地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领域他起到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在面对随时变化的婚恋市场中,引导大众在现在和未来形成良好并正确的婚恋价值取向。
  例如第四季第十一期出场的男嘉宾朱建中,主持人孟非就暗示众女嘉宾父母灭灯,原因在于:这位男嘉宾对女嘉宾身高有非常强硬的指标,在婚恋关系中将兄弟放在第一位略显幼稚,而对于家庭关系又暴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所以总结得出也许在以后的婚姻关系中最难相处,而在场的女嘉宾父母大多表示赞同。可见,媒介传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口语传播可同时产生正、负向功能。一名优秀的主持人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还要有扎实的口语传播功底,而与时俱进的婚恋观是电视相亲类节目的精髓,无形地将正确的三观渗透于节目内容中,是主持人需要做到的。
  3对电视相亲类节目中口语传播的反思
  电视相亲类节目的主旨在于发现人的真善美,促进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使男女嘉宾在相亲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同时启发电视機前的受众学习到沟通的技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提高自身以口语传播为基础的感情表达力。因此节目对嘉宾的素养、观念以及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口语传播学的视角审视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3.1普通话不“普通”
  我国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正在使用的民族方言超过八十种。1982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项规定将使用规范语言提升到国家法律法规的层面。节目主持人及嘉宾有责任与义务遵守国家法律,使用规范语言,消除方言隔阂,提高口语传播效力。
  然而现阶段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个别嘉宾对语言的规范化未能引起重视,例如方言色彩明显以此拉近距离或者故意使用“港台腔”营造出温柔甜美的形象等,误解个性化表达,混淆“规范”的界定,这样的行为致使节目中口语传播的语言规范化程度受到巨大影响。
  因此,电视相亲类节目主持人与嘉宾在口语传播中必须要遵循普通话规范要求。首先,语音标准。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争取做到声韵调清晰、圆润、饱满,使口语传播语言悦耳动听、富有美感。其次,词汇与语法规范。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就明确了普通话的词汇基础、取词范围,且某些地方色彩太浓的词语应加以舍弃;语法规范主要是从“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入手,使普通话表达更为精密、准确。
  3.2缺乏实质性内容
  即兴口语传播是口语传播体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即兴是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口语是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即兴口语则是根据当下的感受而发表的意见或阐明的道理。在面对即兴口语传播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应有实质性的内容,真实表达所思所想,传达出有效信息,而非空话、套话。
  当前这类问题尤其容易出现在男女嘉宾父母身上,看似积极主动发言,实则内容空洞乏味,所讲的话语大多都毫无意义。另外嘉宾父母从未或很少面对镜头,导致需要强行记忆以求滚瓜烂熟,在真正面对舞台后,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致使相亲过程中的对话生硬,面对具体问题时缺乏针对性和贴切性,丧失了即兴口语传播的艺术魅力。
  可见,日常生活中的交谈较为随意,即兴口语传播则在此基础之上更加注重目的性和条理性,要求目的明确、条理清晰,需传达出实质性的内容,才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同时也考验着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即兴表达能力。
  3.3忽视非语言符号运用
  相亲作为口语传播活动的一种行为代表,它是有声语言传播与非言语传播的有机结合。在电视相亲类节目不断涌现的今天,多元渠道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可以提高相亲的成功率,这种“融合”与“碰撞”同时也是当下电视节目生存的重要收视来源,在已有的有声语言传播基础之上适当增加非语言传播,可打造出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
  以该节目为例,在现阶段的电视相亲类节目当中,经常出现的非语言符号运用较少且单一,更多的是男女嘉宾唱歌或跳舞,重复出现过多容易导致视觉疲劳以及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如果在视觉、听觉的基础上可以发挥动觉、触觉,丰富电视画面,就可以实现多种传播符号的有机配合,加强传播的效果。
  相亲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仪式,在这一仪式中,共同的身份认同、价值观念与信仰被得到强化。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从古至今婚恋中不乏各类仪式,不妨借鉴、古为今用,在“仪式”上加入独具特色的非语言符号,现代感中又不失历史感,但“仪式”并不意味着复杂,更不能哗众取宠。
  4结语
  电视相亲类节目如今已经屡见不鲜,一档优秀的电视相亲类节目一定是既能唤起受众情感共鸣,又能引导社会婚恋价值观、贴近主流社会价值体系。而口语传播既有其传播范式与规律,又因其对社会场景的依附性而受到制约。本文以《新相亲大会》为例,在口语传播的视野下,得出电视相亲中的口语传播特点,这些特点是变化中的不变因子。同时也应看到,在口语传播语言运用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王钊.婚恋交友节目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
  [2]邱蔚.网络环境下音视频节目口语传播的特征与价值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6):74-77.
  [3]李亚铭,隋奉琴.口语传播视角下演讲类真人秀节目的困境与突破——以《超级演说家》为例[J].新闻知识,2016(12):67-69.
  作者简介
  周阳(199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助教,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其他文献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它的哲学渊源则可以追溯到1967年。当时一位哲学家德里达[1](Jacque Derrida,1930—2004)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他的核心理论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雅克·德里达而德里达及其他解构主义者攻击的主要目标正好是这种
期刊
Abstract:English and Chinese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have great differences in morphology,lexis,syntax,pragmatics,and etc.Many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 indicate that the negative transf
期刊
摘 要:文化旅游产业是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浙江省泰顺县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是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古廊桥之乡,乡土文化影响深远。我们应因地制宜,运用文化旅游发展理论开展旅游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推动泰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关键词:旅游发展;旅游专业;文化建设  旅游专业文化建设显得愈加重要,尤其要将地域文化融入专业内容,把中国人美好的主观意愿与遵
期刊
摘 要: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是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小学的教学体系中还是应该以快乐学习为主,让小学生享受生活,享受美术,张扬个性,勇于表达自我。现代的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本文主要通过学习和认识美术、享受美术和升华美术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美术教学;张扬个性;享受美术  小学美术教育观念根本问题在于教师只注重知识文化的传播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期刊
摘 要:河南豫剧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河南历史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中原文化传承发展挥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阐述将豫剧引进小学音乐课堂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剖析豫剧引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难点,总结教学与探索中的实践经验,为豫剧这一文化瑰宝走进校园和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豫剧;戏曲艺术;音乐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期刊
◆摘 要:南宁市桃源路小学少年军校成立于1997年。多年来,学校坚持在“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求知识、学本领、铸品格、养习惯”的校训引领下,实施“以军人气质培养学生,以军人纪律规范学生”的教育,形成以“养成教育为主体,少年军校和理想课堂为两翼”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少年军校;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国防教育也是爱国
期刊
◆摘 要:由于意识形态差异和国家利益冲突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文化安全面正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本文基于政治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视角进行简要分析,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文化安全;政治文化;传统文化;挑战  文化安全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关键。当前形势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其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美国,凭借自身较为发达的经济文化优势,不断对发展中国家开展各种形式
期刊
◆摘 要:孔子学院是“走出去”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作为南太平洋地区首家孔子学院,同时辐射南太平洋岛国12个国家的中文教学,在汉语国际推广和文化传播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本文通过研究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汉语国际推广和文化传播路径,以期为对外汉语国际推广和文化传播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文化传播;孔子学院  一、南太孔院发展历程  2012年9月6日,南太
期刊
◆摘 要: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由湖北省武汉市迅速向全国其他省市蔓延,对我国博物馆的开放等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如何做好疫情期间的博物馆各项工作,给文博人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重庆地区的博物馆为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博物馆应对方法做了梳理汇总,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疫情;重庆;博物馆;应对之策  目前,
期刊
1 The classification of gems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gems in the world.According to Donald,Gems are always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diamonds and colored stones.In order to design,modern peop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