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缓则圆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85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外贸有多少风险?在百度上搜索“外贸风险”,可以查到97100万个相关链接。
  随意浏览这些链接,打开一个个网页,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呈现在眼前,像是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又像是一部外贸发展史,而更多的是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打拼的血汗见证。
  国际贸易风险无处不在,问一问老外贸,哪个不是身经百战,从风险中摸爬滚打过来?翻阅这些真实生动的故事可以看到,除了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和自然风险外,更多的还是操作风险。
  绝大多数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一个“很有教养的国外采购商”首先从互联网或者展会上获得出口企业的联系方式,然后通过传真或邮件与出口企业建立起贸易联系。通过一段时间接触后赢得了出口企业的好感和信任,从而与其签订出口合同,支付方式通常是风险很高的D/P方式(即付款交单)。
  等货物运达进口国港口后,“国外采购商”就以种种理由拒绝按时支付货款,有的借口资金周转不开,迫使我国企业先同意他们提货;有的以产品质量为由逼迫出口企业降价。很多时候,出口企业迫于退运程序复杂,货物压港费用太高,不得不忍痛降价。更有甚者,既不付款也不把提货凭证退回出口企业,压港超过规定时间,被当地海关拍卖时再来参与竞买,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就能以低价购得货物。
  细节不尽相同,结局大体如此。无数出口企业因此遭受劫难,而每年给我国造成的损失总计则达数百亿美元。在这数百亿美元的一个个争夺战中,等待一份回复传真,盼望一个确认的E-mail,出口经理常常承受着地狱般的煎熬,而通常等来的都是彻底的失望。
  为什么出口企业那么热衷于选择风险大的贸易方式和付款条件?为什么年年受骗,还年年找骗,年年被骗走几百亿美元?专家们的答案是出口企业经验不足,风险意识不强,而骗子们经常变换花样,防不胜防等等。但成批的企业受骗,每年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一定有更深的原因,那就是迫于竞争环境,急于求成。
  多年来,我国外贸飞速发展,出口先锋们早就放弃了安闲的生活,被裹胁到一股永不停歇的洪流中。没有时间思考,没有片刻喘息,被动应付着外商不断挤压的价格和国内永远上涨的成本压力。出口商们太想突围了,他们必须得到每一个新订单!为此,他们不惜接受任何风险的贸易条件,因为他们只能在高风险的概率中生存,没有别的选择。
  本期封面报道“订单上的风险”,通过案例与分析,提醒出口企业,风险的成本同样巨大,一旦被概率“点名”,则会陷入灭顶之灾。
  出口企业要从一路狂奔中疏缓下来,喘一口气,看一看周围的风景,学学那些饱经风霜的前辈们已经修炼出的“忍功”,看似不慌不忙,但百年基业却从他们手中诞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