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积极主动学好语文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ingqing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一种积极情绪状态,它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应该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
  心理学表明,在学习活动中,除了智力因素这一承担着认识过程的操作系统外,还有另一系统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内部因素,起着始动、定向、维持、调节等作用,是学习的动力系统。没有这一系统的参与工作,学生的学习就没有动机和动力,很难设想虽有天赋而全无动力的人会成绩优异,相反,人们却常对那些虽不聪灵却乐而不疲致力于学习的人怀有期待。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产生,学习的意志就能确立,从而激发学习的自学性和积极性,产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有效地促进智力因素的开发,学习就会取得双倍成效!
  由上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决定因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学好语文呢?我在实践中,主要做了下面三方面的探讨,颇有成效。
  一、创造最佳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必须是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这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就是排除对学生的各色各样的压抑和威胁,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活跃起来,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各种知识信息进行传输、加工、重组时,旧的神经联系得以恢复,新的神经联系得以建立和巩固。处在这种最佳心理状态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燃起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获得最理想的发挥。
  怎样才能排除学生对学好语文的压抑和威胁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善教。而现实中,一些语文老师教学方法死板,总是千篇一律,搞题海战术,强调死记硬背,实施管、卡、压。这样,必然会窒息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创造才能,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产生厌学语文的情绪。语文学科本来最富于美的魅力,美的形态,是很能吸引学生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望而生畏了。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一个学科给学生制造种种紧张、忧虑和烦恼,怎能指望学生喜爱这个学科?只有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从沉重的心理负担中解脱出来,才能自由自在地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采珠取宝,主动地发展语文的知识能力。我常常运用下面两种方法创造最佳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是巧设情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教师培养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会思维有感情的人。因而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想把课堂教活,引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欲望,“巧设情景”以“情”这种巨大的潜能去吸引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从某种角度说,语文课堂便是“情景”场,不少教材情文并茂,如果再配上教师的“巧设情景”,这样必能产生某种奥妙的情感效应,引发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绽放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如临其境,如沐春风,其情浓浓,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我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就循其内容,将“秋风破屋”和“群童戏谑”两组材料画成一幅画——像成都杜甫草堂陈列的诗意那样,并将第四段内容予以强化,造出诗人奔走呼号的形象:仰视苍天、愁眉紧锁、瘦骨嶙峋、高举双臂呼唤广厦千万间降于人世的主体画图,从而给学生以连锁完整、活动鲜明的题旨印象,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教学茅盾的《白杨礼赞》、赵丽宏的《周庄水韵》等优美散文时,我巧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那激情的辩驳,成功的答问,欢快的场面,热烈的交流,尽情的品味,他们时而惊叹别人见解的高明,时而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探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其乐融融,教学效果就自不待言了。
  其次善于在平淡中激凝求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各种兴趣的价值莫过于疑问引起的兴趣。这种兴趣可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深入到学科的内核去,从而成这一种不断摧发智能的刺激,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产生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不少文章内容,乍一看来,明白如话,一目了然,平淡无奇,学生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学而容易滑过。其实,这些地方往往是“无技巧的技巧”,最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淡无奇处引疑。我在教学鲁提辖《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以鲁提辖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这句话引疑。我问:表面看来,这句话平淡无奇,而实则是作者神来之笔,它的精妙含义是什么?同学们先是一愣,继而热烈争论,互相补充,终于得出了结论:该句不仅突出了鲁提辖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性格特点,更能表现了鲁提辖粗中带细,勇而有谋的精神,同时照应了拳打后的情节。上面所说的巧设情景,善于激凝求趣的要旨是解除学生心理负担,发挥学生心理潜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敞开思路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用最佳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给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要高效率面不瞎碰一通,就必须善于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学生对周围世界中见到的不懂的东西思考得越多,他接受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学生在思考时,常是顺着自己的思路去思考的,不能强求千篇一律,但是思考总是遵循一定的轨道进行,没有一定的轨道,就变成了胡思乱想了。因此,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就必须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科学的轨道上自由思考。我是从下面四个方面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1.“是什么”辨析法。文章中,从语法、逻辑、修辞到章法,在复杂的语言环境中,要准确地理解,必须辨析出它“是什么”。教学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景》时,我让学生辨别每次流下的是什么样的泪。
  第一次“到徐州见到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地簌簌地流下眼泪。”——流下的是“悲伤”之泪。
  第二次“……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又来了。”——流下的是“激动”之泪。
  第三次“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流下的是“惜别”之泪。   第四次“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色马卦的背影。”——流下的是“思念”之泪。
  2.“为什么”探索法。读书中,如果处处留心问个“为什么”,那收获肯定是很大的。“为什么”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所以它比“是什么”挖掘得更深入一层。我教学《孔乙已》最后一小节时,让学生探索:“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句中又是“大约”,又是“的确”,岂不矛盾?鲁迅为什么如此结尾?学生探究后,认为这话不矛盾很有道理。孔乙已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没有人关心他,也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他是死了还是活着,只能说“大约”。孔乙已是一个好喝懒做的人,只要有一口气,都爬到酒店喝酒。长时间孔乙已没来,“的确”死了,是很合乎逻辑的。这样一探究,就看出了作者的匠心安排,这样文章才算读懂。
  3.异同比较法。这是把若干问题放在一起比较、分析、辨别找出异同。这种思考的方法有助于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哲学上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一经比较,就容易发现问题了。我教学鲁迅《有的人》这首诗,当讲到“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我请学生说这里的“有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有个学生发表见解说:“我认为这里的‘有的人’指的是劳动模范”。这个学生的话音刚落,另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他说得不对,不能说‘劳动模范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因为还有很多没被评为劳动模范的人,也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听了这个学生的发言,我立即抛出一个问题:“马有四条腿,这样说对吗?”那个学生回答说:“对”。我说:“你把我问你的这句话,和你不同意的那句话作比较,看看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那学生想了一下,笑了。他说:“说马有四条腿,说的就是马,没有说其它也是四条腿的动物。不能认为马有四条腿,别的动物就不能有四条腿。某某同学那样说是对的。”
  通过这样的异同比较,发现并解决一个问题,就进入下一个较高的认识层次。
  4.举一反三法。这是一种触类旁通的思考方法。这种思考方法有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时,可把文章体裁和写作方法大体相近属于同一类型的课文联系起来学习,让学生引申类比,掌握规律性,运用规律。教学《孔乙已》、《一厘米》、《差半车麦秸》、《清兵卫与葫芦》这四篇课文时,要求学生重点挖掘人物的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我只着重讲《孔乙已》这篇文章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学生掌握了这些描写的规律性后,自学另外三篇课文,就能找出人物心理活动及行动的描写细节,并理解这些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以上四种思考方法当然不是全部思考方法,每种思考方法也不是僵死不变的,但是可把它们当作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反复运用。
  三、培养成功意识,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运用思考问题的方法在语文园地中探珠取宝,兴趣盎然;但只有常常取到珠宝,才能保持兴趣,否则,兴趣也会逐渐烟消云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教师要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在语文园地中取得珠宝,时时有成功的喜悦,以时时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此,我通常采用下面两种方法:
  首先,对成功的标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旨在使学生的身心、才智和个性都得到全面发展,使各自的潜能得以发挥。我根据学生成绩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成功标准,如对成绩好的学生,在教学中提一些异议,让其深入思考探讨,布置一些较难的作业让其解答;对成绩差的同学,要求就降低些。如在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对成绩差的学生,我仅要求他们弄懂此文大意,找出论点和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找出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句子。对成绩好的同学,不仅完成上述作业,而且还就自己的体会写一篇评论。成绩差的同学能读懂此文,找出论点及论证方法,找出几种修辞句子,说明他们已经发挥了他们的智力潜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便加强了他们以后学习的信心,对下一次具体的学习便有了更强的成功的意识、学习的兴趣便加强了。而成绩好的那部分同学,对于老师的更高要求,产生一种自我暗示心理,觉得自己是好学生,便一定要做得更好,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其次是化大目标为小目标。心理学指出,只有确立了远大的目标,行动的动力的热情才会激发出来。因此,语文教师也应该帮助引导学生确立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如将来成为记者、编辑、作家等等,这些大目标往往是不可能短时间达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迈进。这就常常可以让学生获得实现小目标的喜悦,以保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例如,在教学中,我根据成绩不同,为他们制定每次段考的目标,成绩差的,我为他们确定的目标是力争第一次段考成绩进步10分,以后各次进步还可以少些。这些小目标只要学生努力一下就能达到,就可以尝到成功的喜悦,就可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上培养学生成功意识的方法,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个小小侧面。总之,只要教师为学生多创造成功机会,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就一定可以使他們时时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时时保持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是运用科学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合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学科课程整合; 认识  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尤其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老师则视为乐园。”这不由得不引起我们深思,课堂效果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为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我精心创设最佳学习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发展,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起求知欲望。  好奇
期刊
生物新课标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其中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基础和前提,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多培养动手实验,动手思维,在实验和思维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就此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
期刊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本文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探讨如何在数学中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使学生切实学到终身受用的、有用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 生活; 激发; 实际; 能力  《新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数学在提高人
期刊
摘 要:湖城之北,项王公园,霸王本色,尽显眼前。然而,在我们的《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材上,并没有清楚交待这段历史和这个人物。至今很多中国人在知道“象棋”的时候,却不知这里面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高中学生学习《鸿门宴》时,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作为一名初中社会老师,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对地方资源的开发,必须把教材中隐去的重要历史人物“西楚霸王”重现湖城学生前,并且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導游业务》校内实训课程教学思路的重新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制定考核评价标准等,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岗位任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导游业务;实训教学;探析  导游业务作为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实训教学作为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环节,要求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导游从业人员的任职要求,突出学生导游服务技能在旅游服务中的核心地位,以理
期刊
一提起作文,多数同学的反应几乎是一致的,愁眉紧锁,痛苦无奈。很明显,他们怕作文、愁作文、烦作文,但又不得不写作文,“作文,难啊”,这几乎是他们不约而同的心声。如何化解学生的畏惧情绪,引领他们走出困境呢?在这里,我们不妨借用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不单纯在作文课上谈写作,而是另辟蹊径,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点滴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从而达到曲径通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形成人类应该具有的健全个性的教育。而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关键词:素质教育; 心理教育; 影响  当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素质教育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形成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的新型人才,从而适应这个社会、发展并推动着这个时代。而这些品质无不与心理素质有着莫大的关系。心
期刊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因此,培养学生迅速而正确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更是我们取得良好教学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之能既对又快地进行计算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巧设训练形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枯燥的计算训练让学生对
期刊
摘 要:良好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热情,自觉地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干扰,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生物兴趣也是如此。但学生的生物兴趣到底从何而来?有哪些因素对学生的生物兴趣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特别个案深入分析,希望揭示出中学生生物兴趣的形成发展及变化的特点,引起大家的共鸣。  关键词:兴趣;生物兴趣;中学生;质的研究  一、研究方法  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