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乐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1978_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到星期五的下午,学生们特别苦恼,因为,这正是写作文的时间。我们这里的课表就是这样规定的,我不知道这有什么依据。学生不爱写作文,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每当这时学生都是一脸的不高兴,即便学习好的学生也不例外,现在想想我当时上学也是这种心情。学生为什么不爱写作文,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如何教学生写作文等等一连串的问题成了老师的苦恼。不过我总觉得写作应该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想写、不得不写而写成好文章的过程。我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基础是关键
  (一)、努力学好语文知识,
  之所以要把学好语文知识放在第一位,正是因为只有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我们祖国的语言丰富优美,在文学宝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如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志向;毛泽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信念,等等,对陶冶学生的情操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掌握这些佳句正是语文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扎实的基础需要用心积累,多做笔记,多整理,把学过的东西还记不会的用笔记本记下来,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慢慢的你会发现你知道的越来越多。
  (二)、积累语言
  1、增加课外阅读量,多读书。
  多读,是获得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
  2、加强朗读,朗读的形式要求多样化。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朗读流程的各个层面有明确的指向:初读要求该准读通读顺;细读要求理解内容;精读则要抓住重点句段,细加品味,感悟人情;熟读则要积累语言,以至背诵。
  3、扩充视野,融入生活、丰富生活,也就是在积累语言。
  学生学习语言不应局限于有限的40分钟,囿于窄小的教室空间和有限的校园天地,而要把视野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广阔的大自然。
  4、强调背诵,在背诵中积累语言。
  背诵是语言积累和学习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头脑中记住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因为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是人们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依据。在这一过程中,“诵”与其他环节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把握好了这一环节,语文学习也就变得轻松多了。
  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三、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小学生是一个个天真无瑕、活泼可爱,他们一般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最好做法是满足他们的兴趣,巧妙地变兴趣为动力。不妨在让他们读故事的同时,适当地读一些作文给他们听,慢慢的由老师读再转变为引导他们自己看,培养他们自觉读作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读多了,兴趣会随之而来,这时候鼓励他们作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多练笔、写写日记也是个好方法
  处处留心皆学问,时时练笔生光彩。偶尔的一个灵感我们也要写下来,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遇到可写而又想写的东西不要放过。
  平时要坚持写日记,因为写日记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完善文学功底,帮助写一手好文章。有人说过:“日记,日有所记,记有所得,得有所悟,悟有所思,每日如此,善莫大焉”
  五、创作需要等待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写好文章绝不是铺一张纸,拿一支笔,摇头摆脑硬想一阵就能办到的事儿”。所以说创作需要等待。我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作文课上老师出了一个题目,然后说先想几分钟,马上开始写作文,两节课时间把作文写好交上。这样的写作文无疑于跟一个工厂定制某种产品,要求按时按量完成,我觉得好文章是在这中情况创作不出来的。那么就给灵感一点儿时间,别急,创作需要等待。
  “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美丽的世界,用优美的语言去记录美好的人生,写作本就是一种乐趣。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要求学生“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说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小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形成过程都离不开实践;而为实践学习是知识的积累,在实践中学习是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运用和创新,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实践性学习运用创新  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可看到,课程十大目标中包
提出了一种用于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传感器的对称解调新方案,采用瑞利散射光时域反射仪(OTDR)曲线解调光纤的反斯托克斯散射光时域反射仪曲线。首先将测量温度范围分成数段,用传统解调方法获取待测温度,然后判断该温度属于哪段内,最后用该对称的数段边界标定温度解调得到偶数个温度测量值,取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该方法提高了系统的测温精度和稳定性,系统的测温误差在±0.05℃内,空间分辨力1 m。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追求高效课堂、关注学生发展已成为语文课改的热点话题。本文以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为出发点,围绕如何制订教学目标,如何营造教学亮点,如何挖掘拓展点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亮点拓展点  长期以来,以应试为出发点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
1985年由法国地质矿产局部分所属的 Salsigne 矿业化工公司,建立了生产能力100公斤/日的中间试验厂,对难浸的砷黄铁矿—黄铁矿采用细菌氧化法工艺流程中的许多关键因素进行
通常我们所说的语文数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所说读写的能力。一个人的听说读写能力无不与他的思想密切相关。听说,只有思想达到相应的水平才能有效地接受别人的思想。说和写更是如此,运用文字在本质上是对思想成果的表达。很难想象一个思想水平低下的人能够顺畅的听说读写。肚里没货怎么跟人交谈,这货就是思想。这好比一颗茂盛的大树,思想是其根本,表达和交流是这树上的花朵。每一朵耀眼的花朵都散发着思想的芬芳。
期刊
目前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创造出一个声情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并且承载和传达丰富的教学内容。而板书呈现出越来越弱化的趋势,但我们不能因此将包括板书在内的常规教学方式完全抛弃。任何事物都有优缺点,作为常规教学基本手段之一的板书,它始终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板书的作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深入学习板书的作用,认清板书的意义。  1
期刊
【摘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关键词】个性化行为指导阅读重视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真正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新世纪里,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
本文通过影响低沼气矿井回采工作面供风量因素的分析,建立了适合不同条件工作面配风的数学模型。表4。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ir supp
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新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留心生活捕捉素材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