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磁共振1H-MRS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初步研究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o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行胸腔穿刺抽液的胸腔积液标本46例,其中原发病确诊为良性者20例(包括肺结核14例、肺炎6例),原发病确诊为恶性者26例(包括原发性肺癌18例、乳腺癌5例、肝癌2例、胃癌1例)。对胸腔积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利用1.5T磁共振对胸腔积液标本进行波谱采集,分析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波谱特征。

结果

胸腔积液的波谱图中主要的代谢峰有乳酸、胆碱、肌酸、肌醇及脂质等。主要代谢物波峰下面积比较:乳酸:结核性(5.19±1.31)、炎性(6.08±1.56)和恶性胸腔积液(2.40±0.43)的乳酸峰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5,P<0.01);胆碱:结核性(2.75±0.91)、炎性(3.27±1.21)和恶性胸腔积液(6.76±1.73)的胆碱峰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8,P<0.01);肌醇:结核性(2.71±1.19)、炎性(2.25±0.81)和恶性胸腔积液(5.83±2.08)的肌醇峰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9,P<0.01)。结核性和炎性胸腔积液中乳酸(t=-1.04,P>0.05)、胆碱(t=-0.58,P>0.05)和肌醇(t=1.19,P>0.05)波峰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良、恶性胸腔积液具有不同的波谱特征,利用磁共振波谱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进行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将个性化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围术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2014年6—12月将80例行介入治疗的ASO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在健康教育路径的基础上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分别于入组时和出院前采用自行设计的ASO相关知识与介入治疗相关知识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遵医服药及疾
目的研究微酸性电解水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的消毒效果。方法选择5台独立水源的口腔综合治疗台,每晚灌入现生成的微酸性电解水,于次日8:00和12:00,分别于牙科手机和三用枪出水口采集水样,进行细菌菌落计数。研究分4个阶段:微酸性电解水有效氯含量约40 mg/L持续消毒20 d,有效氯含量约20 mg/L持续消毒10 d,停止消毒7 d,有效氯含量约10 mg/L持续消毒15 d。结果使用三种不同浓度
目的阐明shRNA干扰沉默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XRCC2)对体外结肠癌T84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稳定表达XRCC2基因沉默的结肠癌T84细胞的生长并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经X射线照射后T84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X射线照射后T84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shRNA-XRCC2组细胞于培养的第3天开始,增殖速度明显减慢,细胞生长抑制
头颈部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同时放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也越来越受到医生及患者的关注。放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检查手段为彩色超声多普勒及颈动脉听诊,经皮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笔者主要针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引起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发病机制、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及治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131I辐射损伤所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大鼠抗氧化体系的保护作用。方法3月龄健康SD大鼠52只,随机分成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甲状腺片组、EGCG低剂量组(25 mg·kg-1·d-1)、EGCG中剂量组(50 mg·kg-1·d-1)、EGCG高剂量组(100 mg·kg-1·d-1)。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给予131I灌胃2周以造甲减大
目的探讨90Sr-90Y敷贴与口服复方氨肽素片治疗寻常型局限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8例寻常型局限性银屑病患者按治疗意愿分为敷贴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敷贴治疗组:按常规敷贴治疗,每个疗程治疗5次,隔日1次,每疗程总吸收剂量为30~50 Gy;药物治疗组:口服复方氨肽素片,1次口服5片,每日3次,连续治疗9周为1个疗程。结果 90Sr-90Y敷贴治疗组痊愈患者为32例,显效为19例,总有效率
PET/CT中PET图像分析方法主要为视觉评估法与定量或半定量参数分析法,其中,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参数主要包括SUV、肿瘤代谢体积和病灶糖酵解总量。PET/CT集功能显像与解剖显像于一体,成为淋巴瘤最重要的影像检查设备。笔者主要综述18F-FDG PET/CT常用代谢活性参数及其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8F-FDG和18F-胸腺嘧啶核苷(FLT)PET/CT不同的诊断方法对肺部单发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发现肺部单发结节的患者行18F-FDG和18F-FLT PET/CT显像,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或密切随访确诊,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18F-FDG SUVmax、18F-FLT SUVmax、18F-FLT SUVmax/同层面椎体SUVmax对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1
目的探讨传统的肺通气/灌注(V/Q)平面显像、肺灌注断层显像与低剂量平扫CT相结合(肺Q SPECT/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9例临床可疑肺栓塞患者,在对其行肺V/Q平面显像的同时,进行了肺Q SPECT/CT显像。以临床最终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9例临床可疑肺栓塞患者,最终确诊43例,排除26例。肺Q SPECT/CT对肺栓塞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