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部地区主要旱田作物种植结构的探讨

来源 :地理科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q104397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吉林省中部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状况,为改善种植结构,建立新的生态平衡,考虑到用地与养地结合及种植习惯,以高产、稳产、高产值为目标,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提出了主要旱田作物(玉米、高梁、谷子、大豆)的最佳种植结构。如按照规划的比例种植,总产量将提高3.5%,总产值增加11.0%。
其他文献
本文着重探讨了工业结构和布局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以及由于这种影响所引起的环境生态问题,同时指出了以调整结构、改善布局为核心的防治对策。
期刊
文章讨论了黄河中游悬浮物的主要理化性质,结果发现黄河干流悬浮物中蒙脱石含量相对高,粒级比较粗,有机质含量比较低下,阳离子代换量相应也少,相反支流汾谓河悬浮物中伊利石较高,粒级较细,有机质含量相对高,阳离子代换量也相应高。系统分析表明上述悬浮物的理化性质和流域土壤的理化性质相近,流域黄土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地域性差异支配着河流悬浮物理化特征的地域性差异。
期刊
本文将第二松花江汞污染分为严重、缓解、恢复三个时期,评价了江水,沉积物、鱼类汞污染水平与汞输入速率的相关性。讨论了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过程。计算了汞自水环境输出的速率及发展趋势。证明在严格管理汞污染源的条件下,这一水环境可通过自然疏散过程净化为无汞害的河流。
期刊
本文给出了中国东部五条主要河流悬浮物、底泥的环境地球化学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受河流流域不同的地质、地理条件制约,从北到南这些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期刊
本文研究了石羊河流域各种水体——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演变,水化学分布具有生物气候带规律,从源头冰雪带到终端湖白亭海,随海拔降低、降水量减少、流程加长,矿化度递增。水质的演变则是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松花江水系环境保护研究是1983年中国科学院下达的重点课题,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所、长春应化所、高能物理所等单位承担并得到吉林、黑龙江两省有关部门大力协作进行的。这项研究是在过去十年松花江水系环境问题单项研究基础上,经过三年的系统考察研究而完成的,于1986年7月2—5日在吉林市通过中国科学院院级鉴定。三年来,经过百余名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累计野外考察时间2300多天,采集和测试2500多个江
期刊
为纪念我国杰出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诞生40O周年,本文分析了《溯江纪源》这篇名著,指出徐霞客在《溯江纪源》一文中贡献与影响:1.弄清了金沙江、岷江、大渡河三者的水系脉络;2.首次提出金沙江是长江源。对后人关于长江起源问题有深远影响。
期刊
本文论证了《驻军图》所示的地域范围,分析该图测绘精度的地域差异以及绘制特点。如首先确定图幅设计核心,然后突出绘制重点区,最后对主区进行局部调整。
期刊
城镇体系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若干不同等级、不同职能和不同规模的城镇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同发展的整体。建立城镇体系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拟就景德镇城镇体系的地域范围、人口规模、发展战略和建设途径等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期刊
本文对东北经济区作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东北区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能源、城镇、生态建设等方面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的方向、途径和对策,并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