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流对环形射流泵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来源 :机械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xunju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环形射流泵的输送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导叶结构形成螺旋流的螺旋流环形射流泵。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工作压力下的螺旋流环形射流泵和原型泵的速度、压力和湍动能分布计算结果,来分析螺旋流对环形射流泵的性能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工作压力为130kPa时,螺旋流使环形射流泵的流量比增加了43.1%,压力比降低了22.8%。螺旋流降低了环形射流泵喉管内的静压,更容易引起空化。螺旋流使得环形射流泵的效率在工作压力低于160kPa时大于原型泵。螺旋流环形射流泵内具有更大的湍动能分布区域。随着工作压力升高,两种结构的环形射流泵湍动能分布差别减小。导叶阻力对螺旋流环形射流泵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固体废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固废资源化利用是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固废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是国家和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推进治理现代化和提高公民素质具体而有力的抓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从一个吞噬资源的消耗体,变为一个将消耗转化为资源的循环体,这个“变”是社会的核心能力之一,是拥有未来的战略制高点。
当前我国住房总数量已超过家庭户数量,住房发展的主要矛盾由住房供应的数量不足转向结构性不平衡,需要发挥住房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美好居居住生活需要。日本经过两轮住房发展规划的经验积累,其计划性和综合性有所提高,同时核心目标从满足社会需求转为满足人的需求。日本在2006年颁布实施《住生活基本计画》时其住房发展情况与我国当前相近,通过研究分析日本迄今的居住生活基本规划体系实践,发现其形成了“国
多方主体在合作中的利益冲突是建设无废城市的主要矛盾,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政府、企业与公众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主要利益主体,处理好三者间的利益关系,明确各自定位,是有效提升城市环境治理参与水平、促进无废城市建设与实现生态环境长效发展的关键。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各方利益主体应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价值,地方政府做好角色扮演、企业积极创新转型并承担社会责任、公众从小事做起转变生活习惯、凝聚多元
传承红色基因是新时期高中思政课的重要使命,对于培养高中生的政治认同、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来说有重要的意义。高中思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红色基因的重要性,在正确理解和把握红色基因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做好传承工作,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逐步增强高中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认同感,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人生观。文章分析了高中思政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不足,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
为提高射流泵内部流体混合效率,首次提出在射流泵内部喉管中内置扇形翼片,并基于k-ε紊流模型,通过软件Fluent进行模拟分析,探究翼片倾角对射流泵流体混合效果及内部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射流泵内置翼片后整体混合程度有所提升,最高可将出口处不均匀系数由0.218 7降低至0.105 4;同倾角下不同大小翼片表现差异较大,小翼片结构下倾角角度过大对内部流场及混合程度影响较弱;大翼片结构下小角度倾角易对
<正>“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21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降低13.5%、16%左右,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废纸利用量达到6000万吨,废钢利用量达到3.2亿吨。《规划》明确了11项重点工
期刊
“无废城市”建设可以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对于在城市整体层面实现碳减排十分必要,且二者在目标和路径上具有协同性,应协同推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然而,目前我国“无废城市”建设与碳减排协同推进存在融合度不足、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固废处理处置排放偏高以及相关碳排放理论与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基于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无废城市”建设
为研究射流泵混合能力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运用有限时间李雅普诺夫指数(FTLE)对射流泵混合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计算域上时间和空间离散的速度矢量场;然后使用粒子追踪技术以及虚拟邻近节点FTLE求解方法,完成了FTLE求解程序开发;最后基于FTLE场深入分析了一典型射流泵的混合能力.分析结果表明:稳定运行中的射流泵混合能力维持相对稳定,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射流泵沿轴向的平均
报纸
<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生固体废物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多亿吨,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多亿吨。各类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大、处理设施选址难度大、"垃圾围城"矛盾多、非法转移倾倒事件多、资源利用程度低、协同处理比例低,这些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影响城市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多、低"等突出问题都亟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统筹解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