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鸟类新记录——仓鸮

来源 :四川动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hm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8月2日西藏自治区墨脱县达木乡(95°27′48.39″E,29°29′39.22″N,海拔1577 m),护林员扎西在例行巡护时,听到一阵阵类似小孩的叫声,走进后发现是1只翅膀受伤的鸟类躲避在老百姓的柴垛旁,待其状态稳定后,护林员将其救护到笼中,并移交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进行救护,同时墨脱县林业和草原局拍照委托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并进行现场探查。
其他文献
以线粒体cyt b基因为分子标记,对长江上游干流及汉江等9条支流13个地理种群的大鳞马口鱼Opsariichthys macrolepis Yang et Huang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分析,并探讨其谱系生物地理学过程。结果显示,414尾大鳞马口鱼样本中共检测到79个单倍型,整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0.9301)和核苷酸多样性(π=0.129421)均较高。基于单倍型构建的最大似然树和贝叶斯树显示,所有单倍型分为2个谱系(A和B),谱系A分布于中游支流汉江、清江,谱系B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及沅江,
为探索近年来我国网络平台中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现状,以中国裁判文书网2015—2019年相关一审案件为研究对象,发现我国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网络化趋势显著,依托网络平台实施犯罪已成为主流方式,表现出犯罪行为模式化、犯罪地区聚合化、犯罪平台分工化的特点。治理此类犯罪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网络广告数量巨大成为灰色地带、网络暗语形式多样躲避监管、暗网涌动提供新型犯罪平台。据此提出以多维主体合作实现网络监管技术升级为主,同时兼顾犯罪打击前置以及公众健康消费观培育的治理方案,从人防、技防、意防实现全面打击。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被规划建设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高山滑雪中心,为了解场地建设施工对野生动物产生的干扰影响,2017年借助红外相机技术对保护区主要哺乳动物分布与种群相对数量本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99个红外相机位点拍摄到哺乳动物3目10科14种,在新划入保护区的玉渡山区域发现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扩大了这一珍稀物种的栖息地范围。野猪Sus scrofa的分布仍以松山区域居多,与潜在食物来源丰富有关。猪獾Arctonyx collaris的分布与相对数量(RAI=6.8
为了解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资源,于2019年6—8月和2020年5—6月通过灯诱法采集2402号标本,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标本进行分子鉴定。通过BOLD数据库,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和ABGD在线工具对获得的297条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进行物种界定,结合BOLD和GenBank中70条相关种序列共367条COⅠ基因序列分析遗传距离。发现297条序列隶属于191种,其中95种鉴定到种,35种鉴定到属;鉴定到属或种水平的序
利用2016年4月1日—2018年12月31日GRAPES_GFS模式的业务预报数据,将GRAPES_GFS模式在东亚地区144小时预报500 hPa高度场的距平相关系数小于0.4,均方根误差大于60 gpm的事件定义为模式在东亚地区的中期预报技巧极端下降事件,据此标准筛选出29个个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RAPES_GFS在东亚地区中期预报技巧极端下降事件的高发期主要在春秋季,春季和秋季分别占比31.03%、41.38%,预报技巧极端下降事件通常表现在对于东亚大槽、西伯利亚槽脊、副热带高压的预报失败,
动物骨骼油脂的开发和利用是史前人类生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这一过程可能包含了敲骨取髓和骨脂提取两种不同的人类行为.相较于敲骨取髓,骨脂提取更为复
本文报道产于云南省西部和中部的中国天蛾科Sphingidae 2个新记录种:目天蛾亚科Smerinthinae的杂斑鹰翅天蛾Ambulyx maculifera Walker,1866和黄节木蜂天蛾Sataspes infernalis(Westwood,1847)。所有种附简要描述与图片。
中国境内分布着数千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早期人类演化与适应行为研究的重要区域.虽然以往的研究一直关注地学手段在解读遗址地貌和地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然而,作为正确鉴别遗
我国早、中更新世古人类和旧石器遗址蕴含着丰富的早期人类活动和生存环境的背景信息,建立精确的遗址年代序列是分析古人类活动的基础.近二十年来,旧石器时代考古和测年研究
芫菁科Meloidae昆虫是豆类作物常见害虫,同时多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甘肃哈思山区是甘肃芫菁科昆虫聚集的典型代表区域,探索芫青科主要药用昆虫在该区域的分布特征,以期为该地区芫菁科药用昆虫资源开发奠定基础,也为防治该科昆虫因数量过度造成农业危害的决策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调查了该区域各代表型样地中目标昆虫的数量、种类及取食情况,应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函数法及Iwao回归分析法分析目标昆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抽样技术。结果表明:哈思山区常见的芫菁科主要药用昆虫有3属6种,以西北斑芫菁Mylab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