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曾说过:“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关键词:中职学校音乐教育音乐美学综合素质教育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c)-0255-02
纵观我国音乐教育历史,早在夏商时期就出现了乐教,《周礼 大司乐》篇中记载:“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之祖神”,在《礼记 明堂位》书中记载:“瞽宗,殷学也。”瞽宗在夏商时期既是专门的音乐学校。到近代中国的有志之士把“学堂歌乐活动”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音乐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就是充分发挥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达到育人的目的,这种艺术感染力是不容磨灭的。音乐教育通过特有的美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 育人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功能
1.1 音乐可以培养人优秀的道德情操
音乐是美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他通过变化鲜明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优美动听的旋律来表情达意,他通过音高、音值、音强、音色的变化来展现歌曲的感情,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带动学生的感情律动,使学生内心中的开心、欢乐、喜爱的情绪得以激发;音乐还可以通过它特有的艺术手段,影响学生的思想情况,把学生从消极的感情转化为更为积极的情感,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促进他们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如:教唱《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这一系列的革命歌曲,有助于学生不忘国耻、鼓舞情绪,唤起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为他们学习和生活指明了方向;学唱《咱们工人有力量》、《劳动最光荣》、《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等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努力学习的热情,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1.2 音乐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发展
音乐教育通过教唱、排练、欣赏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协调能力,在实施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手、嘴、脑、眼、耳并用,从而促进身体的良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如在教唱歌曲中,学生先在脑海中,反映出音乐的旋律走向,用眼记录乐曲的音符,用手、脚打出乐曲的节奏,最后用嘴将旋律模唱;在音乐欣赏中,学生通过对乐曲创作背景的了解,在脑海中展开充分的想象,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合唱队、乐队排练中,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3 音乐可以使人身心愉悦
音乐可以抒发人的思想情感,带动人的感情律动,使人内心中的开心、欢乐、喜爱的情绪得以激发,同时可以宣泄人内心的忧愁、愤怒及悲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愉悦身心的目的。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使学生投身音乐故事中,随着主人公命运的发展而心潮澎湃;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可以使学生跟随阿炳的命运时而愉快、时而悲伤、时而激动;欣赏《蓝色多瑙河》、《天鹅湖》、《小夜曲》等外国名著,能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题材和历史;轻松、优美的旋律,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
2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中职学校音乐教育现状
2.1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年龄段多为16~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拥有充沛的体力,丰富的情感,热情豪爽的个性,能够正确分辨是非黑白,非常渴望独立和自由,但是他们易出现困惑,焦虑,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宣泄内心的热情和困惑。被中考被分流出来后,他们的思想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自卑”、“麻木不仁”、“没有目标”等多种原因,极大地阻碍了中职学生思想发展,使他们变得学习意志力薄弱、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缺乏年轻人应具有的热情和朝气。中职生文化基础差、综合素质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制约着中职生的发展,对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失去信心则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
2.2 中职学校音乐教育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重心是教会学生一技之长,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中职学校中,专业课教师的比重较大,而音乐教师一般只设一名;中职学校中,音乐课的比重也较少,好的学校会开设音乐选修课或在高职班中开设音乐课,差一点的学校,把音乐课作为调整教学计划来临时开设,甚至通过组成合唱团、乐队等来代替音乐课。而我国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教育,在音乐课教学中,有规范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每周有固定的课时来实施音乐教学,学校对师资队伍、硬件投入等力度都相应强于中职学校,他们的老师每年固定组织学校培训,相互提高。与之相比,中职学校的音乐教育相聚甚远,他们没有固定的课时、没有合适的教案、有的甚至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音乐课形如虚设,学校往往只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忽视了美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要改变中职学校音乐课教学的现状,必须要认清音乐教育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3 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曾说过:“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3.1 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形成良好的集体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是学校德育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中职学校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凤毛麟角,常常使人觉得无从入手,往往只能通过政治、礼仪等一些课程去进行机械式的教育,而忽视了音乐教育的手段,其实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中国音乐历史发展、教唱革命歌曲、欣赏中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向学生介绍我国音乐发展历史,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音乐发展,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唱抗战时期歌曲、介绍聂耳、冼星海等人民艺术家的生平事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树立优秀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优秀的革命传统。
在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合唱排练是比不可少的部分,在合唱训练中,要求学生要统一节奏、音色、音量,要求学生动作规范,整齐划一,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还对学生的行为起了规范的作用。定期在学校举办艺术节、大合唱比赛等艺术活动,使学生在排练和演出中享受音樂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3.2 音乐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被中考淘汰下来的,文化基础较差,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与家人沟通较少,性格比较孤僻。他们存在自信心不足、对学习热情不高的心理,少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学校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把健康的思想、先进的文化,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植根与学生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提升,培养他们自信、自强的性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3.3 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发展
作为职业教育者,我们要清楚的看清职业教育的方向和重点,当今社会:“一技在手,衣食无忧”的言论不绝于耳。有些偏激的人认为,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只要掌握技能就算合格了,其它的都无关紧要。但是,青少年对于音乐知识的渴望,并不亚于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追求,音乐体现出的功能,不仅仅是缓解学习压力、打发无聊时间,他更多的改变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需要学习音乐来丰富自己,了解世界音乐发展过程,了解西方音乐不同时期的代表,了解中国民乐的特点,了解西洋管乐队与中国民乐队的组成和各自乐器的特点……通过音乐课教学,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起来,更加善于表现自己,有的同学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自信心也随着增强了,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据我们跟踪调查发现,凡是在校期间,经常参加学校音乐活动的学生,到企业上班后适应力较强、工作积极上进、与上下级之间的交流较为通畅,工作成绩较好,不少同学成为工作能手,还有的成了企业的文艺骨干。我想,这些在音乐教育中所形成的如:热情大方、活泼开朗,做事积极认真、思维敏捷、自信心强、善于交流等,这都是音乐教育产生的成果。
在中职学校中开展音乐教学,对学校整体文化氛围的提升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教唱《校歌》,可以提升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举办积极向上的音乐活动及比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我们职教人应清楚的看到,我国中职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亟待解决。我想,作为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师,应开动脑筋,努力探索,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职学校音乐氛围而努力工作。
关键词:中职学校音乐教育音乐美学综合素质教育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c)-0255-02
纵观我国音乐教育历史,早在夏商时期就出现了乐教,《周礼 大司乐》篇中记载:“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之祖神”,在《礼记 明堂位》书中记载:“瞽宗,殷学也。”瞽宗在夏商时期既是专门的音乐学校。到近代中国的有志之士把“学堂歌乐活动”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音乐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就是充分发挥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达到育人的目的,这种艺术感染力是不容磨灭的。音乐教育通过特有的美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 育人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功能
1.1 音乐可以培养人优秀的道德情操
音乐是美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他通过变化鲜明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优美动听的旋律来表情达意,他通过音高、音值、音强、音色的变化来展现歌曲的感情,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带动学生的感情律动,使学生内心中的开心、欢乐、喜爱的情绪得以激发;音乐还可以通过它特有的艺术手段,影响学生的思想情况,把学生从消极的感情转化为更为积极的情感,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促进他们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如:教唱《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这一系列的革命歌曲,有助于学生不忘国耻、鼓舞情绪,唤起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为他们学习和生活指明了方向;学唱《咱们工人有力量》、《劳动最光荣》、《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等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努力学习的热情,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1.2 音乐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发展
音乐教育通过教唱、排练、欣赏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协调能力,在实施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手、嘴、脑、眼、耳并用,从而促进身体的良性发展,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如在教唱歌曲中,学生先在脑海中,反映出音乐的旋律走向,用眼记录乐曲的音符,用手、脚打出乐曲的节奏,最后用嘴将旋律模唱;在音乐欣赏中,学生通过对乐曲创作背景的了解,在脑海中展开充分的想象,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合唱队、乐队排练中,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3 音乐可以使人身心愉悦
音乐可以抒发人的思想情感,带动人的感情律动,使人内心中的开心、欢乐、喜爱的情绪得以激发,同时可以宣泄人内心的忧愁、愤怒及悲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愉悦身心的目的。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使学生投身音乐故事中,随着主人公命运的发展而心潮澎湃;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可以使学生跟随阿炳的命运时而愉快、时而悲伤、时而激动;欣赏《蓝色多瑙河》、《天鹅湖》、《小夜曲》等外国名著,能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题材和历史;轻松、优美的旋律,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
2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中职学校音乐教育现状
2.1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年龄段多为16~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拥有充沛的体力,丰富的情感,热情豪爽的个性,能够正确分辨是非黑白,非常渴望独立和自由,但是他们易出现困惑,焦虑,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宣泄内心的热情和困惑。被中考被分流出来后,他们的思想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自卑”、“麻木不仁”、“没有目标”等多种原因,极大地阻碍了中职学生思想发展,使他们变得学习意志力薄弱、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缺乏年轻人应具有的热情和朝气。中职生文化基础差、综合素质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制约着中职生的发展,对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失去信心则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
2.2 中职学校音乐教育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重心是教会学生一技之长,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中职学校中,专业课教师的比重较大,而音乐教师一般只设一名;中职学校中,音乐课的比重也较少,好的学校会开设音乐选修课或在高职班中开设音乐课,差一点的学校,把音乐课作为调整教学计划来临时开设,甚至通过组成合唱团、乐队等来代替音乐课。而我国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教育,在音乐课教学中,有规范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每周有固定的课时来实施音乐教学,学校对师资队伍、硬件投入等力度都相应强于中职学校,他们的老师每年固定组织学校培训,相互提高。与之相比,中职学校的音乐教育相聚甚远,他们没有固定的课时、没有合适的教案、有的甚至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音乐课形如虚设,学校往往只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忽视了美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要改变中职学校音乐课教学的现状,必须要认清音乐教育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3 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曾说过:“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3.1 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形成良好的集体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是学校德育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中职学校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凤毛麟角,常常使人觉得无从入手,往往只能通过政治、礼仪等一些课程去进行机械式的教育,而忽视了音乐教育的手段,其实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中国音乐历史发展、教唱革命歌曲、欣赏中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向学生介绍我国音乐发展历史,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音乐发展,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唱抗战时期歌曲、介绍聂耳、冼星海等人民艺术家的生平事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树立优秀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优秀的革命传统。
在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合唱排练是比不可少的部分,在合唱训练中,要求学生要统一节奏、音色、音量,要求学生动作规范,整齐划一,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还对学生的行为起了规范的作用。定期在学校举办艺术节、大合唱比赛等艺术活动,使学生在排练和演出中享受音樂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3.2 音乐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被中考淘汰下来的,文化基础较差,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与家人沟通较少,性格比较孤僻。他们存在自信心不足、对学习热情不高的心理,少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学校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把健康的思想、先进的文化,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植根与学生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提升,培养他们自信、自强的性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3.3 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发展
作为职业教育者,我们要清楚的看清职业教育的方向和重点,当今社会:“一技在手,衣食无忧”的言论不绝于耳。有些偏激的人认为,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只要掌握技能就算合格了,其它的都无关紧要。但是,青少年对于音乐知识的渴望,并不亚于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追求,音乐体现出的功能,不仅仅是缓解学习压力、打发无聊时间,他更多的改变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需要学习音乐来丰富自己,了解世界音乐发展过程,了解西方音乐不同时期的代表,了解中国民乐的特点,了解西洋管乐队与中国民乐队的组成和各自乐器的特点……通过音乐课教学,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起来,更加善于表现自己,有的同学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自信心也随着增强了,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据我们跟踪调查发现,凡是在校期间,经常参加学校音乐活动的学生,到企业上班后适应力较强、工作积极上进、与上下级之间的交流较为通畅,工作成绩较好,不少同学成为工作能手,还有的成了企业的文艺骨干。我想,这些在音乐教育中所形成的如:热情大方、活泼开朗,做事积极认真、思维敏捷、自信心强、善于交流等,这都是音乐教育产生的成果。
在中职学校中开展音乐教学,对学校整体文化氛围的提升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教唱《校歌》,可以提升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举办积极向上的音乐活动及比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我们职教人应清楚的看到,我国中职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亟待解决。我想,作为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师,应开动脑筋,努力探索,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职学校音乐氛围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