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对红军长征胜利的作用及贡献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向前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长期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在长征中,他率部与敌人进行顽强战斗,积极贯彻中央北上战略方针,为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做了大量工作,与党内错误进行了不懈斗争,表现出坚韧的革命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长征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一、 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为克服张国焘分裂错误发挥独特作用
  (一)坚持党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各路红军的团结
  1、迎接首长和战友回家。懋功会师前,徐向前对部队进行动员布置,做好迎接中央红军的工作,红四方面军从机关到连队,掀起了织毛衣、打草鞋、捐物品,人人都为会师做贡献的热潮。派李先念率部迎接,他根据四方面军西征转战的经验,吩咐先帮助中央红军解决吃饭问题,要多带些粮食和炊事员。把韩东山找来,商谈如何扫除沿途的守敌,要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接应中央红军。为确保中央红军翻越雪山,先头部队消灭了企图阻拦的邓锡侯部,将所筹集的数十万斤粮食和大批物资、慰问品送给中央红军。徐向前代表四方面军致信中央,对中央红军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甘孜会师前,他在动员会上讲,红军是一家人,上次和中央红军没搞好,现在红二、六军团来一定要搞好。部队认真执行指示,忍饥挨饿,通过点滴节省和积蓄,为红二、六军团准备了一批物资和药品,派人烧水做饭、送慰问品、收容掉队人员,使红二、六军团的战士像回家一样。会宁会师前,他教育部队要消除一切偏见和隔阂,绝不允许发生任何破坏红军团结的事情,凡是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妨碍团结的事不做,部队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了。
  2、强化红军整合建设。徐向前看到红一方面军将多兵少,提出从四方面军调三个团的兵力补充红一方面军,并建议红一方面军派些干部到四方面军工作,中央接受其建议,张国焘经他做工作才勉强同意。徐向前支持将红三十二军划入红二方面军建制,这对充实红一、二、四方面军的战斗力,加强部队建设,维护各路红军团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各路红军作风、习惯不同,有些战士去了一方面军后生活不习惯又跑回来,他让部下耐心动员其仍回到一方面军去。听到有人议论中央红军装备不好,打了败仗等,他严肃批评了这些同志,不准背后议论,嘱咐部队要多学习中央红军的长处和优点,倡导红军要相互参观访问、学习交流、传授经验。博古、凯丰对四方面军横加指责,乱扣帽子,有干部向徐向前反映,他对此也很反感,但他不仅自己不谈论这些事,而且严格要求下属不要瞎议论,要顾全大局讲团结,相信党中央会妥善处理和解决的。
  3、避免红军内部矛盾激化。张国焘电令右路军南下,陈昌浩同意南下。毛泽东到徐向前处征求意见说,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分成两半恐怕不好,如能争取张国焘率左路军一道北上更好。在中央劝说和命令张国焘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中央率一、三军团先行北上。前面有人不明真相,打电话请示 :“中央红军走了,还对我们警戒,打不打?”徐向前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中央指令徐向前、陈昌浩率部北上,陈昌浩南下态度坚决并拥有最后决定权,徐向前从维护红四方面军内部团结出发决定带部队南下,找机会再说服张国焘北上。
  4、尊重和拥护中央领导同志。在理番,以四方面军领导层的名义起草给中央领导的报告;在芦花,向中央汇报了四方面军的军事工作;自觉抵制张国焘散布对中央不满的流言。徐向前对朱德很敬重,长征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有时用红军总部的命令有困难,就用四方面军指挥部的命令指挥部队,自觉抵制张国焘的错误。他想尽一切办法照顾好朱德的生活和健康,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其他将领对朱德也很尊重。过草地时,八十九师师长见朱德的马不好,立即选了几匹好马,送到总部驻地。周恩来在长征途中患病,徐向前特意带几斤牛肉去看望。给毛泽东选良马、配护士,并给中央送粮油、骡马及毛驴,供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等使用。同时,对任弼时、贺龙、彭德怀、刘伯承等也很尊重。
  (二)坚持正确的党内斗争,克服张国焘分裂错误
  1、坚持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张国焘个人决定方面军的重大问题,对中央的背离给党和红军的团结蒙上了阴影,使部队遭受巨大损失。徐向前南下后心情郁闷,与张国焘共事,既讲斗争,又讲团结,既要坚持原则,又不能越权行事,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坚决而又灵活审慎的斗争。他对张国焘的“家长制”的军阀作风及挑拨一、四方面军关系强烈不满,对陈昌浩提出 “欢迎三十万中央红军”的口号很反感,说“恐怕中央红军没有那么多吧,还是留点余地为好”。
  2、有效抵制张国焘分裂错误。会师前,张国焘对中央是尊重和服从的。会师后,他见中央红军经过苦战,实力损耗很大,人数远少于四方面军,就生出野心,违背北上战略方针,另搞一套。为统一思想认识,中央指出:北上是出路,向南对红军发展不利,就北上南下问题采取民主表决的方法,否定南下主张。毛泽东指出:“北上方针,绝对不能改变。”在张国焘公然对抗中央,劝说和命令无效,甚至出现危险的情况下,中央率中央红军主力先行北上。消息传来,徐向前深受震撼,心情沉重。在这场党内斗争面前,徐向前毫无思想准备,既不理解,又很痛心。他对张国焘在卓木碉会议上另立中央的做法不赞成,既没发言也没举手表决,只是保持沉默态度。大敌当前,他希望以团结为重,张国焘根本听不进他的劝告。朱德、刘伯承坚决抵制并严正斥责张国焘的分裂错误,张国焘不听劝阻,还进行打击报复。南下后,他只管在前方打仗,借故不出席会议来抵制张国焘的错误,自觉与朱德等人一道对张国焘采取说服、劝导的方针,在各方努力下,张国焘最后被迫取消伪中央。
  3、粉碎张国焘阴谋夺权野心。徐向前对张国焘与中央闹分歧起初不知情。他对李先念说:“我也不懂,红军和红军闹个什么劲。”认为张国焘总和中央闹别扭不好。张国焘对敌斗争消极,争夺兵权却猖狂,想当“领袖”,以解决“统一指挥”和“组织问题”,策动一部分人向中央提出改组中革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要求由他担任军委主席,给予独断决行大权,建议徐向前为红军副总司令,遭到中央拒绝。面对张国焘伸手要权、抗命南下、另立中央的一系列事实,徐向前看清了张国焘的野心。对中央和陕北红军的消息,张国焘采取压制封锁手段,徐向前说:“红军打了胜仗,必须向部队,向群众宣传,以此鼓舞我们的士气。” 经过力争才把捷报传给部队,鼓舞士气。张国焘企图把红二、六军团拉到自己一边,加强其反中央的地位和力量,徐向前将事情原委告知了二方面军领导人,使张国焘的阴谋没有得逞。   中央把做好张国焘工作的希望寄托在徐向前身上,徐向前从革命大局出发,注意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遵规守矩,带好管好部队,维护党的领导和红军团结,战胜党内错误,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
  二、带头弘扬阶级友爱精神,为战胜恶劣自然环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一)红四方面军数次爬雪山过草地,将士们的体质、体力消耗很大,物资条件极差,给北上增加了极大困难
  徐向前命令部队做好物资、思想上的准备,一定要征服恶劣的大自然,随时准备作战与行动。长征中他的生活也极其艰苦,经常以烤白薯充饥,没有吃的,就把皮带拿来煮汤,都觉得是美味。为节约和储存粮食给中央红军,他带头吃糌粑。在各种艰难困苦面前,他从不动摇、消沉、退缩,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他率部凭着坚强意志,与恶劣大自然相抗衡,跨越波涛汹涌的江河,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崇山峻岭,穿越一望无际、沼泽遍布的草地,恶劣的大自然吞噬了无数战士的生命。但红军最终克服江河天险、战胜雪山死神、征服草地恶魔带来的生死挑战,粉碎了敌人利用恶劣自然环境困死红军的图谋。
  (二)部队转战期间,陷入前有强敌,后无根据地的困境
  红军没有被敌人打垮,却被张国焘拖得元气大伤。徐向前从不摆架子,始终保持着普通一员的身份,与干部战士同走一个队列,同吃一锅野菜,同住一顶帐篷,与将士朝夕相处,心相连,情相通,同甘苦,共患难。自己能做的就自己动手,尽量不麻烦别人。行军中把战马让给伤病员和女同志是常事。翻雪山时,他和战士一样,拄着木棍,顶着风暴,艰难攀登,翻越党岭山,下令将红旗插在顶峰,为后续部队指引前进方向。他既有首长般的威严,也有慈父般的亲切,对干部战士既关心又爱护,既善于带兵又善于练兵,深受官兵的尊敬和爱戴。红军内部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把部队当成家,彼此关照,相互搀扶、团结友爱,对战胜敌人,巩固自己,起到重要作用。在维谷河畔,他与彭德怀会见,紧密拥抱,坦诚相待,战士们含着热泪,悲喜交集地相互拥抱,互致问候,充分体现了兄弟般的团结和革命军队之间的战斗友谊。徐向前严令不准丢弃伤病员,要求保护好病伤的同志,如果有人牺牲了,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要掩埋好战友的遗体。为了使后续部队过草地时减少伤亡,他令先头部队沿途设安全标识,不准乱挖乱吃,组织有经验的人挖野菜、摘野果。必要时宰杀牲口供部队食用。这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精神,对于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绝地断粮的生死考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率部纵横驰骋川康青甘,为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作出卓越贡献
  (一)聚歼敌人大量机动兵力,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
  1、鏖战国民党中央军。为防止红军会合,国民党中央军相继入川,胡宗南部固守松潘,薛岳部进驻平武、文县。国民党为统一指挥驻西南各省的部队,成立重庆行营,负责与红四方面军作战;调张学良、毛炳文、王均等部入陕甘,成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负责与陕北红军作战,配合川军阻止红军北上。徐向前既挂帅又出征,率部走到哪里,敌人便追到哪里,前堵后追,根本不容红军有立脚之地,喘息之机,红军边打边走,几乎无日不走,无日不战,敌机在空中不停地轰炸。在作战环境异常艰难,装备极其落后,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徐向前高度重视战略战术,指挥部队发动数次攻击战,歼灭敌人大量机动兵力。李先念说:“向前从不知恐惧是何物,越是大仗、硬仗、恶仗来临,他越生龙活虎,精神百倍。”四方面军战斗作风好,打仗过得硬,这与徐向前指挥风格密不可分。薛岳惊呼与红军作战鏖战最烈、牺牲最大。徐向前建议中央红军暂住后方固阵休息补充,把四方面军放在前面消灭敌人。指挥包座战役,为北上打开通道,完成中央赋予的任务,受到毛主席的好评。徐向前虽为军事首长,但很重视政治工作,他认为打仗主要靠有政治觉悟的战士,如果部队“没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和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打仗是硬不起来的”。
  2、激战国民党地方军。随着红军主力转移川西,国民党参谋团和四川省政府由重庆移驻成都,统筹指导“围剿”红军事宜。国民政府统一川政、整训川军和开办峨眉山军官训练团,提高川军的战斗力,委任行政督察区专员,推行“剿匪”地方行政制度,敌人各部要对专员竭力协助,重点“围剿”实力最大的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战术机动灵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走是为了打,适时接应红一、二方面军及策应红二十五军,粉碎敌人南北合击消灭红军、阻止红军主力会师的计划,打破了敌人围追堵截,妄图分割、聚歼红军的图谋,单独牵制和抗击川军大部及西北军、马家军一部,直接减轻其他各路红军的压力,直到长征胜利,使蒋介石彻底“剿灭”红军的企图化为泡影。
  (二)率部在转战万里中英勇杀敌,给强敌以极大威慑和沉重打击
  1、踏入川西平原,首次威慑成都。嘉陵江战役牵制敌人数万兵力,直接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入川。红四方面军西进途中与敌人发生激战,打破敌人固守北川河谷的计划,夺取剑门关后,相继占领梓潼、江油、中坝、北川等县,使敌人失去了川西平原北面的天然屏障,造成“南取成都”的态势,使成都一带敌人大为震惊。土门战役打开西进通道,部队向岷江上游挺进,攻克威州、理番、松潘等地,到达夹金山下接应中央红军。会师前后,红军不时与敌激战。徐向前连续发出指令,要求部队坚守阵地,以杀敌立功的实际行动欢迎中央红军。为了聚歼红军于转移之中,敌人处处以重兵设围,为了红军的生存和担负起抗日使命,徐向前率部贯彻中央决议,执行北上战略方针,力图摆脱困境。徐向前先后参加了在芦花、沙窝、毛儿盖、巴西等地召开的中央会议。中央授予其金质五星奖章一枚,体现了中央对他的信任与肯定。他率部实行机动灵活、速战速决的战略战术,有力地策应各路红军北上,为革命重心向西北战略转移作出贡献。
  2、进入川西南,再次震慑成都。为南下站稳脚跟和抵制张国焘分裂错误,徐向前把精力放在军事上,指挥部队发起绥崇丹懋战役和天芦名雅邛大战役,充分表现出红四方面军旺盛的攻击能力和战斗作风,造成了横扫川西平原直取成都的强硬态势,使川军及川西地主豪绅震惊万分、惶惶不可终日。蒋介石调派重兵压境,把守川中要地,亲赴成都督战。百丈关失利后,徐向前迅速调整兵力部署,部队及时向西转移,并在无法于川康边建立根据地的情况下,打破敌人围追堵截,相继攻占康定、炉霍、甘孜、瞻化等地,整编整训,迎接红二、六军团。他亲自抓军事训练且重点放在打敌人骑兵的战斗训练上,他注意研究运动战,主持制定松潘、夏洮等战役计划。红军指战员为革命冲锋陷阵,与敌人浴血奋战、英勇斗争,以血的代价和巨大的牺牲冲破敌人的“追剿”,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舍生忘死的精神,谱写红军官兵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为革命理想不畏牺牲的豪迈气概。朱德称赞这是一支过得硬的红军队伍。
  (责编 五一)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乳制品业的重视,我国乳制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技术成果供求系统分析、技术创新能力分析、技术转化的功力机理与实现和技术进步对乳制品业经济的现实贡献四个方面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我国乳制品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以期能为我国乳制品业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情况的研究,以及如何促使我国乳制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乳制
通过调查发现,女性强戒人员吸毒生涯大致经历如下:因对毒品成瘾性和吸毒危害性认识不足而尝试吸毒,大部分曾经主动中止吸毒,但往往因毒友诱惑或生活压力而复吸.为此,应根据其
农村道德建设是目前我国伦理学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对农村道德建设的理论意蕴、基本问题和具体途径等问题的学理方面的探讨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表达。最近由当代
按照中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探索建立突出检察官主体地位的办案责任制是新一轮检察改革重要内容之一。检察办案责任制旨在通过健全检察办案组织、厘定内部办案权限、完善
本文概述了 2 0 0 1年我国学术期刊在亚太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和主要观点。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achievements and main points of our scholarly journals in the fi
刘志坚、王年一、范硕、王力说  1966年10月5日,经毛泽东批准、以中共 中央名义批转下发的中央军委、解放军总政 治部《关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 紧急指示》(简称《紧急指示》),是“文 革”中的一份重要文件。《紧急指示》原意 仅针对军队院校,“必须把那些束缚群众运 动的框框统统取消,和地方院校一样,完全 按照十六条的规定办”。中央的批示却大大 扩展了其适用范围:“中央认为,这个文件 很重
校园欺凌一直是校园安全问题中的防治重点.近几年来,我国的政策法规虽然对校园欺凌的防治进行了规定,但仍存轻视事后规制、法律政策不具有针对性及系统性、未赋予相关主体被
2月28日,距离上次降息3个月之后,央行再次宣布降息.分析人士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通缩风险加剧的宏观背景下,“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将更偏松,货币政策将进入降息降准的
2011年上半年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正向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面临的风险因素仍然较多。我国经济继续平
摘要:世界经济发展趋于一体化的背景下,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表现出一定的交融趋势。许多国家在产品制造、资源配置等方面表现出的全球化环境中,都适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随之出现的产业分工或转移使国际市场环节中的产业格局都发生改变。本文主要对现行国际产业变化现状以及欧盟与美国在产业格局变化下的结构调整情况进行探析。  关键词:产业结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美国和欧盟  前言:近年来,世界各国发展中更注重利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