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结尾表达效果题解题思路浅探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ifei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说明“典型题示例”中,现代文阅读部分保留了2017年江苏高考题《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其中最后一题是:“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2018—2019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第一次调研卷《老妇与猫》最后一题也是“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日晷》最后一题以及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婉言相告》最后一题均为“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与此相似的题型在近期其他各市调研卷中屡次出现。而学生在回答这类题目时,解题思路却不甚明晰。
   其实,探究小说表达效果就是探究小说如何结尾(艺术手法),有什么效果。
   我们先来看2017年江苏高考题《一个圣诞节的回忆》最后一题:“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参考答案】①首尾呼应,从开头的大声说可以做蛋糕,到结尾也有一样的话,照应了文章的开头,结构严谨。②突出表达了“我的朋友”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生活态度。她“再也爬不起来”了,暗示人物的结局。③对冬日清晨清冷的环境描写,让朋友的辞世帶上感伤的色彩。④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我”对朋友的愧疚、思念与眷恋之情。⑤清冷的氛围与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增添小说的感染力。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参考答案分别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环境、语言风格、情感主旨和读者阅读效果等角度进行了探究。
   又如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日晷》最后一题:“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蔡德惠手制的日晷上的竹筷的影子每天仍旧在慢慢地移动着。
   【参考答案】①照应题目,呼应前文日晷的情节。②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伤,为蔡德惠英年早逝惋惜。③斯人已逝,但精神尚存。④叙述语言平实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这个参考答案分别从情节结构、情感主旨、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了探究。
   综合以上例子的参考答案我们可以发现,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题主要是从艺术技巧、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情感主旨和读者阅读效果这些角度思考。其中,艺术技巧包括写人手法、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和语言艺术等方面。
   当然,在具体答题时,我们要结合文本内容点明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有何效果。常见的效果有: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丰富人物形象。在情节结构方面,或产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或呼应上文情节、解释悬念,使情节更连贯。在环境方面,突出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特点,烘托渲染氛围;在情感主旨方面,点明或深化主题,或赞颂或讽刺或揭露,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在阅读效果方面,或留下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或震撼人心,给人以悲伤(愉悦)之感等。
   总之,从以上角度思考,并结合文本内容点出所运用的艺术技巧,分析其效果,定能应对自如。
其他文献
小区的院子里,有一个池塘。夏天的时候,天空蓝蓝的,池水也蓝蓝的,那颜色既不像太青蓝那样深,也不像石青那样浅,这颜色让人神清气爽,像喝了一杯柠檬水。   池水清澈见底,生长着“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碧绿碧绿的荷叶。有的荷花还未绽放,仿佛一支蘸着红色墨水的巨大毛笔;有的半开着,像哪吒的火焰枪,感觉时不时就会喷出火来。荷叶更是多姿多彩,有的头上顶着几颗晶莹透亮的露珠,好似托着珍珠的碧玉盘;有的卷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作文是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检测。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学生的生活是很丰富的,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一个活仓库,教师要善于给他们抽个线头,插个路标,启发他们到自己的仓库里去找,找自己最熟悉、最有感情的东西来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是写作的素材,即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
期刊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中小学语文教育领域带来重大变革。“妙笔作文”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学校组织学生先行学习、搜索素材,然后整理完成作文写作并上传。这是一种全新的师生、家校互动交流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将教师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师生、家校的关系更为融洽。   一、“妙笔作文”语文写作实践   大数据时代,在线教育如雨后春笋般急剧增长。“妙笔作文”这一在线教育也是在此机遇下应运
期刊
近些年来,教育部门对素质教育越发重视,美术课从原先的无关紧要的课程变成了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新课标”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九年义务教育中重要的艺术课程,对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在农村小学中开展美术教学非常困难,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艺术修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加强教材分析,因地制宜   通读教材,是教师必备的技能。近些年来美术教材日新月异,教材内容的种类也
期刊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   雅礼中学在逐步发展、壮大中,设置了多种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所有校本课程,均围绕着培养“身着阳光,腹有诗书,心系家国”的雅礼学子的教学理念展开。但是在开展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差异性对校本课程的影响。下面以在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开设的超级讲辩家课程为例展开探讨。   一、学生的知识
期刊
文言知识主要包括文言语法、文言词语和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侧重于文意的理解,侧重于整体的把握,还要高度关注文化的积累。   一、重要作家所代表的思想文化的了解和积累   对重要作家所代表的思想文化的了解和积累,主要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除了要重视对课文注释的了解积累外,还要适当补充介绍该作家所代表的思想。如学习《〈论语〉十则》,就要补充介绍孔子的儒家思想
期刊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充分利用所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课程。换言之,校本课程必然是立足于学校的具体情况,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和核心理念。那么,教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如何将学校特色融入校本课程之中从而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呢?在这里我将以在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开设的超级讲辩家课程为例展开探讨。   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初级中学,该
期刊
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正是我们农村学校所担任的初心使命之体现!为此,针对农村小学优质生源大量流失、家庭教育水平低、教师课堂水平有待提升、名师骨干教师少等现状,大力实施1234战略,全面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水平。   一、形成一个共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围绕学生”   学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因为有学生而存在,教育教
期刊
常常听到有些高中生感叹写作文难,其实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就能激活写作思维,产生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我们要帮助学生樹立写作信心,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围绕作文题目,运用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联想,充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快速打开写作思路。   面对作文题目,我们可以根据其关键词和题干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去追问。例如,针对“绿色生活”这一作文题目,我们可以追问:什么样的生活
期刊
踩上潺潺溪流中的青石,碰撞中溪水发出清冽的水声溅起朵朵小水花,仿佛是精灵的欢声笑语,古镇的一切都富有生機。   秉承着弘扬传统文化的主旨,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新潮流碰撞上旧文化而得的产物,博得了大众的关注,使得人们将目光再次投向文化。故宫的宣传就十分到位,随着大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播出以及与各大品牌联名生产的时尚小单品的上市,从多角度多渠道,揭开了老百姓和故宫之间那层神秘的面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