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粘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32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粘玉米也被称为甜玉米,属于特用型玉米,经济价值高,对种植要求也高于普通玉米,针对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就无公害粘玉米高产栽培管理及注意要点做出分析,以促进高产、高品质粘玉米生产,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粘玉米;高产;管理;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430045
  玉米是北方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单从口感上分类可以分为普通甜玉米和粘玉米。粘玉米是指富含粘性的玉米,就是人们常吃的糯玉米,其营养成分含量高于普通玉米,可以食鲜穗、速冻、做食品点心、保健食品和反季节销售,粘玉米的秸秆又是牛羊的良好饲料,相比于普通玉米,粘玉米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普通玉米的2~3倍还多,由此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由种植普通玉米向种植特用型玉米转化,粘玉米投入少、效益高的优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科学栽培粘玉米,确保高产量、高品质是提高其经济效益的有效举措。以下为粘玉米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1 选种及种子处理
  1.1 选择品种
  根据阜新地区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品种,确保种植效率。产量高、糯性好、抗病性强、果穗均匀、出籽粒高的品种为首选,如沈糯3号、垦粘1号、垦粘2号、洛白糯2号等在阜新地区均表现优良。
  1.2 种子处理
  选用发芽率高、纯度高、饱满度好的种子,筛选并晒种2~3d,以提高种子发芽率、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播种前进行浸种催芽,用种衣剂拌种,种子露白后直播。
  2 选地整地
  2.1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中等以上、3km内无污染源的地块,地块周围生态环境良好,土壤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地块周围最好不要种植其他品种的农作物,以免影响玉米授粉期间花粉感应效果,另外为了保持粘玉米种性,须与其它类型的玉米隔离种植,障碍隔离不能少于150m,空间隔离不能少于300m,或者与其它玉米分期播种相差30d,隔离开花期,确保不降低粘玉米果实品质和产量。
  2.2 整地
  精细整地有助于粘玉米高产,秋翻地可疏松土壤,增大田间持水量,秋翻前要深灭茬,同时利用秋翻地深施底肥,有利于保护土壤墒情,冬春季保墒效果好。秋施底肥比春耕整地更利于保全苗,提高种子出苗率,施底肥深度25cm以上时,被翻入土壤深层和中层的大部分化肥,很容易被作物根系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待春播时表层化肥量相应减少,从而降低了种子周围化肥浓度。由于作物的根系发育具有很强的向肥性,秋翻地深施底肥的另一个好处是肥料在土壤上中下层均匀分布,利于作物根系纵向横向伸展,根系发达可显著增强作物抗旱、抗倒伏能力。整地时一次性深施底肥每667m2二铵30kg,硫酸锌1.5kg,硫酸钾10kg。
  3 适期播种
  粘玉米种子发芽不耐低温,在25℃以上才开始出芽,过早播种容易造成粉籽、烂籽现象,由于北方受栽培气候的限制,粘玉米最适宜播期在5月初,5cm地温稳定8℃,气温稳定在10~12℃时即可播种。为适应市场需求,粘玉米应分期播种、分期采收、分批上市,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首期播种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可提高地温,促进壮苗早发;如果利用大棚进行育苗移栽,可在4月初播种,3叶1心期移栽,采收会比露地直播提前20~30d,粘玉米经济价值明显提高。不同熟期的品种可同时播,同一品种每隔10 d播种1次,粘玉米出苗率远远低于普通玉米,是由于粘玉米种子干瘪,发芽势较弱,幼芽顶土能力差,播种应适当浅播,不宜太深,浅覆土,覆土2~4cm。用玉米播种机播种,苗齐、苗匀,3500~3600穴/667m2。为了保证出芽率,2~3粒/穴。
  4 科学施肥
  粘玉米是一种需肥量较多的作物,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吸收的养分以氮肥最多,其次是钾、磷,因此,科学施肥是粘玉米获得高产、优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施肥有3种方式:基肥、种肥和追肥。粘玉米采收期比普通玉米要早15d左右,以育苗移栽方式为主的施肥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基肥要充足,追肥要勤。
  4.1 种肥
  播种时集中侧深施于种沟内,避免肥料和种子接触出现烧苗现象,种肥以尿素、钾肥为主。
  4.2 基肥
  基肥即底肥,一定要施足,一般于粘玉米收获后结合深翻整地施入,每667m2施有机肥2000kg,有机肥料作基肥应尽量早施,复合肥15~20kg,若有机肥施足,移栽前7d应每667m2增施60kg复合肥。
  4.3 追肥
  因为粘玉米鲜食居多,多次追肥能够保证粘玉米的粘性和产量,要早追肥,追肥分拔节肥和穗肥,追肥的数量要逐次增加。
  4.3.1 拔节肥
  进入拔节期的玉米植株对养分的要求日益增加,施拔节肥对促进粘玉米营养生长,实现丰产很重要,施用量占到总化肥用量的15%~20%,粘玉米叶龄7~9叶时进行,每667m2追施尿素15kg。
  4.3.2 穗肥
  穗肥用量占总化肥用量的35%左右,在粘玉米叶龄13~15片叶抽雄前追施最适宜,结合中耕每667m2追施尿素15~17kg。
  5 水分管理
  为保证高产,粘玉米整个中耕期要保证水分充足,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每次浇水要浇灌2次,田间相对持水量维持在70%以上,保证水分滋润粘玉米的根系,特别是粘玉米拔节期要保证供水,防止出现“卡脖旱”。
  6 分蘖、多穗处理
  粘玉米存在易发生分蘖的习性,尤其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比普通玉米更容易产生分蘖,苗期易出现分蘖,消耗氧分,影响粘玉米结穗及穗的商品性,去分蘖时间宜早不宜迟,愈早掰愈好,结合锄草进行,可促进茎叶粗壮,防止倒伏。粘玉米分蘖第1次出现时进行,7~8d后再进行1次。粘玉米中后期易出现多果穗,去除无效果穗腋芽,留穗节位以6~8叶为好。
  7 化学除草
  7.1 播种后出苗前
  除草剂对粘玉米苗有一定的影响,除草最好在出苗前做,中耕阶段用50%乙草胺乳油75~100mL/667m2,兑水50kg土壤喷雾,喷施均匀。对单子叶杂草、双子叶杂草分别于1~2叶期、2~4叶期用玉农乐水剂80~100mL/667m2,或40%莠去津250mL/667m2,兑水50kg均匀喷洒在杂草茎叶上。
  7.2 出苗后
  用288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40~70mL/667m2或15%硝磺草酮悬浮剂50~65mL/667m2喷雾。
  8 病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土壤处理用3%辛硫磷颗粒劑3~4kg播前沟施,或种子包衣(3%辛硫磷水乳种衣剂药种比1∶30~40、300g/L氯氰菊酯悬浮种衣剂药种比1∶500~600)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也可粘玉米苗移栽时用48%乐斯本乳剂1000倍液浇埯。
  蚜虫:喷施乐果粉剂2.5~3kg/667m2。
  蓟马:40%的氯化乐果乳剂1500倍液喷施。
  玉米大小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在玉米抽雄前后对发病田块喷雾。
  玉米螟:粘玉米香味独特,尤其易招致玉米螟,玉米心叶盛期是防治关键期,以生物防治为主,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末期,释放赤眼蜂防治;幼虫期用白僵菌封垛防治;也可在发病初期用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50mL/667m2喷雾或用2.5%锌硫酸颗粒剂或3%呋喃丹颗粒剂灌心。
  参考文献
  [1] 李丹,付金龙,董艳丽. 无公害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05):13.
  [2] 佛明珠.粘玉米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管理分析[J]. 农业与技术,2018(18): 105.
  [3] 宋阳.粘玉米早熟优质栽培管理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5(01):15.
其他文献
提出了转子压力铸铝工艺中一种新的浇注系统——环形浇注系统的设想,介绍了环形浇注系统的结构。该系统能有效地提高压射比压,提高转子的压铸质量,对改进转子压铸的工艺和转
对硅钢片涂漆远红外线干燥设备改进前和改进后作了比较,通过进行三大技术的改进,使硅钢片涂漆烘干机的容量大大降低,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并延长了设备寿命,提高了生产率。
马尾松与火力楠是我国南方地区比较典型的林木树种之一,两者在生长环境与生长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适宜进行混交林的栽培工作.本文论述了把二者进行混交种植的可能性,对
在我国环境建设当中,林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更新造林工作开展中,建设采伐迹地可以说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即需要通过进一步栽植使其能够生长为高质量的林地。在本文
<正> 目前各电机制造厂大都采用Cr12钢材制造凸凹模。复式冲模刃磨一次寿命约为2万次,总寿命为70万次左右。由于模具寿命低,而Cr12材料比较昂贵,按传统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处理
采用针-板电极脉冲放电处理含氰废水,分别研究了溶液初始pH值、放电时间、气流量、气体种类及放电方式等试验条件对氰化物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氰化物在pH值为9~10时去
4月5日,全球领先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提供商丹纳赫传动(Danaher Motion)宣布推出CT系列步进电机。与相应的标准混合步进电机相比,CT系列能够以较小功率提供较大的转矩,从而提高运行
据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薮据显示,2010年,中国黄金需求量571.51t,比去年增加100.21t,同比增长21.26%。
为优化铜坑矿92#矿体凿岩爆破参数,进行了单孔爆破漏斗试验、孔网参数以及微差间隔时间对比试验。经过综合分析,最终推荐铜坑矿65 mm扇形中深孔凿岩爆破参数为:炸药单耗1.16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可表现为隐球菌脑膜炎、隐球菌脑膜脑炎以及甚为少见的脑实质的隐球菌孤立性肉芽肿(cryp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