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多媒体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mo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多媒体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笔者通过对哈尔滨医科大学98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进行的实证分析证实:网络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建议要通过合理地选择阅读材料、发挥网络互动优势、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7-0152-03
  
  一、网络多媒体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教学模式愈发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形势,这迫使我们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近年来,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为核心的新型网络教学已逐步进入英语教学领域。互联网发源于英语国家,目前网络上绝大部分的信息资源以英语为载体,信息平台也多为英语界面,这就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真实、快捷、丰富的语言材料。英语阅读是理解语篇及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集中在教室,在10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阅读训练时间大约占50%~60%,其余时间则是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答案的解析。教师普遍感到效率低下,学生则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而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把阅读课程自身的特点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环境结合起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师可以使教学任务新颖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网络辅助教学环境下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方式和英语学习方式。目前,国内外已开展了一些关于网络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研究。实践表明,网络提供了一个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二、网络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调查
  (一)研究对象
  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并适当考虑其综合成绩,随机抽取哈尔滨医科大学2009级五年制本科两个自然班(其中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共98名学生进行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非英语专业学生。
  (二)研究过程及方法
  此次研究为期三个月(一学期),总学时为120学时(实验班和对照班各60学时)。研究过程中,在实验班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多媒体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在对照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两次测试(中测和后测),根据这两次测试成绩和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前测)之间的对比,采用SPSS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对网络多媒体辅助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和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在实验进行中和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随机访谈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网络辅助英语阅读教学的态度,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征集好的建议,使本次实验得到不断完善,从而推进此次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数据分析
  通过观察统计描述,经协方差分析(以入学成绩为协变量,扣除入学成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考察两种教学方法间有无差别),实验班的成绩优于对照班成绩。
  (四)访谈
  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49名学生进行的随机访谈表明: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认为网络提供的真实快捷的语言资料有利于自身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大多数受访者表示网络多媒体教学使他们的英语阅读量增加了,网上自主学习英语的时间也有所增长。当问及在网络多媒体辅助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有何收获时,一些受访者认为自己运用英语词汇、语法和习语的能力增强了,基本养成了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但是也有些受访者表示对这种新型的英语阅读学习模式不习惯,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感到焦虑不安,有时难以理解所谓的网络语言和网络文化,学习效果不理想。还有些学生抱怨网速慢、影响学习情绪等。
  (五)问卷调查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通过网络进行英语阅读学习的满意度为87%;对于老师和同学在线讨论的满意度为75%;对通过网络进行英语阅读学习感到有成效的占76%,希望继续利用网络多媒体方式进行英语阅读学习的占80%。
  (六)研究结论
  网络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入学成绩差异不大,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较各自入学成绩均有了一定提高。在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学生的英语综合及阅读成绩均优于对照班学生的成绩。在为期3个月的网络学习中,学生们能够自主、自如地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随机访谈和问卷调查表明:95%的学生喜欢这种新型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85%的学生认为在实验室学习接受知识的速度比以往快了,这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80%的学生觉得此模式有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合作精神。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责任感也增强了,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和人机互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网络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对策建议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并不是听任学生漫无目的地在网上浏览,如果没有教师的先期准备、过程指导和事后评价,学生通过网络提高英语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材料、发挥网络互动优势、进行教学评估是发挥网络多媒体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作用的关键。
  (一)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材料
  英语阅读是一门技巧训练课程,学生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来掌握阅读的技巧。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材料是网络多媒体辅助英语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素材内容不应脱离课本孤立存在,而要贴近课堂,成为教学内容的一环。在上新课前,教师应布置学生去搜索阅读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网上资料,培养学生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每次授课前,教师都应仔细寻找比较适合学生阅读的网站,介绍给学生一些参考的网址,并且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小组上以英语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每单元抽选几个学生作课堂报告,再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适当的口头评价或者由学生互相评定。
  (二)发挥网络互动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平台应提供一个广泛的互动空间,网络辅助教学的素材应成为师生共享的学习资源,并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网络教学活动,通过网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上传学习资源的空间,实现资源共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有目的地建立一个网络阅读资源库,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放在所有学生都能浏览的网页上,并且补充大量的课外阅读内容,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为避免学生感到乏味,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在学习资料中添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漫画、动画、电影片断,并在字体大小、颜色、排版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喜好,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知识性文章来增加网络辅助教学的趣味性。同时,由于利用网络资源库进行教学,学生无法事先预习阅读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即时选定阅读材料,规定时间,安排学生做一些强化阅读训练,反复训练学生查读、寻读和浏览的能力,在不同学习阶段通过网上自测或者试卷测试来检验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三)积极开展课后拓展阅读
  在课堂阅读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展课后的拓展阅读,并着重强调学生阅读与动笔练习相结合。要通过长期刻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很快集中注意力。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利用各种机会激发学生自发的阅读兴趣。可根据教材各单元内容开展主题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各自感兴趣的主题广泛搜索阅读网上的英文资料,整理并作出书面报告,最后进行演讲比赛。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更好的掌握教材各个单元的内容,同时还锻炼了归纳和写作的能力。
  (四)科学评估,分类指导
  网络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要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方法,教师可通过对阅读素材的生词词汇量、语法难易度、句子长度等指标统计衡量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由于电脑可以对学生在线时间进行计时,教师还可以统计学生的阅读时间和效率。此外还要通过对学生考核的客观反馈,即通过在某些题型上的错误率,对学生掌握的阅读技能的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应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估,对相关的阅读技巧、阅读难点加以分类指导,对某些语法现象和难词生词进行解释。通过上述手段充分发掘网络多媒体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进而促进大学英语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JIANG YONGHONG. Using Multimedia and The Internet Reso-
  urces to Promote Students’ Autonomy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J]. CELEA Journal (S1005-538X), 2004, 27(2): 77-82.
  [2]YANG JIEZHI, LIAO JIANHUA. Introducing Online Corpora into
  ELT Classroom [J]. CELEA Journal (S1005-538X), 2004, 27(3): 68-71.
  [3]ZHANG YING. Using Computers Effectively in the EFL Class [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S1005-538X), 2003, 26(3): 56-57.
  [4]林莉兰. 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策略[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1):87-88.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高学历女青年日渐增多,传统的社会文化价值对于她们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多元化的价值观对于她们的价值观又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受其思想观念的影响,因此,在择偶的标准方面也就呈现出了新的特点。通过收集上海某高校BBS鹊桥版(2010年6至2011年6月)女征男板块的交友启示,在此基础上进行调研分析,试图能够系统客观地反应高学历女青年的择偶现状,以便更好
期刊
摘 要:创业实践是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创业体验、提升创业认识、增强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职业学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的背景下,以常州建设高职校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提出了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实践的建议。  关键词:创业实践;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
期刊
摘要: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从传统的信息共享开始逐渐跨过“思想共享的门槛”。博客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学新文体,开始昂首阔步走进大众的视野。本文借助布尔迪厄的场域、资本等相关理论,探讨当下博客文化现象背后有关资本争夺、社会分层等文化隐喻。  关键词:博客;场域;资本   中图分类号:I0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3—0061—02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博
期刊
摘要: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出发,为交际的语用阐释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拓展了语用研究范围,使语用学成为一门开放性的解释交际的科学,但国内外语言学界一直存在着认为关联理论缺乏社会维度因而无法解释社会文化现象的批评。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对关联理论研究视角以及理论框架的分析,并以交际中普遍存在的礼貌现象为例,来证明这种批评是由于对关联理论的误解而引起的。  关键词:关联理论;社会维度;礼貌;误解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似乎也对传统生活方式提出了很大挑战。虽然传统纸质阅读仍然是当前高校中阅读的主要方式,但不争的事实,网络阅读正在慢慢地被作为知识接收者和传播者的大学生群体所接受,本文对这种新兴阅读方式盛行原因和利弊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阅读道路提出相关建议和做出预测,希望能对大学生群体以后的学习有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
期刊
摘 要: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优化农村基层组织运行机制,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必须加以重视。通过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证研究,分析了贵州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农村民主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民主政治;基层组织;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两大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创新性、继承性与发展性。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当新的时代、新的实践提出新的课题时必将产生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不断开拓新的境界。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高校校报是高校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高校校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及时地传递学校党建工作信息,凸显高校校报的权威性;找准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围绕中心工作做好党建的宣传报道,凸显高校校报的指导性;发现和挖掘学校新典型,以朴实、生动、形象、感人的典型宣传,凸显高校校报的思想性。  关键词:高校;校报;党建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
期刊
摘要:本文尝试结合美国研究和文化研究的方法,利用大量事件和书信廓清美国殖民时期弗吉尼亚烟草大种植园主的绅士身份之缘起、构建的大概过程与要素以及自身经历的和所受的挑战。同时,烟草种植文化与绅士身份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得以多角度的梳理,殖民地社会文化的冰山一角也得以再现。  关键词:大种植园主;绅士身份;身份建构;烟草种植  中图分类号:K71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
期刊
摘要:从后现代管理哲学的意义上认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经济机制;并提出社会责任将作为一种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企业战略经营方式,实现工业社会向后商业社会(或未来社会)转变的经济机制的观点。从德鲁克的企业目的观出发,运用理论逻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企业利润最大化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变,并从文化人类学、制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的维度中阐述其本质。力图揭示出不同社会制度环境下,社会经济机制和企业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