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光明,这世界便不黑暗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u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来古月照今人。
  但无论如何追古,实际上都不可能追寻到那时真正的样子了。毕竟那时放眼青绿山水,今日放眼过去都是水泥森林;那时身畔都是清风明月,今时萦绕鼻端的都是尾气与雾霾。
  尽管世事沧海桑田,地球在星转斗移中换了不止千百种面目。但人类不同,几千年以来,人性却从来没有改变。无论任何时候,无论身处哪个阶层,有何不同的社会背景,人类的灵魂还是需要有个安放处。因为这个需求,所以有了文学、艺术、哲学、美学、心理学……
  而对AI的思考,现在可以暂时告一段落:AI只是一种理性的工具,模拟不出人类的纯爱,只能是人类文明的辅助。人类有自己一套并不可完全预知的发展轨迹。
  就如回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时代,学者宗白华已经归纳得非常準确,“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史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陶潜、谢灵运、鲍照、谢眺的诗……,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和方向。”其实也留下了一个千古的规律,越是苦难,文学、艺术、哲学、美学等知识系统对人类精神的作用力越强。所以我们在这期封面专题中,只是想呈现人性如何引导人类在黑暗与苦痛中如何追求光明,追求美,以救济和建立自我的精神生活,化苦闷而为创造,培养出壮阔的精神人格。
  自由精神、个性解放、智慧情浓和富有艺术魅力。不只是对所谓魏晋风骨的认识和定位,而是人类对精神世界的一个终极追求。
  世界拍场中的“战后”板块虽然饱受争议,但是并不妨碍持续走热,就是对这样追求的一种呼应。毕竟在战后废墟上绽放的艺术之花,被泪水和苦痛灌溉过,经过艺术的疗愈,本来就会有不同的精神风貌。
  艺术的疗愈作用已经在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医学案例来进行佐证。我们本期人物小林老师林帝浣,除了因疗愈性的哲思漫画成为网红之外,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广州中山二院的人文艺术治疗科主任。他说,临床医学中已经证实,文学、艺术、美学等学科可以给肿瘤晚期术后患者提高生存率。
  近来还遇见了三位海归背景的90后,真的隐居在一个艺术家扎堆的小村庄里,践行的却是明式的燕闲生活。
  这种明式燕闲,讲的是一种工作之余的休闲,讲的在各种浮华与喧嚣后寻得一方安宁。而这种安宁并不是有足够的金钱与物质来支撑。路边拣一块石头,废园里剪一条枯枝,用自己极好的美学眼光去改造并不如人意的家居环境。用明式燕闲的精神世界来调整心态,来过好自己生命的每一天。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我心光明,这世界便不黑暗。
其他文献
在中美贸易战和经济下行的大环境背景下,2018年成为中国拍卖行业的临界点,而2019年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征集和招商面临的挑战也势必难度升级,大中小型拍卖行均是如此。但某些瞬间也表明,二级拍卖市场在理性调整中等待回暖。如那些自带流量热度与实力派“演技”齐聚一身的超级拍品,给予2018年艺术市场另一种嗨点和爆点。此外,中国书画、现当代艺术、古董珍玩、古籍善本等每一个业务板块平分秋色,作为艺术市场大众参与
期刊
被余岚吸引是因为惊艳的一抹绿。她当时出现在闺蜜的朋友圈里,对一个敏锐的色彩感官爱好者而言,其实五官、身材、气质在第一眼之中完全是被隐去的,满眼都被那霸道的翠绿感(真的是很接近阳绿翡翠的那种绿)占满。在日常认知里,艳色的饱和度都非常高,是一类非常危险的颜色,以至于经常和俗字挂钩,但是遇见了可以降伏它的人,反而会有一种特殊的高级感。  余岚就是可以降伏这种艳色的人,而且是骨骼纤细,有张小小鹅蛋脸却留着
期刊
以经营名家书画而著称的艺坛老字号荣宝斋是许多中国书画爱好者喜欢的地方。我从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到北京开始,每次去北京总喜欢去琉璃厂上的荣宝斋转一转。对于我这样的爱好翰墨的人来说,在此间观赏书画,挑些图书,淘点文房用品,每次都会有收获。但要说收获最大的,倒是听荣宝斋的老人孙日晓老先生讲述他在荣宝斋所亲历的趣闻逸事。  自1894年,松竹斋主人又开设了荣宝斋时,就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的雅意。所以
期刊
实用主义者或许认为,花大量的精力投放在事业以外的癖好是不值的。而明朝遗民、大学者、大玩家张岱却说了这样一句话:,“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无独有偶,明朝另一位大学者袁宏道有句话亦颇值得玩味,“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在古代,人们由于生活节奏慢、物质相对简单贫乏,寓情于世俗生活之外,往往体现了一个人在精神世界独辟其一方天地、值得有识之人与之相交。“人若无痴无癖,必不是深
期刊
行为艺术,一种长期给人怪诞、难以理解的艺术形式,甚至从其诞生起,就一直备受大众的质疑:一个瞬间即逝的动作何以能称之为艺术?当然,正如那句老话一样: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艺术家。行为艺术亦如此,不管你承认与否,如今行为艺术已经进入博物馆、拍卖行的视野,认识、理解行为艺术,不妨为自己的收藏视野打开一块新天地。  拍卖现场首现行为艺术   2018年末最为轰动的艺术事件莫过于涂鸦艺术家
期刊
水仙作为岁朝清供之物,不仅是文人书房的摆设,更是喜迎新春的应景之物。宋代理学家朱熹(1130—1200)有《赋水仙花》诗云:“隆冬凋百卉,江梅历孤芳。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纷敷翠羽帔,温艳白玉相。黄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在隆冬时节百花凋零之际,唯有水仙、江梅等依然芳香如故,其高洁的品质可圈可赞,所以在宋代以来的画史上,擅绘水仙者代不乏人。  明代隆庆六年(1572)正月,苏州籍画家张元士与
期刊
风过雨霁,云破天青。汝瓷,是每一个爱好中国古瓷器的人心中的梦想。它那典雅的造型、莹润的釉质、天青般的釉色,清素淡雅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清凉寺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山村寺庙,但在瓷器爱好者的心目中,清凉寺却有非常非常大的名头,因为那里是汝窑瓷器的窑址所在地。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世称“汝窑为魁”。2018年10月,我带领“融熙中原陶瓷学游团”来到了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
期刊
我有两间茶室,常用的那间设计就一个原则——简单。所以四壁是直接刷白没做其他处理的。每次喝茶的时候,找一条觉得合适的茶挂换上,坐下来,边看边等炭火把水烧开,若无杂务如此便可消磨一日时光。  前几天,到晦庵喝茶。晦庵是斋号,也是主人自号。晦庵的茶室外接天光,光影极好。我到访那日,鹿城刚从连日的冬雨里放晴,风冷云白,茶室光色变幻。主人领着我看他的茶挂收藏,宗峰明本、大愚良宽、一休宗纯……然后在一张小棋桌
期刊
漫步在瑞士的金融之城,苏黎世这座城市的艺术收藏似乎是低调的奢华。无论是可以一边用餐、一边欣赏大师名作的餐厅,还是号称艺术之家的苏黎世美术馆,艺术不是“高冷”的,而是那样平易近人,带着寻常人家的烟火气。  第一次到苏黎世,是多年前首次到欧洲时飞机因为暴风而不得不迫降在苏黎世机场。许是因此缘故,每每一听到苏黎世这个名字时,当年那种从危难中被解救的感觉就会被很快唤醒。作为瑞土联邦最大城市的苏黎世,也是瑞
期刊
时至今日,非遗传承面临窘境已久——早已缺乏生存土壤的形势下,作品本身又良莠不齐,普及有限导致无人赏识、鲜有买家;低盈利又导致投资少,形成了恶性循环,而异军突起的机械工艺又取代了大众对这方面的需求。缺少市场以及消费者的参与,离开了成长的“土壤”的非遗技艺,自然会显得营养不良。如何让非遗技艺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本文邀请非遗保护中心、非遗美术馆、非遗传承大师、行业媒体人等相关专家对此话题进行圆桌式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