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主题活动进行中,环境创设就像“骨架”一样把主题涉及的各个封面和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使环境与主题活动互动起来,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使环境体现主体内容,以此来吸引幼儿,自发地探索,自觉的参与到主体环境当中,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
一、反思主题探究活动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环境创设过于整齐、美观。为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只注重教师的作用,很少让幼儿参与,只是让幼儿充当布置环境的观赏者。有的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为了显示环境是“师生共创”的,把大部分的环境创设好后,再让幼儿添加一些简单的小东西如小花小草儿之类,做个简单的补充而已。这样的主题环境创设没有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参与活动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2.缺乏主题性。在幼儿园里,往往是活动室环境创设好了以后,教师往往会松一口气。在几个星期过后也许主题内容已经换过好几次,可是环境创设还是没有多大的变化。等到要进行环境创设比赛或者上级领导来检查的时候才急急忙忙的更换。这样的主题活动和活动室的环境创设脱节,没有交互融合。
3.教师包办代替。教师虽然有根据主题创设活动室环境的意识,但往往在实际行动中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孩子却显得很被动。教师并没有把环境创设视为一个良好的教育课程,忽视了环境创设过程的教育作用,从而也失去了环境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的机会。
4.空间利用价值低。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表现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只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忽视幼儿园内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藏的作用;幼儿的作品过高或不在幼儿视线内,没有做到环境和幼儿进行互动。使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二、案例描述:
1.以兴趣为突破口,生成主题内容,使幼儿与主题环境创设互动。《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在探索性主题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一味的关注教学计划如何实施,教学目标如何完成,而应该时时关注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捕捉孩子的兴趣所在,并且及时加以引导,鼓励孩子进行讨论,探索,从而促进主题与环境创设的产生。
实录:
一次在晨间活动自带玩具中,航航小朋友拿来了一辆玩具汽车,等他还没走到自己的坐位前,许多孩子都围在了航航的身边。
杰杰:“航航,你的赛车是从哪买来的啊?”
心怡:“我的变形金刚给你玩,你的赛车给我玩玩好吗?”
超超:“我家里也有许多玩具车,都是我爸爸给我买来的,因为我最喜欢的玩具就是汽车。”
圆圆:“你的赛车能开多远,能让我玩玩吗?”……
就这样,关于《汽车》的主题就产生了,其中,使我认识到选择这一主题活动进行预设的价值所在:这是一个孩子生成的活动来源与孩子本身的热点所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关注孩子的生成活动,是二期课改的理念之一。
在探索过程中,幼儿往往会产生新的主题内容,作为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引导,共同创设环境。多种渠道的材料及环境创设,对于主题展开与深入都是十分有益的。环境的构造不是固定的。教师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幼儿在环境中的反应,倾听幼儿的想法,不断更新,才能使主题不断深入发展。
2.环境与材料刺激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各种潜能。要充分发挥环境材料的作用,通过各种材料的不确定因素,引导幼儿主动探型的欲望。如在教室中放置不同的材料箱,多数是幼儿和教师收集的各种低结构、多功能的材料,如废旧的纸盒、果冻壳、棒冰棍、瓶盖等,这类材料具有不确定为幼儿提供了以多种方式作用于同一材料和同一方式作用多种材料的机会,同时还建立资料库,让幼儿可以随时翻阅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实录一:
区角活动时,许多孩子们都聚集在汽车城里玩小汽车,我看到孩子们今天玩的与众不同,他们不是让汽车开起来,而是在分析汽车。
丽丽说:“你们看,我这里的汽车都是黄色的。”
阳阳说:“请你们猜猜我这里的汽车有什么特点吗?”
甜甜说:“你拿的都是这里最大的一些汽车。”
锋锋说:“我手里的汽车都是赛车,长大了我要当一名赛车手。”
心怡说:“你们知道这里总共有多少辆汽车吗?”
丽丽说:“我来数数就知道了。”结果旁边好多孩子都在数小汽车了。
看到孩子们的这一幕,《汽车停车场》生成活动就这样产生了,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对这些汽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孩子们的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潜能和力量,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分析、统计等能力。当教师注重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环境,并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与材料的作用来刺激幼儿主动学习时,环境就能成为一把开启幼儿潜能的金钥匙,使幼儿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多方合作参与环境创设,使教育产生多种效应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获得经验的途径、方法是多种的,幼儿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也是多方合作共同创设的。
实录:
我班孩子在《汽车》主题中除了最喜欢玩汽车外,就是画汽车,为了把每一次孩子设计出来的汽车都有一个展现的机会,我跟孩子一起商量出了一个对策,创设一个《大马路上的车》的主题墙。
超跃说:“大马路上有红绿灯,我们可以用兵乓球涂上颜色后做成。”
瑶瑶说:“大马路上还有交警叔叔,怎么做呢?”
丽丽说:“交警叔叔太难画,就请吴老师帮我们画一个。”
蜜蜜说:“那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画好的汽车贴在墙上,就是一个热闹的大马路了!”
婷婷说:“还不行,还不行,马路上还有人行道呢!”
甜甜说:“人行道可以用纸剪成长条来做。”
接下来,孩子们从箱子里找出了很多的药盒、牛奶瓶、各种瓶盖,又从工具箱拿来了剪刀、胶湖、双面胶等等。开始了他们的创意大发明。
幼儿有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参与讨论,能产生强烈的互动效应,他们不仅分享同伴的生活经验,而且能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并试图使各自的经验在某一问题上达成统一。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是积极与主动的。
三、反思与启示
1.环境与主题互动。为了让幼儿对教学活动有所了解,引发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我们将所要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常常引得幼儿们对所学的内容,翘首以待、积极关注、为了让学有余力幼儿进一步得到心理能力上的满足,让学力不足的幼儿有一个更长的消化知识的过程,我们在环境中将知识保留,并将其适当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与幼儿互动。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放下自己“权威”的架子,改变以成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幼儿自然发展的原则,以谦卑和爱心来协助幼儿。在创设主题环境时,教师根据幼儿水平创设一部分任务,让孩子们共同参与,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平等意识,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我们的大部分的内容都有难易程度悬殊的不同内容存在,可让每个幼儿有充分想象、自主操作、创造的空间,能让师生共同创作,幼儿才能真正融入环境之中。
3.家长与幼儿园互动。教师应成为园所与家庭的沟通者,时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观看我们的教学活动,将自身行为释放给家长看,提醒家长在家中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要成为幼儿的典范。家园共同合作,让幼儿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都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关系和谐的精神环境中,从而获得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4.家长与幼儿互动。家长是重要资源,是幼儿园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后盾。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犹如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只有同向、同步才能前进,才能促进幼儿园的其它方面发展。家长们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具有很大的潜能。如果家长能将自己的才能来影响孩子,带动孩子的发展,那孩子就受益匪浅了。
一、反思主题探究活动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环境创设过于整齐、美观。为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只注重教师的作用,很少让幼儿参与,只是让幼儿充当布置环境的观赏者。有的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为了显示环境是“师生共创”的,把大部分的环境创设好后,再让幼儿添加一些简单的小东西如小花小草儿之类,做个简单的补充而已。这样的主题环境创设没有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参与活动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2.缺乏主题性。在幼儿园里,往往是活动室环境创设好了以后,教师往往会松一口气。在几个星期过后也许主题内容已经换过好几次,可是环境创设还是没有多大的变化。等到要进行环境创设比赛或者上级领导来检查的时候才急急忙忙的更换。这样的主题活动和活动室的环境创设脱节,没有交互融合。
3.教师包办代替。教师虽然有根据主题创设活动室环境的意识,但往往在实际行动中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孩子却显得很被动。教师并没有把环境创设视为一个良好的教育课程,忽视了环境创设过程的教育作用,从而也失去了环境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的机会。
4.空间利用价值低。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表现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只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忽视幼儿园内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藏的作用;幼儿的作品过高或不在幼儿视线内,没有做到环境和幼儿进行互动。使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二、案例描述:
1.以兴趣为突破口,生成主题内容,使幼儿与主题环境创设互动。《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在探索性主题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一味的关注教学计划如何实施,教学目标如何完成,而应该时时关注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捕捉孩子的兴趣所在,并且及时加以引导,鼓励孩子进行讨论,探索,从而促进主题与环境创设的产生。
实录:
一次在晨间活动自带玩具中,航航小朋友拿来了一辆玩具汽车,等他还没走到自己的坐位前,许多孩子都围在了航航的身边。
杰杰:“航航,你的赛车是从哪买来的啊?”
心怡:“我的变形金刚给你玩,你的赛车给我玩玩好吗?”
超超:“我家里也有许多玩具车,都是我爸爸给我买来的,因为我最喜欢的玩具就是汽车。”
圆圆:“你的赛车能开多远,能让我玩玩吗?”……
就这样,关于《汽车》的主题就产生了,其中,使我认识到选择这一主题活动进行预设的价值所在:这是一个孩子生成的活动来源与孩子本身的热点所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关注孩子的生成活动,是二期课改的理念之一。
在探索过程中,幼儿往往会产生新的主题内容,作为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引导,共同创设环境。多种渠道的材料及环境创设,对于主题展开与深入都是十分有益的。环境的构造不是固定的。教师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幼儿在环境中的反应,倾听幼儿的想法,不断更新,才能使主题不断深入发展。
2.环境与材料刺激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各种潜能。要充分发挥环境材料的作用,通过各种材料的不确定因素,引导幼儿主动探型的欲望。如在教室中放置不同的材料箱,多数是幼儿和教师收集的各种低结构、多功能的材料,如废旧的纸盒、果冻壳、棒冰棍、瓶盖等,这类材料具有不确定为幼儿提供了以多种方式作用于同一材料和同一方式作用多种材料的机会,同时还建立资料库,让幼儿可以随时翻阅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实录一:
区角活动时,许多孩子们都聚集在汽车城里玩小汽车,我看到孩子们今天玩的与众不同,他们不是让汽车开起来,而是在分析汽车。
丽丽说:“你们看,我这里的汽车都是黄色的。”
阳阳说:“请你们猜猜我这里的汽车有什么特点吗?”
甜甜说:“你拿的都是这里最大的一些汽车。”
锋锋说:“我手里的汽车都是赛车,长大了我要当一名赛车手。”
心怡说:“你们知道这里总共有多少辆汽车吗?”
丽丽说:“我来数数就知道了。”结果旁边好多孩子都在数小汽车了。
看到孩子们的这一幕,《汽车停车场》生成活动就这样产生了,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对这些汽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孩子们的身上蕴藏着无穷的潜能和力量,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分析、统计等能力。当教师注重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环境,并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与材料的作用来刺激幼儿主动学习时,环境就能成为一把开启幼儿潜能的金钥匙,使幼儿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多方合作参与环境创设,使教育产生多种效应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获得经验的途径、方法是多种的,幼儿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也是多方合作共同创设的。
实录:
我班孩子在《汽车》主题中除了最喜欢玩汽车外,就是画汽车,为了把每一次孩子设计出来的汽车都有一个展现的机会,我跟孩子一起商量出了一个对策,创设一个《大马路上的车》的主题墙。
超跃说:“大马路上有红绿灯,我们可以用兵乓球涂上颜色后做成。”
瑶瑶说:“大马路上还有交警叔叔,怎么做呢?”
丽丽说:“交警叔叔太难画,就请吴老师帮我们画一个。”
蜜蜜说:“那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画好的汽车贴在墙上,就是一个热闹的大马路了!”
婷婷说:“还不行,还不行,马路上还有人行道呢!”
甜甜说:“人行道可以用纸剪成长条来做。”
接下来,孩子们从箱子里找出了很多的药盒、牛奶瓶、各种瓶盖,又从工具箱拿来了剪刀、胶湖、双面胶等等。开始了他们的创意大发明。
幼儿有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参与讨论,能产生强烈的互动效应,他们不仅分享同伴的生活经验,而且能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并试图使各自的经验在某一问题上达成统一。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是积极与主动的。
三、反思与启示
1.环境与主题互动。为了让幼儿对教学活动有所了解,引发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我们将所要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常常引得幼儿们对所学的内容,翘首以待、积极关注、为了让学有余力幼儿进一步得到心理能力上的满足,让学力不足的幼儿有一个更长的消化知识的过程,我们在环境中将知识保留,并将其适当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与幼儿互动。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放下自己“权威”的架子,改变以成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幼儿自然发展的原则,以谦卑和爱心来协助幼儿。在创设主题环境时,教师根据幼儿水平创设一部分任务,让孩子们共同参与,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平等意识,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我们的大部分的内容都有难易程度悬殊的不同内容存在,可让每个幼儿有充分想象、自主操作、创造的空间,能让师生共同创作,幼儿才能真正融入环境之中。
3.家长与幼儿园互动。教师应成为园所与家庭的沟通者,时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观看我们的教学活动,将自身行为释放给家长看,提醒家长在家中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要成为幼儿的典范。家园共同合作,让幼儿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都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关系和谐的精神环境中,从而获得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4.家长与幼儿互动。家长是重要资源,是幼儿园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后盾。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犹如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只有同向、同步才能前进,才能促进幼儿园的其它方面发展。家长们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具有很大的潜能。如果家长能将自己的才能来影响孩子,带动孩子的发展,那孩子就受益匪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