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ca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伊始,我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试行以“271”为模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时至今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教师“满堂灌”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增强了,睡觉的学生少了,参与合作探讨的学生多了……应该讲,这些变化是可喜的,因为折射出我们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在逐渐更新,但另一方面,这喜象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的问题。本着呵护的心态,我在这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希冀给正在践行新课改的老师们有所启迪。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预习不落实。我校的课堂模式,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预习案的小组处理(约8分钟);探究与展示(约30分钟);达标训练(约7分钟)。如果课前的预习不到位,那么第一个环节就会从“预习案的小组处理”变成“小组预习”了,探究与展示也就缺乏了知识背景的支撑,达标训练更没有时间当堂完成了。怪不得人家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有三条“高压线”,其中之一就是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那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预习不倒位呢?我觉得有主要有三点:一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过多,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自习时间;二是老师有自习课讲课的习惯,缩短了学生自习的时间;三是学生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加强。
  2.导学案难度过大。我们高一的导学案,是昌乐二中老师编制的,他们的水平我们不怀疑,但他们对我们的校情、学情缺乏了解,和我们使用的教材版本多不一样,况且他们编制的时间有限,所以我们使用起来不顺手就正常了,尤其是高一数学和物理,据说学生即使看了书也完成不了预习案,更不要说探究了。
  3.学案的使用与教材的学习脱节。导学案是为学习教材服务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学好教材的一个方案,最终目的是回归到教材上,如果仅仅把导学案当做作业来完成,或者把导学案上成了另一本教材,既浪费了时间,又失去了导学案导学的价值。
  4.教学模式与小组建设不协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舞台演老戏。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适应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我校从本期开始就打破传统的横竖排课桌摆放方式,把每个班化成若干学习小组,课桌以小组为单位摆放,学生围小组而坐。形式的变化需要与之相应内容来支撑,如果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要么就扼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么就剥夺了学生探讨的时间,不但分组失去了意义,也会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5.探究活动有名无实。我们之所以分成学习小组,是基于三个利于:有利于发表见解、展示个性;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思想。但很多同学在小组活动时无所事事,要么左顾右盼要么装模作样或者手脚无助……我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跟前面讲的预习不到位有关外,还跟我们的小组建设不成熟及探究题目选择不当有关。小组建设不成熟,小组缺乏凝聚力,小组观念不强,成员间缺乏默契,行不成联动;探究题目不恰当,学生缺乏共趣点、兴奋点,也就没法做到身动,心动与神动了。
  二、对策探究
  1.转变教师观念,反对题海战术。作业过多是个老大难问题,我们的老师大多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通过大量的训练让所有试题与解答方法之间建立一种条件放射。但正是这样一个愿望使学生陷入了题海,其实我们真不能穷尽试题,因为试题是不断发展的。我读了四年的生物专业,教了18年的书,且只教生物一科,現在都还常常遇到生面孔的试题,而我的学生只学两年,且同时学习六科,我凭什么要求他们把所有的试题都练到?我们老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布置作业一定要求精,避免全面撒网,我们不反对老师跳入题海,但必须根据课标选择跳海点,否则是盲目跳海,自己也可能游不出来。
  2. 要科学晚自习的使用。表面上,我们的晚自习有四节课,已经不算少了,但实际上学生能够自由安排的时间只有第一、第四节,在这两节课的时间里,学生既要完成当天各科的课外作业,又要完成第二天各科的预习案,显然落不到实处。所以,在坚决杜绝侵占晚自习第一、四节的同时,也要反对老师在第二、三节讲课。晚自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既然是自主,教室应该是安静的,老师不准干涉,学生不准讨论。
  3. 尽快完成导学案从购买到自制的过渡。我们提倡因材施教,我们的“材”是什么样别人怎么能够知道?人家编制的学案再好,也只能体现一些共性化地东西,有且只有我们自己最了解我们的学生,有且只有我们才能照顾我们学生的个性需求。对已经购买的学案,我们必须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处理,删除偏、难成分,增加一些我们自己的思想;对实在不能使用的学案,我们鼓励备课组利用多种资料重新整合,即便是剪刀加浆糊的方法,也比固守一套资料有效;当然,我最希望看到我们学生手里拿的整本学案都是他(她)的老师量身定做的,秦校长赞同这种做法,他也正在运筹这件事,我相信这个愿望应该在不久得到实现!
  4.探究活动要讲究真实性和有效性。老师对小组合作的时机、内容、目的、过程都要认真地设计。尤其是探究内容要有价值,比如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陈述性的知识就不需要探究,靠听听、阅读、理解等简单方式就能掌握的也没必要探究,否则会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探究内容的难度也不能过大,否则学生会失去耐心而放弃。我们要给学生探究的时间,不要急于直接给学生答案(昌乐二中称作“与学生抢风头”),但也别忘在学生投来渴望眼神时送上一滴甘露。
  5.对“271”高效课堂的研究还需深入。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任何一个模式,但并不意味我们质疑“271”高效课堂模式,我们的老校长彭承德书记说的好:271模式早就经过了无数领导、专家的质疑,如果我们现在还在怀疑它的正确性,那是一种浅薄和无知。所以我们的有一项任务就是在这个模式上找到我们的结合点。比如小组如何建设呀、如何展示学习目标呀、如何培训学生呀、如何展示探究成果呀……我们只有透过这些课堂现象挖掘内在的价值,才能找到课改的灵魂,也才能不会鹦鹉学舌——人云也云,我们的教育也才是真正有思想的教育!
  以上之言,是我责任驱使,良心使然,真心流露,不吐不快,倘有不对之处,敬请赐教!最后,以我所喜欢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做学生欢迎的老师!
其他文献
当了近几年来的普通高中的班主任,笔者有几点粗略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不妥之处请予指导,与大家共勉.  一、首先应该开好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当接新高一班主任工作之后,围绕如何管理好班级,自己应做很多准备。相信自己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做任何事情都要准备在先,这样做起事情来才会思路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如何去做,最起码自己不会自己乱了阵脚。为此查阅了很多资料
期刊
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既是联系各科任老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1988年国家颁布的《中学班主任的暂行规定》中明确了班主任的职责和作用,班主任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层的管理者,是负责班级全面工作的教师。即:“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中教学,面向未来就业和生活,在高中计算机学习的基础上,以适应将来日益紧张的就业环境和便利我们的生活为目标,为在校高中生提供有效的方向引导,以便使高中生明确在高中期间应如何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哪些计算机基础知识是在职场和生活中普遍的使用、必备的。  关键词:高中教学 计算机基础 就业 生活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应用在全球范
期刊
《班主任兵法》作为一本教育反思集,它记述了作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与学生之间“斗智斗勇”的教育故事。《班主任兵法》的魅力除了作者生动的叙事引人入胜、理性的分析丝丝入扣之外,令人爱不释手、倍感亲切的理由还有一个——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诚率性、可亲可近。  万玮老师没有自封为“教育专家”,摆出一副权威面孔对教师们进行说教,而是通过真实的抒写,坦诚地表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成功或是失败。从他
期刊
摘要:中小学班级管理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学校不同的年级层次,采取切实可行的高效的管理模式。本文针对中小学班级管理中传统的制度化硬性管理的不足,笔者说说目前软性管理的前提、关键、方式、保证四个方面的拙见,以资大家共同探讨,以求共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试说 中小学班级 软性管理     小学生多为6---12岁,是儿童时期,属于成长期,依赖性和幼稚性较为突出,好动、好奇、懒惰、无知
期刊
我校是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也是贵州省新课改的示范性学校。在新课改形势下,探索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的职责,如何使班级管理有条不紊、高效运转呢?我作了如下尝试: 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一、人人参与制定班规。   教师不要全权包干,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形成之后,再讨论、修改、补充,最后通过实行。这样的班规是学生集体愿意和意志的体现,也是他们主人翁意识的体现。著名
期刊
摘要:我们的教师如果把全身心的爱都投入教育教学中,让爱常驻心间,定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让爱常驻学生心间,体验到爱的真谛。做到以高尚人格感化人;以真挚情感打动人;以集体活动温暖人。  关键词: 班主任 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是的,孩子是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核心,需要用“爱”这把金钥匙打开一扇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教育就是持续的培养良好习惯和持续地矫正不良习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带给我们全新的教育理念,也带给我们新的挑战——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从而为实施新课程奠定思想和观念基础?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秉承课改精神、积极践行新课改的理念,不断反思和总结,获得了一些体会。  一、如何理解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
期刊
数学学科作为高中的核心课程和基础主科,在整个新课改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学改革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整体新课改的进展程度。在新课改下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完成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摆在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作为新课改的一个环节,数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是为了单纯地提高学生的分数,而且具有提升学生数学素养、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数学文化意义。因此,要成功地完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