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小东西”飞速生长:缘何肝癌威力巨大

来源 :祝您健康·养生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ba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概十年之前,我在体检中发现有一个3.08厘米的低回声团,就是一个肿块。去医院做CT检查,当时就说是癌,但不同医生的说法不同,有的也说是脂肪肝的一种特殊表现。我本能地认为那不是癌,后来再检查已经长大为4.5厘米, 第三年检查6厘米多,第四年检查8厘米,第五年检查已经长到了10厘米。看到它飞速疯长,我感到害怕,经几个医院诊断,决定不管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都把它切除,以防恶变。”这样的疾病自述来自一位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最后手术切除时,肿瘤直径已经达15厘米,医生形容肿瘤足足有胎儿头部大小,而在最初发现的那时候,这个异物仅仅3厘米。为何肿瘤生长如此迅速呢?
  “肿瘤”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很多罕见的肿瘤现在也越来越常见,但为何一些肿瘤总是名列肿瘤排行榜的前茅呢?又为何会如此种强大的杀伤力呢?以肝癌为例,中国是一个肝癌患病大国,中国的肝癌发病率占全球的50%~55%,全球每年的肝癌发病概率在75万~80万。肝癌之所以被称为“癌中之王”,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解剖位置比较特殊,藏在肋骨后面,肋骨像围栏一样把肝脏保护起来。而在人体营养代谢过程中,肝脏的代谢最旺盛,肿瘤也可以得到充足的“营养”,进而快速生长而不易被察觉。因此,肝癌不仅“藏得深”,还会“捉迷藏”。
  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常常错综复杂,虽然发展过程非常漫长,但它的阶段性发展却是越往后期越快的。在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查体非常重要,因为一些症状多是隐性的。
  蔡主任介绍,肝癌常见的早期症状是不喜油腻,经常感到疲惫。严重的人群可能会出现吃东西时有强烈的呕吐、出虚汗、厌油、疲劳感。因此,肝癌体现在消化道系统的症状主要包括:腹胀、腹泻、厌油、没有食欲、消化不良。
  为什么会这样呢?蔡主任解释,在人体的肝脏里,有一种绿色的物质叫胆,胆里面储存的是胆汁,胆汁进到肠道中。胆汁消化脂肪,通过肠管的吸收再回收到血液里,从血液再回到肝脏,形成合成和代谢的过程,增加机体的营养物质。如果胆汁分泌不足,油脂就没有办法被消化掉。
  其实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出来的,如果肝脏被肿瘤或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破坏,肝细胞的功能就会下降,分泌胆汁的功能也会下降,一吃油腻的食物,没有办法消化掉,油就储存在消化管里,机体就会产生厌油感。油多了,就会出现腹泻的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肝脏功能差的人会出现嗜睡的情况,这也是肝病非常典型的症状,亦可能是肝脏肿瘤的一个特殊表现。因为肝脏主消化,既是一个合成器官,也是一个代谢器官,肝脏把垃圾排出去后还要合成新鲜的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进入到机体之后,就会带来机体活力,因此肝脏也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如果肝细胞受到损伤,会影响其分泌、合成、代谢等功能,最直接的影响是“身体垃圾”的排出受阻以及自身营养状况欠佳,这便是有可能导致疲劳的原因。
  身体出现异常疲劳感时需要引起重视,通常在午后,尤其下午时疲劳感更明显,而且这种疲劳感是渐进性长期的。若感觉身体疲劳持续一个月以上,且在休息后没办法得到很好的缓解,就要引起重視,积极就诊,及早发现身体异样。
  吴教授强调,所有的疾病都需要提早预防,养肝护肝要从一日三餐做起。肝脏的主要功能是消化,蔡主任建议,日常饮食应遵循“两高两低”饮食法。两高,是指高蛋白、高维生素;两低,是指低脂肪、低糖。
  蔡主任提醒,蛋白质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但对于肝癌患者来说,需要一分为二地对待。当肝脏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时,就无法代谢过多的蛋白质,此时高蛋白饮食会使身体产生巨大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护好肝脏,高蛋白饮食要慎重应用。但在正常范围内,高蛋白饮食仍然被提倡。
  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对控制肿瘤是非常有效的,成年人每天应摄入3~5克维生素C。维生素C涵盖于所有食物中,尤其在水果中含量较高,可适当多吃些青苹果、橙子、猕猴桃等水果。
  除了要多食用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果,还可多食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帮助维持身体的正常能量代谢,保护肝脏、神经,维持消化功能的正常运作。B族维生素在谷粒表面含量较高,越是粗加工粮食,B族维生素含量越高。日常饮食中,可多吃燕麦、玉米面、白面、坚果等食物,尤其可多食花生和芝麻。
  两低是低糖和低脂肪。我们都知道大量摄取糖和脂肪会损害人体健康,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发育,会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改变人体代谢和储存的能力,器官细胞机能的衰老,会阻碍人体物质的正常代谢,造成“身体垃圾”的堆积,长此以往,会使器官功能出现障碍,甚至成为疾病的源泉。蔡主任也提醒,少量摄入糖和脂肪不代表完全不摄入,日常饮食还是要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
  (编辑 王 幸)
其他文献
几千万年前,“直立行走”让我们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成为人类进化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从此,人类解放了双手成为构建文明社会的基础,但是人类也因为直立行走而付出了“四大代价”,其中三个分别是椎间盘突出、大隐静脉曲张和痔疮,而最后一种,要从下面这个事例谈起。  2008年大年三十晚上7点,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被送进医院急诊室,老人平时身体很好,生活能完全自理,被确诊患病之后,身体没有不适,就没有放在
期刊
肾,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脏器,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最后产生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以调节血压。如果一些“伤肾坏蛋”侵犯了肾脏,造成肾功能损伤,很多代谢废物就无法正常排出体外,或者产生太多的物质超过了肾脏的排泄能力堆积在体内,便会引发疾病,造成严重的后果。很多人都知道补养肾脏是中医养生十分重要的一环,其实西医中也有相应的保护肾脏的措施与观念。陈主任告诉我们
期刊
参演过《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生于1925年至今已經年过九旬的影视艺术家刘江一直活跃在荧幕前,众人羡慕其健康长寿、快乐达观,却不知其在现实生活中曾是经历过三次肿瘤的“老患友”。他不是工作狂,也不是以名人自居的大明星,却是愿意与人分享患病经历的过来人。  1995年,刘江被诊断为胃癌,由于日常注意自己的身体异常症状,因此疾病发现时候仍属于早期,经过手术治疗以后,当时年近八旬的老人在一个月时间里暴瘦
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擅长治疗咳喘病、肠胃病、肝胆病、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等内科疾病,用药平和精当,疗效卓著。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里有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便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终身教授、国内第一批名老中医、国医大师颜正华。  
期刊
黄先生是晚期直肠癌患者,接受过介入治疗、全身化疗、手术治疗,但还是在术后一年在肝脏左叶发现了转移性病变。黄先生无奈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求治,经过医院的综合治疗,现在已经达到了临床痊愈的标准。  据沈琳院长介绍,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现在综合治疗水平已经明显提高。黄先生这种状况,判断痊愈有几个条件:一是原发病灶没有异常改变;二是胆囊、脾、胰腺、肾脏等腹腔脏器没有异常;三是盆腔以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期刊
有这样一种疾病,它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据统计,在6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可以达到50%,7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可高达80%。这种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病程进展到一定的程度,会极大地影响病人的行动能力,带来致残、致死的风险,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亦和心血管疾病、癌症一起,并称为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呢?来自卫生部北京骨科医院的薛庆云主任告诉我们,这种疾病就是骨关节炎! 
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疼痛科主任、推拿按摩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疼痛、高血压、膝关节损伤、脊柱骨折、腰椎间盘突出、失眠、强直性脊柱炎、便秘、关节炎、骨质增生、高血脂、腰腿痛、糖尿病、月经失调、颈椎病、消化不良、腹胀、软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的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经脉循行周身,气血在其中运行不息、输布全身,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
期刊
人类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什么样的饮食方式才是最健康、最纯粹,到底怎么样才能“吃出健康”这个话题从来都没有最终的答案。早在2006年,国外就开始流行将“纯净饮食”转化为“纯净能量”的健康饮食概念,体现了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健康饮食。从最纯净的饮食中获取人体所需能量,以确保自身的健康因素。但是现代大工业的生产,破坏了自然的生长环境,化学栽培而得的食物,远远还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饮食”概念的夙求。  从人类的能
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擅长治疗男女不孕不育、月经不调、停育、习惯性流产、痛经、盆腔炎、宫颈炎、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乳腺炎、乳汁不通等妇科病,失眠、心悸、头痛、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类病,胃炎、胆囊炎、肠炎等消化病,急慢性咳喘、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腰腿痛等疾病,小儿咳喘、厌食症、多动症、秽语综合征等,痤疮、湿疹、荨麻疹皮肤疾病,肿瘤手术、放疗后、晚期肿瘤以
期刊
“这食物胆固醇含量高,不能多吃!”这是很多老年人都有的一种观念。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提升,多年来胆固醇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个“坏东西”。但是,关于胆固醇是否真的会引起健康风险争议一直存在。近年来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和《美国居民膳食指南(2015)》中都取消了“每人每天300毫克”这一胆固醇摄入上限,会让很多人大松了一口气,由此也对鸡蛋、海鲜、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偏高的食物不再忌口。这样做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