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色拉寺《西藏组画》创作手记·拍摄篇(一)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q198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前的2012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我在尼泊尔和西藏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采风。从成都出发,飞机飞过珠穆朗玛峰到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在加德满都以东30千米处的小村纳加尔果德拍摄了珠峰日出,陆路由樟木口岸进藏,经希夏邦马峰保护区到达神山、圣湖,向西到达土林、古格遗址,再向西到达阿里首府狮泉河,然后向东折返到珠峰大本营,到日喀则,到江孜,路过羊卓雍错到拉萨,到林芝的鲁朗、雅鲁藏布大峡谷、南伊沟、巴松错,返到拉萨,向北去纳木错,返到拉萨,最后坐火车离开西藏。
  回来后制作了由12首MV组成的《西藏组画》MV系列,分别为:《美丽的西藏》、《喜马拉雅》、《雅鲁藏布大峡谷》、《雪域高原的圣湖》、《美丽的神话》、《绿色秘境南伊沟》、《神秘的古格王朝》、《布达拉宫的朝圣者》、《大昭寺的酥油灯》、《藏传佛教》、《色拉寺的绛衣秀》、《坐上火车去拉萨》。共计37分钟。
  《西藏组画》MV系列的创作萌发于采风之中,因为出发前的准备工作除了制定行程,网上查资料看攻略外,还特意收集了30多首青藏高原的歌曲,这些歌曲在青藏高原上听才更有味道。听着歌看着景,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就浮现出情景交融的画面,这不正是MV吗?
  拍摄器材的选择与准备
  这次青藏高原之行,由于是一人独行,路途交通不便,所以在拍摄设备上尽量从简,能省则省,能轻则轻。因为一点重量,一点体积,对于远距离独行者来说也是极大的负担。所以购置了索尼新出的单电相机A57,既可以拍照,又可以拍摄高清视频,本身体积小,重量轻,各项指标也能符合我的拍摄要求。配了一只16-105mm F3.5-5.6变焦镜头,一只50mm F1.4定焦镜头,一只75-300 F4.5-5.6变焦镜头。一支可以插在背包旁的轻便三脚架。
  旅行中,用单反相机拍摄视频比用摄像机拍摄难度要大许多,单反相机拍视频更适合于时间充裕的摆拍,而旅行中很多镜头需要抢拍和抓拍,根本不允许你架好脚架,调好焦距,大部分情况只能手持拍摄,所以必须需要能熟练地操控相机。
  一般的单反相机拍视频不具备自动聚焦功能,手动聚焦虽说精确,但不适合旅行中拍摄。 SONY A57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半透镜”技术,在记录视频的同时还能通过相位检测进行自动对焦。这样就给使用者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在抢拍和抓拍的情况下用自动聚焦,只需将相机上的对焦模式开关放在“AF”,动态影像的拍摄模式只能使用“程序自动”。再将“ISO”和“白平衡”设置为“自动”,基本就能拍摄出满意的画面。
  有时候需要拍摄特殊效果的画面,比如浅景深的画面,就不能用“AF”,因为在“AF”状态下,F1.4的大光圈镜头只能开到3.5,失去了大光圈镜头的优势。把对焦模式开关放在“MF”上,这时可选择“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手动曝光”,可以设置光圈。
  A57相机在静态拍摄时有对焦放大功能,在动态拍摄时没有。但它可以在动态拍摄时进行数字变焦,最大可放大4倍,数字变焦放大画面,有损于画质,但在手动聚焦时,可放大画面来对焦,对焦后,将画面缩回原大小再拍摄。手动聚焦时还可以利用显示峰值来增强对焦范围的轮廓,使确认对焦变得容易。
  有些场景具有180度开阔的视角,用摇摄的方法很难操控相机的起幅、落幅和匀速。这时可利用相机扫描全景的拍摄模式来拍摄,它使你能轻松得到一张高分辨率的照片。(图1-2)这类照片横向像素都在1万以上,即使用在全高清的视频中做成摇镜头也不成问题。但需要注意一点,拍摄此类照片时,应选择画面中没有可移动的物体。
  整个素材拍摄基本上比较成功,色彩还原正常。50mm镜头用大光圈拍摄出浅景深焦外模糊的效果,具有电影的效果。(图二)长焦镜头架在三脚架上可以拍摄远处的景物,A57相机的影像传感器为APS-C格式,最长焦距可达450mm。(图三)用得最多的还是16-105mm变焦镜头。配合A57相机使用,相当于35mm的24-165mm,广角端已经很不错了,一般摄像机很难做到30mm。(图四)
  A57相机拍摄视频还有一个优势是可以拍摄50P,这点连佳能的EOS 5D MarkⅡ也做不到。用50P拍摄的视频后期做慢动作效果更好。
  色拉寺辩经的拍摄
  色拉寺位于拉萨的北郊,除星期天外,每天下午三点都有僧人辩经。在西藏众多的寺院中只有色拉寺的辩经是对外开放的,所以色拉寺的辩经就像一张名片,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就连门票上也印有辩经的场面。
  辩经是佛学用语,是出家人学习佛经后,为加强对佛经的深刻了解,采用答辩的形式交流心得,顿悟佛法。
  为了能拍好辩经素材,我下午两点就到了色拉寺,进寺后,先拍了一些外景、大殿、石碑、辩经场门口的牌子。一切能拍的都拍完后,就等三点进场。
  开门进去,僧人们已经开始拿垫子在做准备了,马上开机从僧人的准备开始拍起。由于事先没有看过,不知道整个辩经的各个环节,只能现场临时决定。比如某个过程的拍摄既不能太少,又不能太多,太少了,后期编辑会麻烦;太多的素材后期制作时也用不了,还占用拍摄时间,影响其他的拍摄。所以准备阶段只拍了两个僧人拿垫子的短镜头,一个拿垫子后往里走跟拍的长镜头。
  一些僧人拿垫子后,两两成对,一人席地而坐,一人站立挥臂击掌,辩经就开始了。辩经是在一个圆形的铺着石子场地内进行,旅客在外边观看。这时马上变换机位拍摄全景,全景可从场外的游客观看摇到场内的僧人辩经,交代辩经场的整个环境。
  在拍摄全景时要去观察那些人可以作为下一步中景和近景的拍摄对象。这当然是那些面部有表情,动作有激情的僧人。
  整个过程的拍摄要运用各种景别,站立僧人的动作幅度很大,只能拍摄中景或中近景,拍摄特写的难度很大。(图五)在拍摄了视频后,我又拍摄了一些站立僧人的照片,因为照片可以用较快的快门速度拍摄到高分辨率的精彩的瞬间图像。这些图像经过剪裁在视频后期制作时也有用武之地。(图六)坐僧人动作幅度较小,可以拍到面部特写。(图七)要运用各种运动方式,单反相机的变焦是软肋,尽量少用,可用摇和移的运动镜头。摇摄和移摄时最好有前景。(图八)
  机位的变化既可以在不同的观众观看点拍摄,也可以改变机位的高度。可以架在三脚架上用站立平视的视角拍摄,也可以把相机贴地用仰视的视角拍摄,A57相机可以翻转的液晶屏在不同角度拍摄时很方便。有时也可以举起架在三脚架上的相机俯拍,在树枝前缓慢移动相机,可以模拟摇臂拍摄的效果。
  整个辩经约一个小时,之后僧人们集体围坐在一起诵经。要预计好移动的地点和每次的拍摄时间,每一次移动机位都需要时间,所以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拍摄。拍摄前应该做到心中有个大体的设想,要拍哪些画面;要预想到编辑后的效果,采用什么构图,使用什么景别,什么运动方式。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现场忙而不乱。
  除了拍摄僧人外,游客观众的神态、动作也需要拍,增加这些画面可以反衬出辩经场面的精彩。游客中有不少外国人,抓拍他们的表情更加真实。这就验证了这么一句话:“游客在观看风景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一道风景。”(图九)
其他文献
故事大纲:  潘玉良,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潘玉良的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然而早年的她命运多舛,14岁被舅舅卖给了妓院作歌妓,幸好在她17岁时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在潘赞化的帮助下,潘玉良在美术上逐渐走向成功。本片就是根据潘玉良的真实故事为原型,以舞蹈为情感
期刊
故事大纲:  《金陵旧事》是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出品,受近两年毕业季南京大学学生新意迭出的民国风毕业照启发而拍摄的一部跨越民国时期与现代、展现南京大学文化风貌与南大学子青春、情感的电影短片。是一本南大毕业生的纪念相册、一张南京大学的时尚名片。  导演:刘栩嘉  制作时间:2013年7月  作品类型:剧情片  前期设备:SONY A99、珂玛 CM-LED5500K  后期软件:Adobe Pre
期刊
故事大纲:  方东是个业余摄影师,她为了可以成为职业摄影师,努力迎合各大杂志社的要求,拍摄合它们口味的照片,她不停装备自己,获得不少摄影家的肯定,她亦对自己充满信心,就只欠一个机会。DP杂志社对她的作品感兴趣,但偏偏因为她是个女生而拒绝了她。她初时感到气馁,到最后她在皖南的人文风情之下释怀了。可是,男和女受到不同待遇的情况又会有什么改变呢﹖  导演:陈乐诗、蔡一品  制作时间:2013年7月11日
期刊
通过前几期有关纪录片的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目前市场主流的大画幅摄影机,这些大画幅,既有照相机35mm规格,也有电影S35mm规格,还有APS-C和稍小一点的4/3系统。之所以都把这些摄影机归结为“大画幅”,其实主要是和传统的广播电视摄像机传感器来比较而形成的概念。  当然,这些画幅比例的摄影机现在已经完全以数字传感器为介质,如果对画质极度苛刻,并执著于更大画幅的影像,传统的胶片摄影机还是占据着
期刊
好像一夜之间,云服务就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开花,对于剪辑师来说,刚刚还在为找不到合适的iPad专业影视软件发愁,转眼间市面上就出现了好几款靠谱APP。今天我们就来看几款非常有趣的ipad应用,看看它们是如何影响专业影视人的工作习惯的。  Dale Grahn Color 01  有人说,模仿是最好的老师。调色师Dale Grahn与CrumplePop工作室合作,推出了这款3.99美元的有趣应用,它
期刊
从南京、香港汇聚到皖南的宏村,21世纪和民国时代影像的交错重叠,传统水墨效果与现代数码技术、静态照片与动态视频,周围投射和自我的回归,多样的元素、理念、表现形式等交织是宁港青少年微电影训练营的作品给观者的感受。本刊为您在随刊光盘中全面呈现这些精彩作品,虽然有些是初试啼声之作,但其用心和创意都洋溢着年轻人的才情。更多幕后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从老师和营员的文字中去了解,帮助我们走进如今年轻学子的丰富内心
期刊
故事大纲:  以一个旅行者为线索,演绎数十年前的故事:当一对恋人面对物质和爱情的冲突,最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在那个年代,当爱情和面包必须两者择一时,往往爱情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了。  导演:冯亚雄  制作时间:2013年7月  作品时长:9分24秒  作品类型:言情片  前期设备:佳能EOS C100、佳能EOS 6D、印迹山猫稳定器、  VARAVON SLIDECAM LITE 80CM轨道  后
期刊
故事大纲:  微电影《归》是作为这次微电影训练营的作业,由我们王老五剧组集体创作完成。它的剧情立足点在父子之情上,力图真实反映农村生活场景和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  导演:麻骏  制作时间:2013年7月  作品类型:剧情片  前期设备:佳能EOS C100+EOS 700D、EOS 5D Mark II  后期软件:Adobe Premiere CS6+AE CS6  微电影对于我们这个剧组的五位
期刊
在参加训练营之前,无论是微电影还是纪录片,我对它们都不是很了解,想着参加训练营一定能对自身提高许多,我和同学就报名参加了。没想到挑战来得这么快:老师把拍摄训练营纪录片的任务交给了我和同学。我们两个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对纪录片没什么了解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入手,那天的心情有些down,本想着拍部有情节有情感的微电影,一下子变成了纪录片,有些摸不着头脑,有些失落。  结果证明,这是个学习的最好机会
期刊
李嘉,绘画出身,摄影作品中的人物诙谐而灵动。同样这位周铁怀老人,既是李嘉摄影作品里的主人公,也是李嘉关于陕西尧头镇的人类学纪录片《时空》中的人物。影片中记录的黑瓷,是陕西省澄城县尧头镇古窑场中产出的粗瓷,“非遗”的光环并没有使古窑场有所改变,老周一家仍然一如既往地在粗糙的日子里磨砺着老黑瓷。  曾经辉煌的历史  2011年底,当摄制组踏上尧头这块被历史封尘许久的土地时,我就产生了一种创作的欲望,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