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电影与昆曲电影化r——1956年昆曲电影《十五贯》的电影化研究

来源 :民族艺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cxy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1956年昆曲电影《十五贯》为主要研究对象,还原其电影化历程与结果.从历史资料与电影作品两方面切入,探讨昆曲电影与昆曲电影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引入石挥导演的《天仙配》作为对比,考察戏曲电影在当时历史语境下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十五贯》作为昆曲电影,及其电影化的历史过程呈现出的得失与启示.
其他文献
艾利克似乎天生就喜欢画画,他会用各种线条和颜色画出一切他喜欢的东西.不过,艾利克画画非常随意,有时候会把爸爸的脑袋画得比身体还大,有时候画出的蝴蝶是没有胡须的……不
期刊
《游园惊梦》是一部昆曲电影,与《牡丹亭》中《惊梦》一折构成互文映照关系.昆曲在电影《游园惊梦》中承担着故事结构,人物映照和情绪推进的作用,与此同时,昆曲的美学在电影
人们一提到“说”的训练,就很自然地想到这是语文老师必须注重的问题,其实不然,数学教学中同样也离不开说的训练。课标指出:“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过程,发展合
期刊
文章以梅兰芳1960年版的昆曲电影《游园惊梦》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电影技术进行分析,讨论戏曲艺术中的意境在新的时代下如何使用新的电影技术手段进行传承与更新,并以此为视
文章以昆曲作品《牡丹亭》及其两个版本的电影化作品为例,归纳得出舞台版《牡丹亭》中的三种假定性手段:语言约定、程式化动作、典型布景.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游园”和“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