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从紫荆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方法和栽后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紫荊苗木繁殖技术,以供苗木繁殖者参考。
关键词:形态特性、繁殖方法、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又名满条红,是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分布于湖北西部、辽宁南部、河北、陕西、河南、甘肃、广东、云南、四川等省,是重要的旱春观花树种,在园林中被广泛应用。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一、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1、形态特征:
紫荆高可达15m ,胸径50cm,在园林中多以灌木状形式应用,叶近圆形,长7—15cm,叶端急尖,叶基部心形,全缘,两面无毛。花紫红色,4—10朵簇生于老枝上。荚果长披针形,长5—15cm,沿腹缝线有窄翅,不开裂,花期4月,先花后叶,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白花紫荆(f.albap.s.Hsu)是其常见变型,花纯白色。
2、生态习性:
紫荆喜光,在光照充足处生长旺盛,在背荫处和大树下则生长不旺,不发棵,花少或无花;紫荆有一定的耐寒性,在华北地区成年苗不需采取防寒措施即可安全越冬;紫荆喜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在粘质土中多生长不良;紫荆有一定的耐盐碱力,在PH8.8,含盐量0.2%的盐碱土中生长健壮,未见不良反映;紫荆喜湿,而旱,不耐淹,应种植于高燥处,在低洼处种植极易因根系腐烂而死亡。
二、繁殖方法
紫荆繁殖可采取播种、分株、扦插和压条等方法,但以播种较为常用,其特点是操作简便且一次可获得大量的苗子。
10月紫荆果实成熟后,去荚净种后干藏。育苗应选择便于排灌,土壤肥沃,疏松的沙壤土,精细整地作床,并施用有机肥6000kg/hm2。翌春4月初,将种子取出置于45℃温水中浸泡24小时,采用条播法进行播种,播种后用脚踩实,然后灌水,25天左右可出芽。出苗后幼苗生长缓慢,且扎根不深,除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外,还应在炎夏适当遮阳,以防幼苗被强光灼伤,在日常管护中要注意松土除草,防病治虫。秋末时浇防冻水后还应对幼苗进行覆土防寒过冬。
三、水肥管理
1、水
紫荆喜湿润环境,种植好后应立即浇头水,第三天浇二水,第六天后浇三水,三水过后视天气情况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为宜,夏天气温高时应及时浇水,并可对其进行叶片喷雾,雨后应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水大烂根,入秋后如气温不是很高,应控制浇水,防止秋发,入冬前应浇足浇透防冻水。翌年早春(3月初)应及时浇返青水,4月、5月、6月、9月、10月可各浇一次透水,7月、8月视降水量来确定浇水量或是否浇水,11月下旬或12月初浇好防冻水,第三年可按第二年方法来浇灌,第四年后可进入正常管理,但每年的封冻水和返青水必需浇足浇透,如条件允许4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也可浇一到二次透水,其他季节可靠天生长。需要一提的是:有人认为紫荆耐旱,怕淹,其实紫荆是喜湿润环境的,只不过不能在积水状态下生长,这一点应该加以注意。
2、肥
紫荆喜肥,肥足则枝繁叶茂,花多色艳,缺肥则枝稀叶疏,花少色淡。给紫荆施肥,应在载植时施足底肥,肥料以腐叶肥,圈肥或烘干鸡粪为好,底肥应与种植土充分拌匀,若不拌匀,种植后根系会被烧伤。进入正常管理后,可于每年花后施用一次氮肥,可使植株长势旺盛,在初秋施用一次磷钾复合肥,这次肥不仅利于花芽分化,而且可使当年新生枝条加速木质化,利于植株安全越冬。初冬结合浇封冻水,可施用一些牛马粪。在植株生长不良时,可采取叶喷施肥,常用的有0.2%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5%尿素溶液,可视植株长势及缺素情况进行选择和确定用量以及施用次数。
四、病虫害防治
1、紫荆常见的虫害有:纹须同缘蝽、棉蚜、褐边绿刺娥、丽绿刺蛾、黑眉刺蛾、甘蓝夜蛾、平嘴壶夜蛾、同型巴蜗牛等。
1.1有棉蚜发生,可于早春喷施石硫合剂,或在春季越冬卵刚孵化和秋季产卵前各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颗粒2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碧皑袋蛾发生,可在其初孵幼虫未形成护囊时,喷洒20%除虫脲悬浮剂7000倍液进行防治。
1.2有褐边绿刺蛾、丽绿刺蛾、白眉刺蛾、黑眉刺蛾、枣亦刺蛾发生,可在其幼虫期采用Bt乳剂500倍液或25%高渗苯氧威可湿性颗粒300倍液体或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进行杀灭。
1.3有甘蓝夜蛾发生可在幼虫为害期喷施Bt乳剂500倍防治;如有平嘴壶夜蛾发生,可在其幼虫期喷洒40%绿来宝乳油3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同型巴蜗牛危害,可在其为害期向紫荆植株上喷洒90%敌百虫1000倍液毒杀成、幼贝。
2、紫荆常见的病害有:紫荆角斑病、紫荆枯梢病、紫荆煤污病。
2.1、紫荆角斑病
2.1.1、发病症状:此病侵染紫荆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着生有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的多角形斑块,发病后期病斑上着生有暗绿色粉状颗粒。
2.1.2、防治方法:(1)合理修剪,注意通风透光;(2)加强水肥管理,注意营养平衡,不可偏偏施氮肥;(3)如有发生可喷施75%达克宁可湿性颗粒800倍液进行防治,每七天一次,连续喷3-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2.2、紫荆枯梢病
2.2.1、发病症状:此病主要危害紫荆枝条,发病初期枝条出现小型溃斑,随着病情的发展,溃斑逐渐扩大,病部凹陷,病斑中心黑色,边缘开裂,病斑的木质部变为褐黑色,病斑扩大绕枝茎一圈时,病部以上的枝叶萎枯。
2.2.2、防治方法:(1)及时剪除病枝,并烧毁;(2)对大枝茎的溃病斑,可将病斑刮除,在伤口上涂拌硫磺粉膏或用50%退菌特50g加50%的硫悬浮剂250g混合涂抹;(3)发病季节喷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700倍液,每10天一次,连续喷3-4次。
2.3紫荆煤污病
2.3.1、发病症状:煤污病主要危害紫荆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点片状煤烟层,随着病情的发展点片逐渐增大加厚,并相互连接,重者可将整个叶片覆盖住。
2.3.2、防治方法:(1)及时杀灭蚜虫和介壳虫;(2)加强修剪,使植株保持通风透光状态;(3)如有少量发生可用干净抹布擦洗。
关键词:形态特性、繁殖方法、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又名满条红,是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分布于湖北西部、辽宁南部、河北、陕西、河南、甘肃、广东、云南、四川等省,是重要的旱春观花树种,在园林中被广泛应用。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一、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1、形态特征:
紫荆高可达15m ,胸径50cm,在园林中多以灌木状形式应用,叶近圆形,长7—15cm,叶端急尖,叶基部心形,全缘,两面无毛。花紫红色,4—10朵簇生于老枝上。荚果长披针形,长5—15cm,沿腹缝线有窄翅,不开裂,花期4月,先花后叶,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白花紫荆(f.albap.s.Hsu)是其常见变型,花纯白色。
2、生态习性:
紫荆喜光,在光照充足处生长旺盛,在背荫处和大树下则生长不旺,不发棵,花少或无花;紫荆有一定的耐寒性,在华北地区成年苗不需采取防寒措施即可安全越冬;紫荆喜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在粘质土中多生长不良;紫荆有一定的耐盐碱力,在PH8.8,含盐量0.2%的盐碱土中生长健壮,未见不良反映;紫荆喜湿,而旱,不耐淹,应种植于高燥处,在低洼处种植极易因根系腐烂而死亡。
二、繁殖方法
紫荆繁殖可采取播种、分株、扦插和压条等方法,但以播种较为常用,其特点是操作简便且一次可获得大量的苗子。
10月紫荆果实成熟后,去荚净种后干藏。育苗应选择便于排灌,土壤肥沃,疏松的沙壤土,精细整地作床,并施用有机肥6000kg/hm2。翌春4月初,将种子取出置于45℃温水中浸泡24小时,采用条播法进行播种,播种后用脚踩实,然后灌水,25天左右可出芽。出苗后幼苗生长缓慢,且扎根不深,除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外,还应在炎夏适当遮阳,以防幼苗被强光灼伤,在日常管护中要注意松土除草,防病治虫。秋末时浇防冻水后还应对幼苗进行覆土防寒过冬。
三、水肥管理
1、水
紫荆喜湿润环境,种植好后应立即浇头水,第三天浇二水,第六天后浇三水,三水过后视天气情况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为宜,夏天气温高时应及时浇水,并可对其进行叶片喷雾,雨后应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水大烂根,入秋后如气温不是很高,应控制浇水,防止秋发,入冬前应浇足浇透防冻水。翌年早春(3月初)应及时浇返青水,4月、5月、6月、9月、10月可各浇一次透水,7月、8月视降水量来确定浇水量或是否浇水,11月下旬或12月初浇好防冻水,第三年可按第二年方法来浇灌,第四年后可进入正常管理,但每年的封冻水和返青水必需浇足浇透,如条件允许4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也可浇一到二次透水,其他季节可靠天生长。需要一提的是:有人认为紫荆耐旱,怕淹,其实紫荆是喜湿润环境的,只不过不能在积水状态下生长,这一点应该加以注意。
2、肥
紫荆喜肥,肥足则枝繁叶茂,花多色艳,缺肥则枝稀叶疏,花少色淡。给紫荆施肥,应在载植时施足底肥,肥料以腐叶肥,圈肥或烘干鸡粪为好,底肥应与种植土充分拌匀,若不拌匀,种植后根系会被烧伤。进入正常管理后,可于每年花后施用一次氮肥,可使植株长势旺盛,在初秋施用一次磷钾复合肥,这次肥不仅利于花芽分化,而且可使当年新生枝条加速木质化,利于植株安全越冬。初冬结合浇封冻水,可施用一些牛马粪。在植株生长不良时,可采取叶喷施肥,常用的有0.2%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5%尿素溶液,可视植株长势及缺素情况进行选择和确定用量以及施用次数。
四、病虫害防治
1、紫荆常见的虫害有:纹须同缘蝽、棉蚜、褐边绿刺娥、丽绿刺蛾、黑眉刺蛾、甘蓝夜蛾、平嘴壶夜蛾、同型巴蜗牛等。
1.1有棉蚜发生,可于早春喷施石硫合剂,或在春季越冬卵刚孵化和秋季产卵前各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颗粒2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碧皑袋蛾发生,可在其初孵幼虫未形成护囊时,喷洒20%除虫脲悬浮剂7000倍液进行防治。
1.2有褐边绿刺蛾、丽绿刺蛾、白眉刺蛾、黑眉刺蛾、枣亦刺蛾发生,可在其幼虫期采用Bt乳剂500倍液或25%高渗苯氧威可湿性颗粒300倍液体或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进行杀灭。
1.3有甘蓝夜蛾发生可在幼虫为害期喷施Bt乳剂500倍防治;如有平嘴壶夜蛾发生,可在其幼虫期喷洒40%绿来宝乳油3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有同型巴蜗牛危害,可在其为害期向紫荆植株上喷洒90%敌百虫1000倍液毒杀成、幼贝。
2、紫荆常见的病害有:紫荆角斑病、紫荆枯梢病、紫荆煤污病。
2.1、紫荆角斑病
2.1.1、发病症状:此病侵染紫荆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着生有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的多角形斑块,发病后期病斑上着生有暗绿色粉状颗粒。
2.1.2、防治方法:(1)合理修剪,注意通风透光;(2)加强水肥管理,注意营养平衡,不可偏偏施氮肥;(3)如有发生可喷施75%达克宁可湿性颗粒800倍液进行防治,每七天一次,连续喷3-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2.2、紫荆枯梢病
2.2.1、发病症状:此病主要危害紫荆枝条,发病初期枝条出现小型溃斑,随着病情的发展,溃斑逐渐扩大,病部凹陷,病斑中心黑色,边缘开裂,病斑的木质部变为褐黑色,病斑扩大绕枝茎一圈时,病部以上的枝叶萎枯。
2.2.2、防治方法:(1)及时剪除病枝,并烧毁;(2)对大枝茎的溃病斑,可将病斑刮除,在伤口上涂拌硫磺粉膏或用50%退菌特50g加50%的硫悬浮剂250g混合涂抹;(3)发病季节喷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700倍液,每10天一次,连续喷3-4次。
2.3紫荆煤污病
2.3.1、发病症状:煤污病主要危害紫荆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点片状煤烟层,随着病情的发展点片逐渐增大加厚,并相互连接,重者可将整个叶片覆盖住。
2.3.2、防治方法:(1)及时杀灭蚜虫和介壳虫;(2)加强修剪,使植株保持通风透光状态;(3)如有少量发生可用干净抹布擦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