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看点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enggeji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解中日关系“死结”的尝试
  ——推荐《解析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
  
  近年来,中日两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迅速加强,按理相互理解和信任也应加深,然而事态却恰恰相反,摩擦和冲突反而日益突出,其中最明显的当属围绕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展开的论争。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成为近年来中日关系的焦点,为此中日两国政府一再交涉,媒体屡发评论,民众反响强烈,国际舆论称之为困扰中日两国关系的“死结”。对于这样的重大问题,尽管国内外学者在一些专题研究中程度不同地有所论及,但是对其起因、内涵、症结等基本要素缺乏系统、全面的论述,对其概念本身也尚无严谨的界定。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涉及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即必须回答:为什么战后应该立即清算的战争责任问题拖到今天还没有解决,甚至呈恶化的趋势?现在如何认识日本的战争责任,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一方面是涉及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即必须解答: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是怎样触发和演变的?如何评估其对日本外交取向乃至中日关系的影响?这一问题包含着历史与现实、政治与情感、内政与外交、民族特性与人类共识等诸多纠葛,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吴广义研究员撰写的《解析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一书,构筑了对于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学术研究的基本框架。该书提出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是一个有特别涵义的概念,它指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日本对待侵略战争历史及其责任的认识逐渐恶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日本社会在如何认识侵略战争历史和如何承认战争责任,以及如何取得曾经遭受日本侵略战争之害的邻国,尤其是受害最重的中国及其人民的原谅,并重新建立信任关系等具有根本原则性的问题上,出现了整体右倾化的趋势。日本政府对侵略战争责任的认识与处理政策进行了调整、转换和再调整,总的趋势是在回避和掩盖战争责任;日本右翼保守势力相应地开展了对保守派政治家的支持活动,甚至要求将历史认识倒退到侵略战争中流行的观念;而日本大多数民众对这一逆流采取了容忍、默认和认同的态度。政府、右翼保守势力和普通民众这三者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表现互为因果并互相推动,造成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事态。对此,日本左翼进步力量针锋相对地开展了抵制活动,国际社会尤其是曾经遭受日本侵略战争之害的亚洲邻国也表示强烈反对,酿成重大国际事件。这些表现、态势和影响,汇集成为“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
  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既是日本如何认识侵略战争历史并采取相应的方针、政策、战略的本国内政问题,又是日本是否服从国际判决、履行国际条约和遵守中日双边政治文件原则的国家诚信问题,更是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关乎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影响东亚稳定与和平的国际关系问题。对于我国而言,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是日本如何正确认识其侵华战争历史的现实问题,是涉及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问题,因此特别引起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关注,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追溯了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之根源——日本侵华战争罪行,对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性与加害性的演进和互动关系予以全面评述,揭示了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的根源。中篇考察了日本的战争责任,依次论定了日本天皇、军部、政府、财阀、右翼势力、社会各界的战争责任,勾勒出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的复杂背景。下篇是对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的综述,分析了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之触发和演变,概述了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之主要表现,考察了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之推动因素、制约因素及其发展态势,探究了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之症结,评估了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从而对这一问题予以系统、全面的论述。
  作者认为解决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的标准是:(1)日本政府恪守对侵华战争认罪并认罚的有关国际条约和中日双边协定,并由国会通过决议将其确定为基本国策。(2)通过历史教科书等形式向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传达正确的战争历史,以史为鉴,根除再次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源。(3)在日本国内禁止为侵华战争历史翻案的活动,中止日本政要公开参拜靖国神社,撤销美化侵华战争历史的展览和纪念物。(4)主动地妥善处理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包括中日两国的领土争端、战争受害者赔偿等问题。
  
  近在眼前的“实用美文”
  
  张 兵(外交部外交笔会)
  读《还我一个真剑桥》的时候,我是半躺在床边,借着柔晕的灯光。不料,初一展读,就深陷其中,被那细腻温存、娓娓道来而又不拘礼节的创作手法所感动,自觉不自学地就被迎入了“私室”——作者与我浅斟低唱,促膝谈心,好像两个老朋友一般。空气中弥漫着从容自如、机智巧妙的和谐气氛。这间“私室”其实就是一个万分严肃的高等学府——英国的剑桥大学。
  之后,我每夜都会半躺在床边,陶醉书中,一路踢踏过去,随着作者的笔进入一个更深更活的剑桥。
  有一天,我读得双眼湿润,这样的字句打动了我:“剑河里有水吗?只看得见月虹和霓虹蛇一样地窜射;树梢上有叶吗?只听得见轻轻簌簌吻一般的叹息。轻薄飘闪的,是不是玉兰花的香?旋入骨髓的,是不是草尖上的露?木窗上旧年的苔痕,染绿了整座屋,教学的钟声闯进来,荡漾着,漾出一城的笑涡,挤皱那月光下的小城。石桥上有没有人?触手可及的,是月光浣出的纱和纱缝里拧出的寂寥……”文字的历练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底。
  有一天,我读得既笑且怒,因为《香蕉鸟》一诗用幽默的笔写下沉重:“我们是自由主义的快活鸟”,“我们是全球化的时尚鸟”,“亚当·斯密将是你的护身符,交换的自由,肥了富人,自然会有残羹冷炙,流向你们的水沟”。“边沁的教导多好,利欲是铁的定律,下岗了,不妨去卖淫,寡廉鲜耻的时候,你将获得自由”。“那声声鸟鸣,唤起我羞愤的中国观。让我心灵的天平,更加东向”。留学散文我读得多了,这样铿锵有骨的爱国观却不多见。
  有一天,我特意做了笔记。因为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在剑桥找房,买菜,怎样利用院系资源的窍门,别处难得看到。还有中国学生需要适应的六种剑桥学习方式,包括预览书籍,规划进度,重视书单,集体观念,语言表达和敢于讨论和发表见解。书中不乏宝贵的“经验”,但作者只提朴素的“介绍”和真实的“感受”,因为她认为,这中间没有神秘可言,不过是多一点“健康踏实的态度”,多一点“不那么浪漫的头脑”,和多一点“平常人的心”。
  有一天,我还发现,“剑桥实用手册”可以是该书的侧题。如果把那些散文化的美丽标题换掉,其实我可以用下面实用的标题完整对应每一章,包括“如何申请学校”、“如何认路”、“如何了解剑桥的学院制”、“怎样掌握剑桥学习方式”、“剑桥的吃穿用住”、“如何参与剑桥社会活动”、“如何享受剑桥课余”、“怎样利用假期旅游”以及“中国人在剑桥的组织介绍”。每一篇几乎都包含着相应的数据,穿插着对英国同学和中国同学的访谈,附录中甚至列了一份中国同学小型调查录。可见,作者是有心为后来之人拨开迷雾,寻找真实的。
  外交部长李肇星同志的序,不可不提,这是书中的一大亮点。这份六页纸的序言主题上紧扣留学,与书的主线完全一致;风格上从容幽默,与书的风格完全一致。它饱含着“前浪”发现“后浪”的喜悦和“老干”对于“新枝”的鼓励,赋予全书以历史的深度。两代人有着同样的留学梦,一个辗转多年失之交臂,一个一年之内顺利成行,留学这一视角折射出这个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一本可以多角度咀嚼的书,作者对剑桥的观感“松散而丰富”,折射英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它破解了我对“实用美文”这一概念的怀疑。不可用的美文,如河滩上的雾,散了就忘了;可用的庸文,则如趴在地面的爬藤,真实却直不起腰。惟有那些既美且有实用价值的文字,连着地,扎着根,伸向蓝天白云,令我喜爱。
  因此,我把这本小书放在案头,并且向三类朋友们做过推荐,一类是散文爱好者们;另一类是即将远赴剑桥或正在国外的学子;还有一类是那些孩子留学在外的父母,略慰思亲之情。
其他文献
英国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呈金字塔型,底部是初级保健——全科医疗,塔尖是三级医疗专家服务,患者从塔底部向塔尖,然后再从塔尖向底部方向流动。  英国的医疗体制被称为国家卫生服务体制(National Health System,简称NHS),是典型的全民福利型医疗体制模式,“福利国家”理念渗透其中。这种体制主要由政府提供医疗保健,公立医疗系统提供的服务覆盖99%的英国人。私营医疗作为NHS的补充,服务对
期刊
本文作者认为,从“绿色政党”的语言和政治操纵里已看到,一个新的纳粹法西斯政党正在台湾岛上加速形成。他们敢于做一切邪恶之事,因为莫须有的仇恨观念,已在他们要替别人洗脑时先洗了自己的脑,从而使得他们无论做任何事,都可在仇恨之念下被自我合理化。作者说:“这也是我对台湾充满了悲观的原因。”    “民主”未被说出的另一面    所有的政治概念,都有正面以及那未被说出的反面。所谓的“民主”尤其如此。在西方教
期刊
参与该计划的国民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每诊次只需支付30铢挂号费(约合六元人民币,对低收入农民还可予免缴),即可得到基本的卫生医疗服务。  泰国人口6209万,人口结构有类似中国的特点,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70%,但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已下降到10%以下。但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关于人类发展指数的监测报告,泰国属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世界排名第74位。对于这样一个发展
期刊
自8月15日沙龙政府开始实施单边“脱离接触计划”以来,以色列已陆续从加沙21个犹太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四个定居点撤离。根据撤离计划,以色列将在两个月后将加沙正式移交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希望还是绝望    汉斯,加沙地带一位中年定居者,两年前的一次恐怖袭击让他失去了长女。他说,“在这里生活太危险了,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生活对人性是一种扭曲。我希望现在的两个孩子能有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离开加沙,也
期刊
中国医改 该向谁借鉴    7月底,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报告》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各界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聚焦。报告称,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市场化,体制变革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报告的结论性评价是:“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
期刊
当今美国统治集团和决策者们对中国的心态十分复杂,用基辛格的话说就是,“美国对中国又爱又恨”。中国的发展使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获益,但美国又担心中国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军事力量的壮大,从而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处于深刻的矛盾之中。它既想同中国建立合作关系,防止冲突,但又时时提防着中国的发展,总是在想方设法遏制或延缓中国的发展。所谓“接触加遏制”的对华政策就是这样产生的。种种事
期刊
近几个月来,美国在国内和国际上又掀起了一股“中国威胁论”的恶浪,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表面现象看,出现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直接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确有明显增加。在东亚地区,我国与东盟关系日益紧密,在南亚与印度关系有很大改善和发展,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也日趋紧密。所有这些在力图建立单极世界、主宰一切的超级大
期刊
气象早已不再是天气预报的代名词,而是与政府决策、商业经营和百姓生活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1995年以来,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超过1000亿元,1998年更是高达2998亿元。如果考虑到气象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地质等次生灾害,损失则更为严重。气候变化还影响着许多地区的人居环境和人们的健康。  随着气候变化和天气的反复无常,空调断档、啤酒热销、保暖市场“热”盼寒流等字眼屡见
期刊
接二连三的恐怖事件将高加索这个好像很遥远的地方推到了人们眼前。最近的一次,就是9月1日别斯兰人质事件。  俄罗斯的内政与外交、过去与现在在许多方面都与高加索连在一起。“田野小河旁,红莓花儿开,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爱”,这首前苏联电影《幸福的生活》中的插曲,想必中国人并不陌生。《圣经》中诺亚方舟的传说,神话中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还有马刀舞曲的旋律……然而,美好的一切如今仿佛与高加索不再有关。现实的
期刊
面对美国国内再次抬头的“中国威胁论”,增加信任,化解疑虑,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争取和谐的国际环境,已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尽管“增信释疑”有其难度和限度,但只要我们尽可能地利用乃至创造条件,在这些条件和基础之上实现中美良性互动,就有可能最大程度地化解“中国威胁论”。事实上,国际关系理论已为我们提出了三条“增信释疑”的思路,或者说三个条件,一是“相互依存”,二是“共同命运”,三是“同质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