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

来源 :南北桥·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i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地理的教学在新时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教学内容将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学上。教师在这一时期的地理教学上面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生活与知识紧密联系,同时对于地图的使用也应该突出重视,以满足新时期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使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更加突出。
  【关键词】高中地理  实践  地图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11
   高中地理教学在新的阶段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第一,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内容的延展与应用;第二,对于地理学科工具的应用更加重视;第三,与之前单纯地教授学生知识相比,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应该在时代的浪潮中牢牢抓住这些机会和挑战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下面笔者就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知识的延展与应用,地理知识联系日常生活
   地理知识与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普遍到各个地方的行政区划,平常到气候的变化,大到抬头仰望的星空以及人们身处的宇宙。地理作为一门学科的存在并不只是局限于教授知识而已,而是应该联系实,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太多的生涩难懂的知识内容。
   (一)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就教材上面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将难点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来,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了解到教学内容。对于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难点,教师应该注意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来讲述,对于复杂知识点,教师应该将知识分解,通过类比,相似等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知识点。
   (二)教学知识紧密联系实际,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将课本知识紧密的联系实际,通过在讲课时不断的援引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方便的去了解和掌握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让学生更加具体的了解知识,同时使地理知识内化到自己的日常体验中,让地理不再只是悬在空中的知识点。通过联系实际也可以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更加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在实践中的体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感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也会相应的增加。
   二、对于地理学科工具——地图的应用更加重视
   地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很突出的一点就是学科工具的应用,例如对于地图的应用。学生通过熟练的使用地图,能够更加方便理论知识在现实学习中的操作。同时通过对地图的应用可以相应的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技能。
   (一)对地图的熟练掌握与生活、学习紧密相关
   地图作为地理的入门级必备知识要点,对于整个的地理学习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地理知识学习的深入掌握,一个地区的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势必包含了他的行政因素以及山川地貌的相关因素,地图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工具。地图具体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地图的学习是对于整个内容的一个综合应用。在所有地图的综合应用学习的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面来了解一个地区,以一种全局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二)对地图的熟练掌握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化思维能力,以及模型应用能力。地图是一个抽象化的工具,对于山川土地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标志来表示,对于地图的认识必须通过自己形象化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关于等高线的形象化的了解和感知能够比较轻松的感知地形地貌的变化;关于地图上面的不同颜色和标志的了解能够比较容易让学生对整个地区的地貌特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概括。
   (三)在实践中应用地图
   地图的使用具体涉及到方位感,地标的识别,等间距等等许多的细枝末节的东西。就当前来说在实践中对地图的应用是最常见最普遍的,所以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熟练的应用地图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在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不要高屋建瓴,从现实生活中出发来开展教学工作。只有学生意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之后,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相应的才会提起,对于学科的学习才会更加严肃认真的对待。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的时期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再只是局限在对于学生的课本知识的教授,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育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整个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一)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学知识,教师负责主讲。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开始注重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学生应该更加注意对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自律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地理学科知识,让学生在课后仍然积极的投身到学习中去。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地理教学尤其要重视学习的习惯培养。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要及时的应用相应的学习工具,包括对于地图的查看,常用的绘图工具的使用。这些都是对于地图的正常使用时应该注意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自己在课堂上面的言传身教以及对于学生日常的指导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从而将这些习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另外还可以做到温故知新以及不断地去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来满足自己对于知识的好奇心。
   (三)发散性、全局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在对于单一地理概念的发散性引用,以及具体到单个个体上面对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具体到包括发散性思维的锻炼,对学生来说,发散性的思维的锻炼有很多方面的体现,关于一个地区的概括和认识,学生应该学习从不不同的角度入手,全方位的去评价该地区,用全局化的思维去认识和评价,塑造学生的全局性观念。
   在新时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知识的延展与应用,地理学习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地理学科知识。教师要重视对地图的使用,就学生来说对地图的熟练掌握不仅是知识的丰富更加方便了生活,还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授课本知识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时代赋予了教师新的使命,教学工作在新的阶段不再仅仅只是教授知识,更要注重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地理教学工作在教师的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其他文献
面对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学科,要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完善自身教育水平,利用教育改革探索出一个新的教学方法.读写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
摘 要:合同法律思想流变经历了"法锁"、"合意"、"行为"、"关系"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合同法律思想都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产物。本文通过介绍合同行为理论的产生及对合同行为理论概念的认识,分析合同行为理论产生的原因,并且对合同行为理论的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法律行为 自由 实质法律关系  一、合同行为理论的产生  一般认为传统民法法律行为制度主要是以契约制度和遗嘱制度中抽象出来的,其理论素材源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企业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相分离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其能够适应全球化的要求,有利于会计核算,贯彻稳健性原则,能适应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的需要.对永久性差异和N-间性差异的形成
目前,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但老年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老龄化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笔者从目前养护人员以及养护人员培养机制的现状出发,分析
为了使我国的教育工作能够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为国家建设输送大量的人才,我国的教学活动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在教学活动中,更加倡导教职人员在其中培养每个受教育主体
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郊区“三农”工作,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方针不动摇,始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探索符合特大型城市特点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充分认识特大型城市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凸显都市现代农业的三大功能     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根据特大型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明晰农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
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结合发展实际,探索了一条具有北京特色的都市农业发展道路。    探索和实践     2003年北京市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战略任务。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深入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都市农业成效显著。   一是保障鲜活农产品供应,发展基础性产业。稳步推进“菜篮子”工程,每年发展设施农业4万亩、外埠蔬菜基地4万
河北分行坚持业务发展、风险防控、基础管理、队伍建设“四位一体”良性互动、科学发展,坚定执着,奋发有为,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实现由机构人员资源大行向经营管理强行迈进的
近代外国资本在华直接投资不仅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其路径演进也具有历史独特性.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海外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