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电影文本中的暴力和暴力美学为例,旨在说明,作为"意识形态机器"的电影,这些文本应该带有或隐蔽或明显的意识形态征候(即意识形态的在场),而有些文本却意外地出现了意识形态的缺席。这些充斥在电影文本中的暴力抽离了诸如现实语境、价值导向、道德责任等基本要素,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和意义指引,成为纯粹"美学"意义上的暴力。这种意识形态的缺席所造成的后果,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