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构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t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课堂指课堂上师生双方共同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以最优的效率,并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让自己的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 切入点 教学方法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67-0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的价值观与教学目标的转变,而课程价值、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现在我们所说的“有效”、“高效”课堂指课堂上师生双方共同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以最优的效率,并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这样的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可是在我们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在备课、上课等方面花费很多的力气,但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教学效率低,教学质量不高,达不到预定的目的和意义的教学目标。下面就结合一些课例谈谈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为自己的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1]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引入一些新鲜的、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内容。教材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的框架,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过程改变,拓展知识的宽度与深度,适当地引入一些新鲜的内容进入课堂中来,如:可以每堂课拿出三—五分钟,组织“演讲”、“背一首诗”等活动;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外图书,特别是与本单元学习相关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并在活动课时,讨论交流。执教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我发现这单元是关于大自然的启示,学完后我引导孩子阅读《神奇的仿生学》,孩子们遨游在这些充满趣味的科学知识中,丰富了自己的阅读,开阔了视野,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在平常的阅读活动课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名句激励孩子去阅读,例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那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等名句。语文学习也不会变得枯燥、乏味,而变得生动、有趣。
  二、寻找教学中最佳“切入点”
  课堂中好的切入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选准了一个最佳点,并由此入手、带动其它,就会“切”出课堂的高效率。
  (一)我们可以从文章题眼切入。
  我们都知道要读懂一首诗,就要抓住这首诗的“诗眼”,这样我们就会很快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含义。同样,文章也有其“眼”,而这点睛之笔就是文章的题目,学生可以通过它达到“看题目明中心”的效果。从文章的题眼入手,可以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大意以及中心思想,扣住题眼,往往可以统领全篇。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一课,我们可以这样提问:谁中彩了?中彩之后怎么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这样从题眼出发,诱发一系列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条课文的主线,学生由此进行研读思考,逐步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学就能达到“高效”。
  (二)还可以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切入。
  中心句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反应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主要的思想感情。以中心句入手,可以准确把握课文的大意,增强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能力。例如讲授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首先找出两篇小短文的中心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和“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两句。接着分为“林务官做了什么”、“森林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家是怎么从蜻蜓和鲸的身上得到启示”几个部分去研读,引导学生去分析、理解感悟,最后理清文章的内容。
  (三)此外,还可抓住课文的某些线索,循着线索去理解全篇课文。
  如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可以提问:在游览过程中有什么是作者一直都有提到的呢?当学生找到关键词“溪水”后,老师因势利导,让大家顺着这条思路边读边想,进而迅速理清了文章的另一条暗线。抓切入点的方法还有很多,而且这些方法还可以综合运用,这就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去选择、利用。总之,选准切入点,教学就会变得轻松而简单。
  三、深入解剖文本,结合创作方法有侧重点讲解
  四年级课文中有一首李白的送别诗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学生总把后两句翻译为:“孤单单的一叶小船渐渐离去,并逐渐消失在碧海蓝天之间,只能看到长江水波涛湖涌般的向天边流淌去”。咋一看这翻译很流利正确,细细推敲一番,盛唐时期江南三月,生机勃勃,商旅船只来来往往,难道作者只看到这么一只小舟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在解读文本时,教师应结合作者当时的心境来连释:江面上船只来来往往,可在李白的心中却只想着老朋友,所以眼里就只有老朋友的帆船。这样解读诗中的情感就自然而然地溢出来了。
  特级教师张祖庆在执教《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首先,通过第二自然段的阅读对园子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将学生引领到那个让作者魂牵梦绕的园子,在此基础上直奔第十三自然段,借助此情此景让学生进入到作者所描述的那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园子,感受着园子里所有动植物的自由自在。
  四、设计独特巧妙的提问
  老师在课堂中设计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设计课堂提问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突破。第一,要抓住文章重点,进行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如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一文中“小夜莺不慌不忙地回答军官” 一句包含的意义深刻,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为引导学生理解,可抓住“野兽”设置提问:“野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别人问有没有人,而小夜莺却回答野兽 ”让学生把“野兽”这个词放入文中的语境去理解,这样学生就能透过词语的表面,抓住课文的主要内涵,进一步认识到小夜莺的机智。第二,要善于从疑难问题入手,启发学生思索,以难化易、逐步推进。在教学课文《触摸春天》中,安静的手拢住了蝴蝶,后来安静张开手指放走了蝴蝶,此时为什么说安静的心上划过了一条美丽的弧线?引发学生探究心理,激发兴趣,这样学生便会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课文,并积极地去分析、推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第三,要抓住矛盾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节语文课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要高效率,这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让自己的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漫话“课堂智慧”[J].教育科学研究,2004(10).
其他文献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关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本研究立足园本实际,基于地域民
目的:了解中学生肥胖症发病率、原因及对肥胖知识的知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学习效率.方法:对本校初一年级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及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
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可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使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采用线性加权法将层次分层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确定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的指
摘要 农业信息化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对有关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提供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支持。该研究针对信息化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以及现阶段我国信息化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中应用的实际情况,探讨当前农业服务体系中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指出了我国农业服务信息化面临的机遇,阐明了现代农业服务信息化的发展对策及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意义。  关
【摘 要】 高等职业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担负着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历史责任的。以此可见高技能人才培养具备时代性、紧迫性及其重要性。高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素质的高低更离不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高职院校辅导员创新工作是伴随着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一事物蕴育而生的。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辅导员;工作创新  The cultivation o
文章从事业单位核算基础出发,对事业单位存货非正常损失、接收资产捐赠及所得税等3种具体会计业务的处理提出了修改意见。
文章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建设和谐社会6个基本特征的思想,通过调查分析孝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对社会活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相
锦屏一级电站大坝左岸抗力体基础处理灌浆工程量巨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抗力岩体通过灌浆处理后若灌浆效果不满足设计要求,进行二次补灌将对按期发电造成重大影响。为此
【摘要】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创新设计,就是要实现传统语文大抄大背变革,真正把学生从烦琐的、机械的、重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作业主人,而不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作业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9-02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
【摘 要】 数学思想带有理论特征,具有抽象性,是宏观的。渗透数学思想,要把教材中本身的数学思想与数学对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新旧知识的学习运用中渗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体验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出现,在自觉的状态下,参与知识的形成和规律的揭示过程。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