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残留白血病检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及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han3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较为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虽然目前临床应用大剂量化疗和干细胞移植等手段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可延长部分患者无病生存期,但是恶性疾病易复发的特点使得其长期生存率依旧很低.微小残留白血病(MRL)是导致白血病复发的重要原因,若能及时发现残留病变并施加相应的临床干预,对于减少缓解后复发,改善白血病预后将提供极大的帮助.目前,尚无对MRL的统一标准定义,但现有的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MRL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技术(MFC)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等手段可监测MRL,这对MRL明确诊断后治疗决策的选择以及治疗后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现就MRL相关指标的检测在AML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为肝移植和复杂的肝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预防和防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既往认为,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的免疫细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s,GSTs)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同工酶,在保护机体免受毒性物质和致癌剂损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GSTs在细胞内定位不同分为
期刊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以早幼粒细胞异常增多、凝血功能异常、表达特征性PML-RARα融合基因、且预后良好为特征的一类独特类型白血病.APL的治疗分为诱导、巩固、维持三个阶段.全反式维甲酸应用于诱导、巩固治疗可提高完全缓解率,改善长期预后,而是否需应用于维持治疗阶段尚存争议;蒽环类药物用于诱导及巩固治疗,可降低早期病死率、改善预后;砷剂不仅可作为复发、难治性APL的二线治疗药物,也可用于新
目的 探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的护理.方法对15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无创性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SaO2的变化,及患者HR、RR、SBP、DBP及临床征象变化.结果 1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无创性BiPAP通气是抢救心源性肺水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早在1932年Cushing[1]首先报道了颅内疾病、创伤或手术后均可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导致上消化道出血。1962年Schiff[2]证实丘脑下部损伤后消化道发生溃疡而建立了神经系统疾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病死率居高不下,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前分期,尤其是纵隔淋巴结分期是决定能否手术并判断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如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