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诗词教学与写作训练的结合途径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476789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研究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不但怕学古诗词,更怕写作文,一是没什么话好写,二是写不出优美的词句。这种现状,引起了本人新的思考: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途径,将古诗词教学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做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呢?笔者在近几年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做了几点尝试:
  
  一.发挥想象,化诗为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奇思妙想”,这个单元的诵读欣赏编排了两首古诗《迢迢牵牛星》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也是富有想象力的。同时这个单元的写作训练,题目就是“想象”。这样的编排设计,带给了笔者一个灵感:教学一些古诗词时,可以指导学生将古诗词扩写或改写成想象作文,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诗词会有新的理解和感悟。
  就以教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为例。在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并进行了反复诵读,理解了诗的大意,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对白:
  “王昌龄被降职远调到偏远之地,作为好友的李白听说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学生回答:“非常难过,非常牵挂。”
  我接着说:“是呀,听说自己的好朋友仕途不顺,心里一定会很难过。今天,就让我们当一回李白,来抒发一下他的心情,好不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改写为一篇文章。
  有学生这样写道:“这几天我有些心神不宁,总害怕会发生什么事情。哪知道怕什么来什么,今天真得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王昌龄被贬龙标府。我怅然若失地站在院子里。起风了!庭院里杨花在纷飞,枝条在飘荡,飘荡的枝条拨动着我的心弦,思绪便在这风中缓缓漾开。风里传来一声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枝头的杜鹃,声声啼血,悲凉凄异,哀转久绝。昌龄兄趟过了五溪,已是大唐的蛮荒之地,而龙标城,更是僻远啊。不知不觉中,天已黑了,月亮出来了。我还记得,也在这样的月圆之夜,我和昌龄兄开怀畅饮,吟诗作对,欢声笑语响彻云霄,兄弟般的友情在杯光月影里慢慢融合。那夜,月是美的,月是醉的。今夜,一轮孤月挂在天上,依然是那么亮,那么圆。圆月下伫立的人儿———我,此刻,胸腔里跳动的这颗完整的心却不禁分成了两半。圆月啊,圆月,你也在为我们哭泣吗?月儿啊,请把我的这一腔思念和那一腔忧愁告诉那在千山万水之外的昌龄兄!心是碎的,月是圆的;愁思是碎的,友情是圆的。”
  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入诗境,悟诗情,写出精美的文章来。
  
  二.引诗入文,增添文采
  
  我们可以在教学时,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对熟读成诵的古诗词名句加以引用,这不但能让学生的作文文采飞扬,而且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积淀,最终能够信手拈来,挥洒自如。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笔者设计了三个训练步骤:第一步是指定引用。例如在学生学习了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后诵读欣赏中的三首古诗词后,布置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多彩四季”,要求学生将刚学习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西江月》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另加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用到作文里。这样做,不但可以趁热打铁,起到对所学古诗词及时巩固的作用;而且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引用古诗词来丰富作文语言是一种绝佳的方法。第二步是分类引用。学生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后,可以指导学生对所学古诗词进行分类,如分成咏月诗,送别诗,励志诗等,在作文训练时,让学生按照类别引用。比如我曾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是“人生需要磨练”,要求学生引用古诗词中的励志名句,不少于三句。学生关于人生磨练的生活体验都是不相同的,教师只给定一个引用范围,而不具体指定哪几句古诗词,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这样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古诗词有整体的理解和系统的掌握。第三步是自由引用。就是学生在作文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灵活地引用所学古诗词。学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必将增强对写作的信心,增强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三.掌握技法,学会表达
  
  传颂千古的古诗词,积淀了古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在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锤炼等方面,能带给我们许多学习和借鉴的东西。指导学生认真诵读古诗词,并仔细揣摩古诗词的写作技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以致用,如果教师能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一些古诗词的写作技法,传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定会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也会得到相应地提高。
其他文献
当前的语文教学,一是怕“乱”,二是怕错,追求所谓“严谨、有序”的教学气氛。结果教师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圈定在预先设定的框框之内,画地为牢,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目前的语文教学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相悖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观点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
期刊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内容的行为方式。教无定法,授课时的具体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一、搜索音乐,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们熟悉的歌曲引导他们学习语文新课。譬如,在讲解何为的《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本人就通过网络搜索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播放部分曲子。讲解《
期刊
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法国卢梭认为:“现实世界是有界限的,而想象世界无边无界;既然我们无法扩展现实世界,就让我们限制想象的世界吧!”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语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不断深化学生的审美感受,形成审美特质,从而提高阅读质量。现行的语文教材,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为我们提供审美教育的有利条件。好多作品都蕴涵着深厚的艺术性,而这些作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必须不断适应教改新形势,积极转换工作新角色。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关系着语文教学的成败。  一、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的核心工作是“促进”“引导”  语文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合作,课堂中创设情境,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
期刊
进入初三复习,考试、改卷、评讲成为了主要工作,而对作文的评讲更是重中之重,因为作文素有“语文的半壁江山”之称。每次在评讲作文时,我都是先教学生审题立意,然后再将学生中优秀文章拿来朗读,让大家一起指出作文的优劣,以图借鉴。  一次试卷又讲到作文这一块了,我按照惯例做了评讲,这时班上语文成绩不错,作文经常当范文的张双开口了:“老师,你每次作文都评讲得那么好,可是我们写的时候还是有些力不从心,你能不能跟
期刊
一、注重开头和结尾,使自己的作文与众不同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此法可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例如:《感受生活之美》满分作文的开篇为:  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
期刊
新课标语文第一册讲读课文《三峡》,极近夸张之能事来描述三峡的奇丽风光,是古代写景散文的佳作。  我们在惊叹三峡的奇异诡谲美景时,不禁对《教师用书》中关于《三峡》第二自然段翻译感到困惑:既然“到了夏季,江水上涨,淹没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航路都被阻绝了”。(见“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航路都被阻绝了。又能怎做到“有时遇到皇帝急需传达,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湖北的江陵”。(见“或王命急
期刊
一、想象创新不能瞎编滥造    自“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以来”“大胆想象”“大胆创新”成了作文教学中最时髦、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儿。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想什么,怎么想,“度”在哪里,却少有问津。于是违反自然规律的瞎编滥造,有悖生活常识的耸人听闻,远离道德伦理的荒诞情节,在一些作文中屡见不鲜,而这样的作文竟被视为“想象丰富”而倍加推崇。  为了廓清弥漫在作文教学中的这种“浮夸风”的迷雾,我必须指出,想象创新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累素材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特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