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病程和视力预后.方法 收集近5年来在眼科就诊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49例(55只眼),常规行矫正远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房角镜和眼压检查,部分患者行视野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和视力预后.结果 49例患者中,男30例,女19例;发病时年龄18~62岁,平均(37.2±15.6)岁.其中单眼发病43例,双眼交替发病6例.初次发病者32例,反复发作者17例,发作次数为2~11次.经系统抗炎和降眼压治疗后所有患者眼压均得以控制,43例患者(48只眼)视功能恢复;有6例患者(7只眼)因反复发作出现杯盘比扩大和视野损害.结论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表现为单眼复发性虹膜睫状体炎并伴有眼压升高,多数患者经治疗后视力预后较佳,少数患者反复发作后可出现青光眼性视野损害.该病在临床上易被误诊或漏诊,临床医生应掌握其诊治要点,并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定期观察视野及视盘变化,以免造成永久性视功能损害。

其他文献
文中表应按统计学的制表原则设计,力求结构简洁。在表格设计方面应注意以下内容。1.表的横、纵标目间应有逻辑上的主谓语关系,主语一般置于表的左侧,谓语一般置于表的上侧。采用三线表,如有合计行或表达统计学处理结果的行,则在该行上再加一条分界短横线。
期刊
目的 观察4种仪器测量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前后的眼前节解剖结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30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于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用UBM、Visante OCT、Pentacam及IOL-Master对所有患者眼前节进行生物测量,分析手术前后眼前节参数的变化及四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16.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筛入路治疗筛窦源性眶良性肿瘤的简易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筛窦源性眶良性肿瘤患者60例采用鼻内窥镜下经筛入路治疗,并设置对照组(行内眦部联合鼻侧皮肤切开肿瘤取出术)60例:观察眼球突出等恢复情况,对比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手术时间长短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满意,术中术后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此术式简单
奈帕芬胺(Nepafenac)是一种新型眼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NSAIDs).与传统NSAIDs相比,Nepafenac具有渗透力强、靶向作用强、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近年来成为眼科用药的研究热点.此文将对Nepafenac在眼科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目的 观察植入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伴有散光的中高度近视患者61例(113眼),进行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TICL),于术后1、3、6个月及1、2年进行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并发症的观察.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眼压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总体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中探查及处理巩膜穿刺孔内口的必要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标准20G玻璃体切割手术113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3只眼为观察组,手术结束时检查巩膜穿刺孔内口情况,根据术中探查,将巩膜穿刺孔内口玻璃体嵌顿分为5级,以Ⅱ级以上玻璃体嵌顿为有临床意义,发现异常进行相应处理和常规巩膜外冷冻.60只眼为对照组,对照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患者术中亦进行巩膜
眼眶血管畸形是最常见的一类眼眶病变之一.北美眼眶学会(the Orbit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n)根据血流动力学的特点,将眼眶备管畸形分为无血流、静脉血流和动静脉血流来源三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栓塞、YAG光凝、脉冲激光、放射疗法、手术切除和综合治疗等.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如超声、血管内超声、CT、MRI、及DSA的进展,眼眶血管畸形的治疗也随着眼科影像学的发展而进步
患者女,58岁.左眼自觉视力下降伴眼前黑影3月,于2011年4月18日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 6,左眼04,双眼眼前节均未见异常.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后检查眼底:左眼眼视盘上方及颞侧可见一约3PD大小轻度隆起的肿物,其表面可见灰色的胶质组织增生(呈膜状)并伴有斑驳状的色素组织增生,肿物表面有许多小血管迂曲扩张,视网膜其他部位未见异常的纤维组织增生(图1).右眼眼底未发现异常.左眼红
期刊
病人为男,8岁.家长以"患儿自出生后左眼上睑不能抬起"为主诉于2011年7月14日到我院就诊,家长否认外伤与家族史.患儿为足月顺产,无产伤、窒息及吸氧史。
期刊
患者女,32岁.2007年5月24日首诊.双眼视力下降19年,配戴框架眼镜15年,隐形眼镜4年,无其它眼部及全身病史.视力:右眼0.12,左眼0.12,散瞳验光:右眼-675DS/-0.175DC ×155°左眼-7.25DS/-0.25DC×140°.眼压:右眼133mmHg,左眼14.0mmHg.裂隙灯检查:眼前节正常,眼底:视乳头边界清,色红,黄斑中心凹反射(+),血管走行、比例正常,角膜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