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含量水解鱼蛋白添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血浆和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后肠组织形态的影响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yue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水解鱼蛋白(FPH)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的影响,本实验以60% 的鱼粉(FM)组为正对照组,以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40% 的FM作为负对照组(含36% 的FM),在负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3个梯度水平(3%、6%、9%)的FPH作为实验组,分别喂养大菱鲆幼鱼74 d.研究表明,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6% 和9% 的FPH可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并达到与正对照组相似的效果.添加不同含量的FPH会改善大菱鲆幼鱼的后肠形态,且改善状况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愈加明显,当FPH添加水平达到9% 时,可显著增加大菱鲆幼鱼后肠的肠绒毛直径比、肠上皮细胞高度和微绒毛高度.与负对照组相比,9%FPH组显著提高了血浆和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浓度.此外,饲料中添加6% 和9% 的FPH显著促进了PepT1的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表明,水解鱼蛋白是一种潜在的替代鱼粉的有效蛋白源,可起到改善大菱鲆幼鱼生长指标、提高机体游离氨基酸含量和促进肠道吸收能力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为促进晋江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针对晋江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及措施进行探讨研究,对晋江市生物多样性总体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晋江市生物多样性存在问题,并基于“全市一城”的规划理念,提出规划原则,目标和“三廊、三湾、四楔、五区、多带、多斑块”的生物多样性空间结构总体布局,同时从多方位多角度提出具体保育措施,以期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