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监测

来源 :微循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进行监测。结果发现:患儿术后早期甲襞微循环出现管袢数目减少、轮廓模糊,微血流呈粒流、粒缓流,RBC聚集;患儿的血液粘度及血浆肢体渗透压显著降低,而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升高(P均<0.01)。上述结果提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间的低温、血液稀释、体外循环机械作用及预充液成分等因素是影响围术期患儿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主要因素。为改善患儿手术的预后,术后应加强对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指标的监测并及时调节和改善其异常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状态。
其他文献
对38例老年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进行了部分血液流变性和血液成分指标的测定。结果:与健康者比较,LA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RBC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显著增高,RBC变形能力明显降低
对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厅25~40岁工作人员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测,发现从事微波发射和视屏作业的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改变,与对照组相比,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均呈统计学差异(P<0.05~0.001),且
动物水解蛋白是利用皮革下脚料等水解制成,其中的特有成分为L-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且羟脯氨酸的含量较高,达10%以上,而大豆蛋白与乳蛋白中不含有此成分。利用这一特性就可进行动物
AmpC酶是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2],属于分子分类的C类和功能分类法的I组酶,常见于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雷菌属等.随着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使用,可使原来产生诱导型AmpC
应激性溃疡是危重病人常见的一种急性胃粘膜病变,发病机制未明。本实验通过对应激状态下家兔血清TXA2水平变化及胃粘膜及粘膜下层微循环变化的观察,认识到血清TXA2水平的急剧上升及其所
RNA和马洛替酯治疗家兔肝纤维化后肝组织形态学变化1胡积军2彭雁忠2邓斌2杨丽华2黄其通2有人报告[1]核糖核酸(RNA)有抗肝纤维化作用,血吸虫肝纤维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肝组织RNA含量逐渐减少[2]。本实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