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改进策略分析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ool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识字是学生阅读和写字的基础,是学生走进知识海洋的关键一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務。良好的识字素养和能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有重要影响。旨在通过分析识字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语文基础教育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识字又是小学语文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在小学生语文学习生涯中最基础的必备能力[1]。枯燥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水平和任务都难以得到大幅提高。需要尽早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开展有效的识字教学。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1.识字教学模式枯燥且任务量大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识字教学相较于以前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小学生由于受到心理、年龄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导致识字能力有限。传统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不能有效调动部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还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效率低,难以接受新知识。
   2.学生识字兴趣不高,教学难度大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偏小,识字读写能力不高,存在很大的心理差异,这无形中增加了小学教师识字教学的压力。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就需要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具有不同程度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识字能力教学的有效培养[2]。低龄段的小学生自我心理控制能力比较差,不能长时间充分集中注意力,对大量的文字记忆有困难,这也是导致教师教学任务量大的原因之一。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改进策略
   1.创造教学情境,激发识字学习热情
   小学生由于他们本身性格活泼好动,在日常学习或者生活中极可能会发生受到各种来自外界不良因素的伤害和影响[3]。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在满足课标要求的同时,贴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识字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识字方法。例如,在学生自读课文后,学习生字词时,教师可以亲切地说“生字宝宝等不及了,大家准备好和他们碰面了吗?”在进行组词联系时说“看到这些汉字宝宝了吗,大家想不想他们像大家一样有很多朋友呢?”创造各种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使学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教育。
   2.明确识字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在引导学生进入识字讲解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识字讲解内容可以在每个学生的脑海中短暂地停顿并存在几分钟的时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如何让一个班的学生相互沟通监督,共同进行各个知识点的综合学习。教师通过定期举行班级识字比赛,对识字数量多的学生进行奖励教育。例如,在“须”字的识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小组学生通过自主查询字典了解其含义。在查阅字典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地了解“须”字的偏旁,正确地掌握笔画的顺序。使学生在识字教育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增强了自己对信息的检索能力。教师在班级内部采用恰当的比赛方式,鼓励和支持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关注学生的课堂活动和学习状况,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3.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不断注入有趣的教学游戏。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既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丰富小学生的视听感受,又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能够长时间地投入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主体,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例如,在组织学生对“川、石、水、羊”等象形文字的学习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拆字演示,向学生展示文字初始的模样,让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了解字词结构,从而达到记忆生字词的目的。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活跃课堂教学活动氛围的同时,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和有效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汉字的意义,增强记忆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三、总结
   识字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积极反思目前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利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有趣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围绕目前普遍存在的识字教学效率低的问题,以“趣”作为前提,为了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要不断地转变新颖的教学模式,探索出核心策略,从而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识字素养的提高。教师一定要始终秉承以“学生”为根本的课堂教学观,通过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指导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学生深入学习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玲.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趣味性和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7):53-54.
   [2]白崇阳.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2):72.
   [3]张舒.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9):60.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教学水平的提升,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学。将国学经典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语文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让这些优秀的文化知识通过语文教学传承下去。就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旨在加强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培养,从而提升对学生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渗透策略   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应
摘 要: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成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的阅读,不断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同时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深阅读,作为教师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深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阅读;意义;习惯   一、当前社会浅阅读给小学语文阅读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大数据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快餐式的阅读方法比较流行,由
摘 要:在学科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应跳出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与综合品质。立足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对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展开分析,共同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学科素养的组成共包括4点,分别为基础读写能力、句子理解能力、情感分析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这四大要点的有效锻炼可以促进学生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审题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正确解题的重要方式。但是,因为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造成理解能力差,不知道如何审题,答题时错误频出的现象。此时审题能力的提升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应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达到正解解题的目的。通过对小学生审题能力薄弱原因的详细介绍,重点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从看题
摘 要:教学最有效的策略之一,便是学会发现以往常常出现的错误,并积极地在错误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和完善。因此在这一理论的趋势下,就我国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而言,不论是教师课堂授课还是学生的学习,要想切实有效地从根源上提升原有的教育水平,就需要任课教师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继而以此推动错误资源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稳步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错误资源利用;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
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能力培养的核心之一.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促进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化繁为简,运用学到的概念知识更好地解决问题有积极的影响.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传统语文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为此教师必须在語文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元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并提高教学效率。简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误区,结合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误区   1.情感教育方式以灌输为主   在新课程
摘 要: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知识与世界有效连接,让解题更容易。此时教师要从生活出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打造全新的数学学习环境,实现数学实践教学的有效提高。以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开展的意义为切入点,重点阐述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教学;综合应用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促进他
摘 要:数学新课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就需要理解数的意义,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和表示数,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同时也通过数表达以及传递信息,这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方法;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缺乏严重的数感,这也反映了小学数学要着重对学生的数感加以培养,具体通过哪些策略和方法更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二章中明确指出,高效率的数学学习并非只依靠简单的模拟和读书背诵来进行记忆,而是需要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互动的方法来培养和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因此,合作学习被普遍认为是新时期所必需的一种教育活动。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生;合作能力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要想促进学生健康良好地发展,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合作学习讨论和互相竞争的过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