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加载下的悬臂式气肋结构变形研究

来源 :空间结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son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悬臂式气肋结构为试验模型,结合3D扫描仪研究了充气压力、长度以及荷载形式对结构变形的影响,探究了位移过程中气压的变化.结果 表明:在位移过程中气压持续增大,以8kPa为例,在加载结束后气压增大了10%,这对结构后续承载力的影响不可忽略;在同等弯矩下,充气压越大结构的变形越小;整体变形曲线呈指数形式.对位移-弯矩曲线的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有效的位移-弯矩方程,对实际工程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东鞍山铁矿石资源储量丰富,但原矿品位低、组成复杂、嵌布粒度细、磨矿特性差,属典型难选贫杂铁矿石.但现有选矿流程存在的生产工艺复杂、粗细分级和再磨效率低、重选选别效果差、含碳酸盐铁矿石及尾矿固废资源无法高效利用等问题,总结了近年来东鞍山贫杂赤铁矿矿石选矿技术取得的进展,介绍了贫杂赤铁矿石“磨矿—弱磁选强磁选抛尾—搅拌磨磨矿—反浮选”短流程新技术、含碳酸盐铁矿石“悬浮磁化焙烧—磁选”新技术以及浮选尾矿“磁选预富集—悬浮磁化焙烧—磁选”新技术,为东鞍山贫杂铁矿石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云南东川某铜锌硫化矿石Cu品位为0.64%、Zn品位为6.21%,主要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等,且矿石中的矿物多数都构成连生体,给铜锌分离造成困难.对该矿石采用抑锌浮铜的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条件下,用石灰调节pH,铜粗选用硫酸锌和焦亚硫酸钠组合抑制闪锌矿,Z-200为捕收剂;锌粗选以硫酸铜为活化剂,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铜和锌均采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两次精选”的工艺流程,其中,铜粗精矿需再磨至细度为-0.038 mm占90%,铜第一次精选尾矿需进行扫选.最终,经闭
铜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是实现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料.全球城市化、工业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和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铜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总结了全球前十大铜矿企业开发利用新技术和创新发展趋势,从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安全、环境保护和新技术及新装备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期推动铜矿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铜火法冶炼渣中铜品位为5.23%,具有良好的回收利用价值.原矿中铜矿物主要为冰铜和金属铜,脉石矿物主要为铁酸盐和铁橄榄石,还有大量的玻璃相.玻璃相的存在为选矿带来不利的影响.对该冶炼渣采用阶段磨矿—异步浮选工艺,在较粗的磨矿细度下优先回收可浮性较好的粗颗粒铜矿物,获得含铜45.36%、铜回收率81.65%的铜精矿,浮选尾矿再磨后回收细粒级的铜矿物,获得含铜13.65%、铜回收率13.74%的综合铜精矿,综合铜精矿含铜33.99%,含金3.42 g/t,含银79.17 g/t,铜回收率95.40%,金回收率
浮选工艺中药剂的合理使用可有效选别日渐贫、细、杂的钛铁矿.文章综述了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组合型三类捕收剂,有机型和无机型两类抑制剂,金属离子和高锰酸钾等活化剂.文章指出相比传统捕收剂,组合捕收剂由于药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钛铁矿分选指标,但仍未妥善解决问题,需继续加强新型药剂研发和突破,其中阴、阳离子捕收剂配合使用具有不错发展前景;抑制剂通过减少脉石矿物表面活性位点,阻止了捕收剂对脉石矿物的吸附,有机抑制剂和组合抑制剂表现出优良的选别特性,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活化剂通过提高矿石表面活性位点数
采用立式搅拌磨机作为微细粒级矿物的再磨设备,以秦皇岛地区微细粒级铁矿为试验样品,进行了磨矿及磁选条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磨矿产品粒度达到-0.038 mm占95.43%,经一次粗选和两次精选可以获得产率66.12%、磁性铁品位为64.06%、回收率为97.16%,全铁品位为65.94%的优质铁精粉.磨机磨矿电耗测试表明,当磨矿产品粒度达-0.038 mm约占95.00%时,磨矿电耗为15.20 kW·h/t.该试验表明,秦皇岛地区的铁矿可以通过细磨解离获得好的选矿指标,立式搅拌磨机是一种高效的细磨设备.
以某大开孔悬挑网壳结构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荷载-位移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研究初始几何缺陷分布模式、缺陷大小和节点刚度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用几何非线性进行缺陷分析,当初始几何缺陷分布模式为一致缺陷模态和静力失稳模态时,得到的稳定极限荷载相近;利用双重非线性进行缺陷分析时,初始几何缺陷分布模式为一致缺陷模态是最不利的;考虑双重非线性引入不同大小的初始几何缺陷进行分析时,随着初始几何缺陷的增加,稳定极限荷载逐渐减小;利用双重非线性进行刚度分析时,随着节点连接刚度的降低,屈曲后的承载
四边简支矩形平面正放四角锥网架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网架结构,传统的适用于手算的连续化计算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等代正交桁架梁方法、拟板法、拟夹层板法等.其中,拟夹层板法是最为精确的估算方法,但高阶偏微分方程的求解稍显繁琐.本文重新整理、验算了我国第一个网架结构工程实例——上海师范学院球类馆(现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球类馆,1964年建成,现今仍在使用).依据薄板小挠度理论的拟夹层板法虽然可以得出特定长宽比的平板网架的挠度值,但偏微分方程的双级数解收敛较慢.为此,提出整体连续化位移试函数方法用于该类网架结构的变形计算,
网壳结构中某杆件长度为主要长度规格,以此长度为基本长度,不断划分球壳,得到一种新型网壳结构,称为改进短程线网壳结构.对改进短程线网壳结构的建模原理、力学特性与网格特性进行研究,可以由两种方法得到该结构的三维模型,考虑几何和材料非线性时的稳定承载力也较现有网壳结构高,杆件长度规格最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在参数化设计快速建模的基础上,采用ANSYS软件分析了杂交型“凯威特-联方”马鞍型网壳在不同结构参数下的静力和动力性能.运用时程分析法对“凯威特-联方”马鞍型网壳进行地震响应分析,通过分析杆件和节点最大内力及位移时程响应曲线,得到结构内力与位移的分布规律.结果 表明:在矢高f、环向区域份数Kn和径向节点圈数Nx一定的情况下,上部结构径向圈数Ns与Nx的比值Ns/Nx接近0.8时网壳结构的整体挠度最小;跨度S与结构整体挠度和最大水平支座反力均成正比;在地震作用下网壳结构没有出现强度破坏,这为网壳结构选型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