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校园课题研究指导策略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ia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小学生校园课题研究的指导策略,旨在让学生扎实有效地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不断提高小课题研究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校园;课题研究;指导;策略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小课题研究呢?我们不妨把视角转向校园,因为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的,孩子们每日身处其中,但往往并不了解。其实校园生活中包罗万象,如果学生能做到“小中见大”,“熟中生疑”,那就会有很多的研究亮点存在。经过对实践中形成方法的梳理,笔者提炼形成了以下四个指导策略。
  一、小中见大的信息获取策略
  这里的信息获取是指在小课题研究之前,学生将客观存在的、与校园生活有关或者有用的各种信息,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有效汇集在一起的行为。校园生活信息的获取是信息处理的起点,也是后续选择和研究的基础。信息获取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自己的眼、耳等感觉器官直接获取外界信息;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等获得的间接信息。
  1.放大细节,引发关注
  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校园生活也是如此,从校园环境到学生行为,从教学设施到食堂饭菜,方方面面的细节构成了整个校园生活。但学生一般都忽视了这些细节,或者是习以为常,或者是太过细小,原因多种多样,作为老师就应该通过实地观察、多媒体再现等各种手段对细节进行放大,引起学生的注意。
  2.激活内驱,引发需要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是否喜欢某次活动,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其有否参与这次活动的内在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对研究主题有无兴趣,决定了他对活动的执着追求以及喜厌之感。因此,在信息获取的阶段,“激活内驱,引发需要”显得尤其重要。
  3.思维碰撞,引发思辨。
  思维碰撞就是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所发现的校园生活研究主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见解,并从与他人的交流碰撞中获益。小学生受年龄特点所限,在观察时往往局限于几个点,没有顾及所有的面,这些发现不了、想不到的信息却有可能被其他的学生所涉及,这在讨论时就像一个引子一般,思路一打开,自然就源源不断。
  二、熟中生疑的问题生成策略
  校园生活是指校园范围内各个方面、各种行为、各种活动的总和。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因此对校园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很熟悉,熟人熟事,熟门熟路,但往往也因为如此而熟视无睹。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熟知的一切事物中发现不同,熟中生疑,并依据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生成研究的问题。
  1.“小”处着眼,从易到难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少,能力还不强,因此我们在小课题研究活动的指导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敢于实践,从自身出发,根据自己校园生活的实际情况和直接感受提出目标小、难度低、环节少、操作易的课题进行研究。
  2.“近”处入手,因地制宜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自理能力、实践能力较弱,面对突发事件时自我保护能力则更弱,所以我们要坚持“立足于校园、研究在校园”的原则,因地制宜,尽可能地结合学校特色,利用好校内的一切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帮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开展有效的小课题研究活动。
  3.“趣”字为先,追本溯源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好奇心是小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品质之一。我们在指导中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打破常规,在活动中布疑设障,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认识性动机,促使学生“追本求源”,以满足学生认知的需要。
  4.“活”字为本,创新创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转变了学习方式,更是通过活动促进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它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实际生活,尊重学生选题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因此我们在进行选题指导时,不能把目光集中在某一些同学身上,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以鼓励为主,让每一位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好中选优的价值判断策略
  小学生选择课题多半从自己个人的感觉出发,至于这个课题在校园生活范畴里有没有代表性,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则一般很少考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怎样才是好的、有价值的课题呢?教师在学生提出大量的想要研究的问题后要注重引导、梳理,去除一些单一、浅表的问题,或者进行重组、提炼,并有意识地渗透以下四大类型。
  1.探究校园生活
  是指学生通过调查、测量、查资料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实验、实证等方法,了解现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一般分为“发现问题并确立课题”、“研究准备”、“实施方案”、“总结交流”等几个阶段。
  2.优化校园生活
  这类主题属于应用性学习的范畴,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主要围绕主题的提出、调查了解、设计改进和分析总结来组织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活动,要求学生综合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运用各种技能技巧,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优化校园生活。一般分为“调查研究确定设计主题”、“交流信息制定研究方案”、“根据问题开展设计”、“展示成果总结推广”等几个阶段。
  3.理解校园生活
  这是指要求学生参与到一般的校园实践活动领域中,成為其中的一员进行实际的生产劳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中使学生获得对校园生活的理解和体验,获得对他人、对学校的价值实现感。一般分为“内容选择制定方案”、“精心规划全力实施”、“总结交流评价反思”、“提出建议宣传推广”等几个阶段。
  4.感悟校园生活
  以实地考察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是促使学生接触校园生活、了解校园生活,从而增加对校园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其主要目的不是发展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而是把获得对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认知和感悟放在首位。参观、考察和访问是其基本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选择考察访问的主题”、“制定考察计划”、“开展考察访问活动”、“整理信息提出建议”等几个阶段。
  总之,给学生以研究的翅膀,让学生热爱校园生活,感受校园乐趣,并扎实有效地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是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小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从关注学员维语学习中存在的倦怠问题入手,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寻找帮助学员度过倦怠期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在存在样态、针对问题和作用功能三个层面都存有差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理性知识性的思想体系,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说明,它通过"解释世界"的
设计师解析在这个思绪被填入大量冗余信息的物质年代,人们开始思忆简单的美好。在本案300余平米的居所中,我们通过干净利落的线条和低彩度的颜色搭配让空间呈现出静逸、沉稳
提起北京的老牌西餐厅,位于崇文门饭店2层的“马克西姆”可谓无人不知。作为改革开放后,北京乃至全国出现的第一家中外合资高档西餐厅,从1983年开业至今,马克西姆餐厅见证了
期刊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化用地不断压缩,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建筑立体绿化作为建筑节能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之一,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该文以后勤工程学院绿
<正>现在有很多父母和教师在认识上有个误区:认为孩子贪玩、好动、一刻也坐不住就是多动症的表现,其实,孩子好动和多动症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实际上有很大的差别。多动不
期刊
在对大学生恋爱观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的三点教育对策。
本人根据二十多年从事青少年举重训练的经验,在结合业余体校的技术训练工作,指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进行综合性心理训练,以改进技术动作,增加心理稳定性进而提高运动成绩和掌握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我院2000-2007年门诊及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9例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9